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详细分析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道路运输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促进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向更健康和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浙江港口资源整合的趋势--港口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港口与物流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浙江省港口发展方向中应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建筑工程耗能相当大,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发力度的加大,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原始能源在逐渐减少,建筑材料应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本文阐明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建设生态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数控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努力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并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柔性化、敏捷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制造方向推进,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肖江 《北方交通》2005,(10):74-75
阐述了交通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盘锦港建设的回顾,提出盘锦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分析了航运业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在低碳背景下广东省航运业低碳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平 《北方交通》2003,(2):63-63
论述了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吴永生 《北方交通》2008,(5):230-231
分析目前我国推行项目代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项目代建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混凝土拱桥结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应用高强与超高强材料与应用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FLAC^3D程序建立数值模型,针对高层建筑物群桩基础不同工况,对邻近已有隧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群桩与隧道的净距离对隧道沉降有较大影响,工程中布置群桩基础应尽可能远离隧道;随着桩间距的增加,桩基对于邻近隧道的影响逐渐减小,且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的桩间距的变化对于邻近隧道沉降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工程的群桩桩位布置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增加群桩重心与隧道之间的净距,以减小桩基沉降对隧道的影响;另外,增加桩长对降低隧道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减小沉降的效益随着桩长增加而降低,需要选择合理的桩长来控制建筑成本以及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制定保护地铁隧道的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峻 《北方交通》2008,(5):157-15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北方沿海地区修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逐渐增多,其海洋环境不但在桥梁建成后对混凝土桥梁造成危害,而且在桥梁兴建过程中,也能发生危害.分析北方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桥梁腐蚀的原因,对于兴建前的预防和兴建后的防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变储能技术可解决建筑能源供求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不匹配的矛盾.综述了建筑储能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导热性能增强、相变单元传热特性及传热强化、建筑相变储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总结了材料研发、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应用技术开发等3个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即开发性能稳定且蓄放热能力强的相变材料、有效预测多物理过程和多相态储能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实现无人工干预条件下储能系统的自主有效运行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文号:工产业(2009)第44号](以下简称文件)的文件,这一文件为大客车生产企业的新能源客车研发和销售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营效益,在高速铁路建成分布成网的新形势下,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结合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管理模式、类型及特点,论述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构建标准化的编制管理体系,开发基于网络的一体化编图系统。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是我国的重要国策。本文通过节能设计思路,把好建筑设计节能关,使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水平再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货车是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影响我国碳达峰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因 素。本文从货车运营环节入手,在运用生长曲线函数对货车保有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 型货车的保有量和单车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并从货车节能技术发展、新能源货车推广和应用进 程两方面入手,分3种情景对货车运营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趋势进行预判,推演货车运营环 节的碳达峰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同时加快货车节能技术发展以及新能源货车推广和应用 进程,货车运营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规模才能得到有效抑制并逐渐减少。若到 2030 年货 车单车燃料消耗水平较 2019 年降低 20%以上,新能源货车在货车整体保有量中的占比达到 20%,到 2060 年货车单车燃料消耗水平较 2019 年降低 50%,新能源货车占比达到 50%,则货车 运营环节碳达峰时间将缩短至2030年左右实现,2030年后货车运营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规 模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不同长宽比矩形高层建筑的分离再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边界层紊流特性、断面长宽比和空间位置等因素与矩形高层建筑分离再附流动特性之间的关联,通过不同长宽比矩形建筑模型的同步测压试验,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表面风压实测数据;分析了影响矩形建筑三维分离再附流动和分离区长度演化规律的多种因素,探讨了大尺度紊流下矩形高层建筑的非定常气动力与分离再附流动特性的内在关联;定量给出了平均分离区长度在竖向的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紊流风场的积分尺度与建筑特征尺寸的比值关系会影响分离再附流动和气动力特性的试验精准度,最大偏差可达约24%;边界层紊流的干扰导致分离剪切层曲率增大,加强了对分离区的卷夹作用,稳定再附将发生在长宽比为2时;平均分离区长度在竖向方向逐渐增大,并依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高层建筑侧面风压取值的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