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为提高车辆悬架减振性能,兼顾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稳性,以某微型轿车为基础建立了简化的七自由度悬架模型,并提出了模糊控制方法。以车身质心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悬架动变形、轮胎动载荷作为评价指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以C级白噪声路面作为激励,对模糊控制主动悬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下的主动悬架各项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为主动悬架在车辆上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窄体车辆过弯易侧翻的问题,研究一种采用转向和侧倾并联机构的窄体侧倾车辆,通过控制车辆在转弯时主动向弯道内侧倾斜的程度,提高车辆弯道行驶时的安全性;针对车辆在转向和侧倾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响应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首先,对采用转向和侧倾并联机构的窄体侧倾车辆进行结构原理分析,并建立转向轮模型和车辆3自由度模型。然后,对侧倾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在线辨识,通过模糊控制得到因悬架阻尼力作用引起的侧倾响应时滞量,并对转向动作进行相应延时,从而实现转向与侧倾的同步控制;同时,分别确立期望的前轮转向角和整车侧倾角,通过PID控制使实际转向角和侧倾角跟踪期望值。最后,分别基于MATLAB/Simulink和试制的窄体侧倾样车进行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窄体侧倾车辆的悬架阻尼力导致侧倾动作的响应时间明显大于转向动作的响应时间,从而导致车辆的转向和侧倾不能实现同步控制;单移线和S弯转向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转向和侧倾的响应不同步现象,从而将窄体侧倾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向加速度和侧倾作动器的峰值扭矩分别减小67.9%以上和48.4%以上,有效防止了窄体车辆转向时...  相似文献   

3.
鉴于车辆簧上质量的振动和车轮的振动耦合,特别是转向工况下,车轮转向角对车辆侧倾的影响,为减小车辆的侧倾并有效抑制车辆的振动,建立了带主动悬架的整车模型,并运用微分几何理论设计了侧倾及减振控制律,对整车模型进行解耦。经过解耦后,簧上质量的俯仰、侧倾和垂向运动互相独立;车轮转角对车辆侧倾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微分几何解耦后,车辆的侧倾角、俯仰角和垂向振动以及横摆角速度的超调量皆大幅度地减小,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转向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油气悬架耦连形式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各轮独立、同轴交连和对角交连3种耦连形式的油气悬架推导出其垂向力/刚度、侧倾力矩/刚度、俯仰力矩/刚度和扭转力矩/刚度公式,并据此建立了这3种油气悬架的Matlab/Simulink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悬架垂向、侧倾、俯仰和扭转的刚度特性曲线。对油气悬架Simulink模型与整车Carsim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分析油气悬架不同耦连形式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气悬架耦连形式对车辆垂向振动影响较小;对角交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俯仰角最小,其它两种耦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俯仰角相同且较大;同轴交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侧倾角最小,对角交连油气悬架的车身侧倾角次之,各轮独立油气悬架的车身侧倾角最大。  相似文献   

5.
鉴于车辆簧上质量的振动和车轮的振动耦合,特别是转向工况下,车轮转向角对车辆侧倾的影响,为减小车辆的侧倾并有效抑制车辆的振动,建立了带主动悬架的整车模型,并运用微分几何理论设计了侧倾及减振控制律,对整车模型进行解耦。经过解耦后,簧上质量的俯仰、侧倾和垂向运动互相独立;车轮转角对车辆侧倾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微分几何解耦后,车辆的侧倾角、俯仰角和垂向振动以及横摆角速度的超调量皆大幅度地减小,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转向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悬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其模型的精确性、合理性对主动悬架的研究起到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满足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以整车模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八板块方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根据牛顿运动学定律推导出悬架各部分的力学微分方程,从而建立了包含俯仰运动模型、侧倾运动模型和转向运动模型的整车模型,为车辆主动悬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EPS与主动悬架系统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的汽车整车主动悬架和EPS动力学模型(包含转向运动、俯仰运动和侧倾运动等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利用车身姿态的变化动态地调节主动悬架控制器和EPS控制器的输出,实现了对EPS和主动悬架系统的集成控制。为了验证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显著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整车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悬架和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8.
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模型,采用LQG控制算法,以路面不平度和车身侧倾力矩同时作为车辆系统干扰信号,计算出汽车转向操作下的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力.在A级和C级路面上分别对转向盘单周正弦输入和阶跃输入工况进行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所提出的主动悬架协调控制策略能在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平顺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悬架系统多体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前后轴荷、前后偏频比,优化改制车辆弹簧刚度,对前、后悬架进行反向跳分析和整车稳态回转分析,匹配前后稳定杆直径,解决整车侧倾增益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包含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的汽车整车模型,在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D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当控制系统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保证系统稳定,便于工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策略,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等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车辆使用工况为出发点,分析了悬架影响侧倾稳定性的因素,对侧倾稳定性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理论基础,以实例设计验证,结合仿真建模及分析和试验测试,对三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理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仿真分析的可行性。分析出了影响车辆侧倾角的主要悬架参数,增加横向稳定杆、调整板簧距离、降低质心高度是改善车辆侧倾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空气悬架客车在行驶转向时车身侧倾角过大问题,提出在后空气悬架导向臂尾端添加车身侧倾稳定板的改进方案。对改进前、后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KC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悬架系统侧倾刚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基于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建立了改进前、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车辆稳态回转时车身侧倾角明显减小,不足转向度也有所改善;整车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特种车辆或载重车辆在极端工况下易侧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具馈能与主动抗侧倾功能的电控液压悬架系统。对该悬架系统的主动抗侧倾模式和馈能模式进行了功能原理设计与分析;针对主动抗侧倾模式与馈能模式,构建了电液悬架系统仿真模型;设计了电液悬架系统主动抗侧倾模糊PID控制策略和侧倾力矩分配方案,以及执行机构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Simulink、TruckSim和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电液悬架系统主动抗侧倾控制策略联合仿真平台;对装配有电液悬架系统的车辆模型在极限工况下的抗侧倾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对车辆在随机路面激励输入下的馈能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装配该电液悬架的特种车辆具备较强的防侧翻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悬架运动能量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多轴重型车辆的动态性能,提出一种利用变论域模糊控制来实时优化悬架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ADAMS/CAR软件建立采用磁流变减振器的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基于模糊推理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然后进行联合仿真,以研究在A、B、C级随机路面和不同车速工况下的整车动态特性.仿真 结果表明:与普通模糊控制,尤其是被动悬架相比,经变论域模糊控制实时优化后的行驶平顺性和轮胎动载荷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4自由度车辆模型的电液主动悬架H∞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莹  方敏  陈无畏 《汽车工程》2004,26(1):9-12,23
对带有电液主动悬架的车辆进行了力学分析,建立了4自由度车辆状态空间模型。在路面干扰激励下,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基于二次型干扰抑制指标,对此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设计出了H∞控制器。并且用MATLAB6.1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带H∞控制器的主动悬架有效降低了车身垂直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  相似文献   

16.
对采用模糊控制的汽车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1/4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以其为仿真对象,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以B级路面作为随机输入,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后.车辆悬架可以很好地降低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从而使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某6127型客车为例,利用ADAMS建立整车侧倾稳定性试验仿真模型.研究悬架气囊刚度变化对客车侧倾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该车悬架气囊刚度变化对侧倾稳定性影响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滑模理论设计了7自由度的整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滑模控制器。采用极点配置法进行切换超平面的设计,应用顺序启动递阶算法和等速趋近率法进行多变量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研究了系统在随机激励条件下的车身加速度、俯仰角、侧倾角、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等主要性能指标在时域上的控制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功率谱密度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滑模控制器性能稳定,控制后悬架各性能参数在时域和频域中均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该滑模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7自由度主动悬架整车模型最优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汽车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七自由度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根据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原理设计了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LQR)控制器,并构建了实现该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对主动悬架进行最优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车身侧倾角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以车辆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刚体系统动理学方法建立主动悬架模型,与模糊PID复合控制策略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基于精确模型和简洁控制策略的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过车辆垂向及俯仰控制,有效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