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久前,日产汽车公司和英国知名的哈迪设计工作室(Studio Hardie)合作,成功地将旗下的首款商用电动汽车e-NV200改造升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纯电动移动办公室e-NV200WORKSPACe概念车。一方面,它是一种交通工具,使用的是层叠式紧凑型锂离子蓄电池,蓄电池组的最大功率为90 kW。使用家用充电电源时,该车的充电时间为8 h。而在快速充电状况下,可在0.5 h内充满80%的电量,续驶里程170 km。紧急情况下,仅需10 min的充电就可行驶约50 km。  相似文献   

2.
i-MiEV纯电动汽车是今年首次向个体用户销售,与日产聆风(Leaf)和富士重工Stella纯电动车是今年全球首先批量上市的小型电动轿车。  相似文献   

3.
正一、纯电动汽车的4种电压燃油汽车只有一种12V电压,纯电动汽车有4种电压。1.12V直流电压燃油汽车的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是为全车电器电子设备供电的。纯电动汽车为全车12V设备供电的是蓄电池和DCDC(直流电压转换器)。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一样仍采用铅酸蓄电池,有些电动汽车采用磷酸铁锂蓄电池,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如图1所示,纯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是仅由动力蓄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车辆行驶的道路车辆,也称为蓄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以下特点:节能,不消耗石油;环保,无污染;噪声和振动小;能量主要是通过柔性的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电气系统需要为常规低压电器及辅助部件供电,为确保整车电量平衡,需对供电系统进行详细的计算和选型.通过对汽车低压电器用电量及电器使用频率系数的分析,计算出DC/DC电压转换器满足纯电动轿车在各工况下所需的功率及蓄电池所需容量.经过对整车低压用电器用电量的计算,为满足电动汽车对铅酸蓄电池的要求,最终选取功率为2.16 kW的DC/DC电压转换器和容量为20 A·h的铅酸蓄电池.经3万km的可靠性试验,证明该低压供电系统的选型和分析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目前全世界热销的纯电动汽车是特斯拉Model 3。虽然特斯拉Model 3是2018年才推向市场的,但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全球销量就已经达到了27.6万辆,已经成为了世界最热销的纯电动汽车。不过若是翻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其实日产聆风(Leaf)的销量才是全球累计最高的。截止到2019年5月,聆风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41.5万辆。然而这全球销量累计第一的电动汽车,却一直没有被引进大力推广电动车的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第12节宝马i3纯电动汽车图解宝马i3是从零设计的电动汽车,它采用碳纤维材料打造车身,但底盘骨架采用钢结构。宝马i3共有两款车型:一款是纯电动版;另一款为增程式。它们的布局均为后置后驱。纯电动版i3配备一套22kW·h的锂离子电池和最大输出功率125kW的电机,最大输出转矩250N·m。宝马i3纯电动版可在3.7s内从静止加速至60km/h,在7.2s内从静止加速至100km/h,最高车速限定为150km/h。一次充满电需要8h,满电后的续驶里程为  相似文献   

8.
针对纯电动汽车辅助蓄电池选型困难,文章通过对纯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在低压电源系统及辅助蓄电池工作状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从整车零部件的启动电流计算、辅助蓄电池容量理论计算、整车暗电流计算校核、实车验证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对纯电动汽车辅助蓄电池选型案例,实现了提高辅助蓄电池选型的准确性、延长辅助蓄电池使用寿命等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接2015年第10期)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1.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1831年,Faraday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部纯电动汽车,而第一部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纯电动汽车是由苏格兰人T.Daveport于1834年发明的,当时这部纯电动汽车采用的能源是不可充电的简单玻璃封装蓄电池。1859年法国人G.P1ant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充电的铅蓄电池,为后来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10年由T.Edison发明的镍铁蓄电池一度成为纯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法国人G.Trouve于1881年第一次将直流电机和可充电的电池用于私人汽车,  相似文献   

10.
<正>北汽E150EV车是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一款纯电动汽车,其驱动电动机系统包括驱动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控制器(图1),驱动电动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和壳体等组成。1驱动电动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1驱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是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强制循环冷却液冷却,额定转矩和峰值转矩分别为64 N·m和144 N·m,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分别为20 kW和45 kW。驱动电动机使用了旋转变压器和温度传感器来提供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