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超 《汽车情报》2006,(22):4-16
2006年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公布的2005年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虽有大幅度增长,但仍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2.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2,(20):36-36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近日公布,2001年全球汽车产量5577万辆,比2000年下降3.08%,美国、日本、德国名列三甲,中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8位。 从各地区统计来看,欧洲汽车产量增长1%,其中德国、法国、比利时增幅较大,分别为9.50%、8.25%、14.90%,而英国、西班牙、意大利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北美汽车产量下降10%,其中加拿大汽车产量增长8.08%,而美国由于9.11事件和经济衰退,汽车产量比2000年下降10.81%,墨西哥也稍有下降;亚太地区,中国、印度分别增长16.1%、7.25%,而  相似文献   

3.
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的背景及其必要性1.研究背景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量排序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销量排序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国家。根据预测,在今后20-30年的时间里,我国汽车产业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 0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将超过6 000万辆;202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 6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1 000万辆。可见,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谈国内外汽车营销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达324.84万辆,居世界第5位.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有望达到380万辆,从而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4位,国内汽车的生产无疑是极具增长潜力的.中国将逐渐成为一个汽车大国,培育汽车销售及服务市场,使国内汽车营销模式与世界接轨已经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从加入WTO的第一年起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成长阶段 ,汽车产量与销量几乎都翻了一番 ,排名从世界第 1 4位 ,分别跃升至产量排名世界第 4与销售量排名世界第 3。就在全国汽车市场一片喜庆之时 ,2 0 0 4年 5月汽车销量在连续2年保持快速增长之后 ,忽然出现全面滑坡 ,比 4月销  相似文献   

6.
韩国的汽车工业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1962年,韩国汽车产量还不到2000辆,到1994年,汽车产量已经达到231.2万辆,汽车出口达到73.8万辆,成为世界第6汽车生产大国和世界第5出口大国。201O年,韩国汽车产量达到427万辆,位居世界第五。一个土地狭小、工业基础差,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饱受战乱蹂躏的亚洲小国,是怎样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一跃而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的呢?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汽车产量全球排位由2001年的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销量达到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增幅超过01年近25个百分点,是自1993年以来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增长高峰。因此,业内人士都乐观地估计我国的汽车产量在今年的全球排位有望上升至第四位。 国产汽车向前冲刺的速度在2003年并没有减慢的迹象,2003年伊始,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8万辆,2007年汽车产量888万辆,中国已成为产量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销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的统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占全世界汽车产量的12.2%,其中2007年我国产量净增量占世界汽车产量净增量的42.4%;我国汽车保有量达4 358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产量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销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各跨国汽车公司的战略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产量连续两年上升,中国排名再升一位 统计表明,2003年全球生产各类汽车共计60658136辆,比上年的58954229辆增长2.9%。这是自2001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以来,连续两年产量上升。但各国汽车产量情况并不平衡,传统的汽车生产大国不仅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而新兴汽车生产国增长强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国内汽车产量及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生产汽车444.4万辆,仅次于美、日、德位居世界第4位;汽车销售450多万辆,仅次于美、日位居世界第3位。至2003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20多万辆。虽然2004年汽车产销增势趋缓,但销量仍可突破500万辆。汽车产量及保有量的上升,必定导致汽、柴油需求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王祖德 《汽车情报》2004,(23):17-17
目前中国国内汽车产量及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生产汽车444万辆,仅次于美、日、德位居世界第4位;汽车销售439多万辆,仅次于美、日位居世界第3位。至2003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20多万辆。虽然2004年汽车产销增势趋缓,但销量仍可突破500万辆。汽车产量及保有量的上升,必定导致汽、柴油需求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1 汽车行业产业安全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成为汽车制造大国,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888万辆,已成为世界第3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和世界第2大汽车消费国(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中华汽摩配》2005,(6):53-54
从加入wto的第一年起,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成长阶段,汽车产量与销量几乎都翻了一番,排名从世界第14位,分别跃升至产量排名世界第4与销售量排名世界第3。就在全国汽车市场一片喜庆之时,2004年5月汽车销量在连续2年保持快速增长之后,忽然出现全面滑坡,比4月销量骤然下降20%,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车市骤变使需求问题重新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国内汽车产量及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生产汽车444.37万辆,仅次于日、美、德、位居世界第4位。汽车销量439.08万辆.仅次于美、日位居世界第3位。至2003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20万辆,虽然2004年汽车产销增势趋缓,但销量仍可突破500万辆。汽车产量及保有量的上升,必定导致汽、柴油需求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日前公布了2007年世界汽车公司产量排名。通用、丰田仍位居前两名,但是如将大发、日野计算在内,则丰田超过通用位居第一名。引人注目的是大众汽车超过了福特汽车首次跃居全球第三位。菲亚特依靠15.6%的增长率一举由2006年的11位升至2007年的第8位。克莱斯勒由于产量微降则跌出了前10名。2007年,世界汽车产量排名前10位的跨国公司依次是通用、丰田、大众、  相似文献   

17.
1.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态势,2003年1—8月汽车总产量为272.8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6.7%,销售272.3万辆,同比增长30.7%,购销两旺。2003年汽车总增长率为40%,使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法国、加拿大、西班牙、韩国,而由2000年世界的第十一位跃居世界第四(见图1)。  相似文献   

18.
凤飞 《上海汽车》2009,(10):1-2,35
1 实现振兴的思路和预期目标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22.5%.2008年我国汽车消费量和汽车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在未来1~2年很可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2007年,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5 48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2%;汽车工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和3 026万人;汽车消费税等4项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超过4%.  相似文献   

19.
三、当今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自本世纪初,美国人福特首创了大量生产方式,使汽车生产工业化以来,美国的汽车生产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第一次大战期间,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的汽车生产。此后由于西欧国家的汽车工业兴起,美国的汽车产量虽然仍占世界第一位,但在全世界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1960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在全世界汽车总产量只占48%,接近二分之一,欧  相似文献   

20.
双周要闻     
去年汽车产量150万辆 来自国家权威统计部门的信息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量150.32万辆,同比增长7.19%。 几个大类中,载货汽车71.85万辆,同比增长7.67%;客车21.01万辆。同比增长73.78%;轿车产量31.55万辆,同比增长23.68%。载货汽车产量最高的是吉林省,年产15.41万辆;客车产量数江苏省为冠,年产5.25万辆;列轿车产量榜首的是上海市16.01万辆。 统计信息表明,去年汽车产量居前5位的省、市、自治区依次为:(1)吉林省20.27万辆,(2)北京市17.59万辆,(3)上海市16.23万辆,(4)江苏省15.32万辆,(5)湖北省15.27万辆。上述5个省市的同比增长率依次与产量排列不成比例,同比增长率高低依次排名:(1)上海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