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砼搅拌运输车侧翻事故多发的现象,基于ADAMS/Car建立砼搅拌运输车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对搅拌车的抗侧翻特性及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试验;设计并进行了准静态侧翻试验、稳态回转试验、角阶跃输入试验和蛇行试验,通过虚拟试验的方式探讨了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极限,得到搅拌车的侧翻阈值在0.37左右,而发生侧翻的临界侧倾角为6°,该结论可作为侧翻预警及主动侧翻控制的门限值,为进一步研发搅拌车的侧翻预警系统及防侧翻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平道路转向侧翻稳定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特种车辆设计标准,选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侧翻稳定性计算的各项参数,对水平路面不同转向和旋向车辆的侧翻稳定性进行计算,得到控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转向侧翻的最高行驶车速,为规范二类通用底盘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安全行驶车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修义 《运输车辆》2010,(10):I0052-I0054,I0056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结构和运行特点的分析,结合混凝土搅拌简的重心变化情况,对搅拌车进行侧翻机理分析,并且建立临界侧翻公式和侧翻临界角示意图,计算出不同转弯半径下的安全车速、为进一步研发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侧翻预警系统及防侧翻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结构和运行特点的分析,结合混凝土搅拌筒的重心变化情况,对搅拌车进行侧翻机理分析,并且建立临界侧翻公式和侧翻临界角示意图,计算出不同转弯半径下的安全车速,为进一步研发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侧翻预警系统及防侧翻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由混凝土偏心力矩引起整车重心位置变化,从而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车辆两侧轮胎所受载荷及拐弯行驶侧翻临界速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车辆在各种行驶状况下左右轮的承载百分比、车辆在拐弯状况下的侧翻临界速度和安全车速。结果表明:在行驶过程中,右旋搅拌车左右轮胎负荷较均匀;在拐弯半径一定的条件下,左旋车左拐弯最易翻车,右旋车右拐弯次之,拐弯时应在安全车速范围内行驶。  相似文献   

6.
随着JT/T 1178.1-2018《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载货汽车》的发布与实施,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要进行操纵稳定性试验,主要包括蛇形试验、稳态回转试验以及抗侧翻试验。主要测量了车辆的瞬态行驶稳定性、不足转向度和抗侧翻稳定性,通过对不同车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今年以来发生多起行驶中侧翻事故,造成交通严重堵塞。通过对该车结构特点、运营使用特性研究以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计算和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该车重载与普通货车相比,有明显不同特性,行驶途中由于搅拌或搅动作业,对车辆行驶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分析结果为该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侧翻稳定性改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强  马建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114-117
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得到主动悬架系统使得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了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了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了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侧倾角以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主动悬架系统使得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了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了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了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倾角以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车辆侧翻是山区道路行驶车辆的主要事故形态之一.针对山区道路车辆的行驶安全,通过对车辆在坡弯结合路段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山区道路行驶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横向载荷转移率研究了车辆侧翻与车辆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车辆在山区道路安全行驶的临界速度以及临界侧向加速度.通过车辆在山区道路的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车辆自身参数以及道路信息确定时,可通过控制车速及侧向加速度来避免侧翻的发生,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侧翻稳定性的改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主动悬架系统使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有效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侧倾角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采用主动悬架系统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液罐汽车横向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罐车非满载工况下在水平道路上转弯行驶以及在侧坡道路上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时的液体质心坐标和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水平道路上转弯行驶时,质心的转移及侧倾程度主要与转弯半径,车速等有关;在侧坡道路上直线行驶时,质心的转移及侧倾程度主要与坡道的角度有关,在侧坡上转弯行驶时,质心的转移及侧倾程度除与侧坡角度有关外,还与转弯半径和车速等有关。为了减少液体质心的转移对汽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可在罐内增加纵向隔板,来抑制液体质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正>1叉车侧翻在国内叉车的使用中发生行驶侧翻的频率是很高的,例如:一个杂货码头的某公司共有100多台叉车,在某两年内发生6宗叉车侧翻事故。侧翻是叉车在装卸中属多发事故,客观原因是由于是叉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的作用,以及叉车在侧向斜坡上行驶时由于重力沿斜坡方向的分力的作用等;主要原因则是司机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做。国外对侧翻事故的统计报道,侧翻占事故总数的21%。本文主要探讨叉车的侧翻原因,以及当  相似文献   

14.
朱俊 《城市车辆》2008,(6):32-3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砼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砼车“三兄弟”——散装水泥运输车、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工程建设市场上的“宠儿”,众多企业均看好这块市场,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量大,国家对114个城市有散装要求。其次,砼车相对利润较高,同时其主要部件有专业的生产厂家生产,不需要自己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可以说砼车的发展是汽车专业分工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车辆转弯发生侧翻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交通事故之一。对车辆转弯的4种运动状态进行了力学分析,对“车轮下的奇迹”进行科学的压力测算,提出了防止车辆侧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汽车在行驶中侧翻是最为严重威胁乘员安全的一种事故,其与汽车稳定性和人员操纵密切相关。造成汽车侧翻的因素很多,为了明晰汽车发生侧翻的原因,对汽车发生侧翻和对汽车静态稳定性检测进行了分析阐述,以便明晰防范汽车侧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妃妃 《驾驶园》2010,(8):70-70
6月16日上午.浙江省81省道林石线即温岭市松门镇南塘一村路段一辆由南向北方向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右转弯侧翻在路边。据了解.在车祸发生时,公交车上有十几名乘客。强大的惯性让车内的人员瞬间失去平衡侧翻,幸好只有一名乘客的胳膊被擦破皮,其他人都未受伤。  相似文献   

18.
重型自卸汽车举升方式对汽车侧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前顶直推式与后置前推连杆组合式两种举升机构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其动力学模型使用仿真软件对前轴压力在举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及侧翻稳定性判定公式分析得出,在相同的条件下,举升倾卸时前顶直推式举升机构比后置前推连杆组合式举升机构具有更高的抗侧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半挂液罐车在避障运动时液体晃动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alerkin方法建立了罐体的液体晃动方程.根据等效原则,建立了液体晃动的质量-弹簧-阻尼等效模型.结合半挂车的刚体模型,建立了半挂液罐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双移线避障运动仿真分析.仿真表明: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车辆的各项行驶参数先增加再减小,在充液率k=1.0附近时,液体晃动最剧烈,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影响最大,在此充液率下,随着车速的增加,液罐车先发生摆振失稳,再发生侧翻事故;而在同等工况下,在充液率k=1.8时,随着车速的增加,车辆将表现为侧翻事故.  相似文献   

20.
整车转弯制动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弯制动是汽车行驶中的常见工况。为了研究在该工况下对汽车控制时的各项性能,建立了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样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制动性能;利用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技术,针对汽车在转弯制动的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对前轮转向和悬架采取联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糊PID控制方法能较好地改进汽车的行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