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实现大跨桥梁的结构线形快速检测,及时定位桥梁最大变形部位,采用基于光纤陀螺的连续轨迹测量技术进行桥梁线形检测技术研究。分析基于光纤陀螺传感技术开展桥梁连续线形检测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理,推导连续线形轨迹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线形检测流程及对测试结果的修正与标定方法,并在缩尺模型桥和实际大跨桥梁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光纤连续线形测量系统的测试结果与传统百分表及全站仪的测试结果吻合,所测线形轨迹连续、精确,可准确定位桥梁结构最大变形部位。该技术可用于大跨桥梁连续线形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重要桥型之一,连续刚构桥梁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运营数量迅速增多。对于运营中的桥梁,使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是关系到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影响连续刚构桥桥梁使用性能的关键指标,给出使用性能监测的方法体系和评估手段,可为连续刚构桥梁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优势明显,在当前国内外桥梁结构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现浇段施工、负弯矩张拉压浆和预应力体系的转换是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关键的三道工序。对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型式结构特点等加以介绍,并对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关键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桥梁中应用整体式、半整体式桥台无缝桥梁,弹塑体(沥青碎石)伸缩缝暗埋式无缝桥梁、全桥桥面连续无缝桥梁无缝技术就其原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重点阐述了全桥桥面连续结构桥梁的适用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江湧  汪双炎 《桥梁建设》2007,(A02):103-106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成桥后普遍存在“腹板开裂”、“跨中下挠”等质量问题,综合分析研究国内外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现状和国内多个徐变小梁试验结果,提出徐变计算的合理模式,探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的优化和更新。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线形监控在桥梁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阶段,通过线形监控使桥梁实测线形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及时修正桥梁施工状态,保证成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在运营阶段,桥梁线形监控为桥梁运营阶段的养护工作提供科学的合理可靠数据,为桥梁正常安全使用提供强有力保证。本文以东江特大连续刚构桥施工及运营线形监控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在连续刚构桥施工期间影响桥梁线形的主要因素以及桥梁线形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步骤。通过对东江特大桥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桥梁线形监控数据进行分析,为同类桥梁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线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得桥梁建设跨度也越来越长,施工技术也不断改革创新。本文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为依托,简要阐述了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理论,对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详细分析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希望本文能为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防水系统设计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桥梁设计施工过程中加以完善。本文以云南省近期完工和在建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防水系统设计为例,分析了该类桥型防水系统设计不足,探讨了基于"堵"、"排"结合的公路桥梁防水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连续刚构桥梁防水体系,并提出了因地、因桥、因料综合设计桥梁防水系统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7)
通过现有高速公路连续桥梁最小纵坡设计实例,对高速公路连续桥梁段最小纵坡坡度设计提出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等级公路采用了许多大跨度连续刚构跨越河谷和深沟,汶川地震的桥梁震害启示,给桥梁抗震设计提出新的要求.采用时程反应分析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主跨210 m的连续刚构进行了抗震分析.分别计算了地震激励作用下纵桥方向和横桥方向的结构响应,为连续刚构桥梁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结构而言,明确梁段重量、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等相关参数对成桥线形和内力的影响程度显得越来越重要。仅从预应力损失参数入手,结合主跨150 m连续刚构桥梁,利用midas Civil 2013建模,详细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参数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结构线形和内力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得到的一些结论可为更好地控制该结构的线形和内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连续刚构桥梁动静态长期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长期动态适时自动监控PC连续刚构桥梁持续发生的异常下挠、开裂、变形、变位等病害,确保该类桥梁的运营结构安全,研制连续刚构桥梁监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蒙新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梁动静态长期监测系统的研制,为多山高原地貌条件下桥梁的实时监测、管理养护等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依据及范例.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桥梁的耐久性为出发点,从避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运营阶段病害的角度,探讨了连续刚构桥在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和方法,部分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供关注桥梁耐久性的连续刚构桥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桥梁结构的安全余度是指桥梁在个别构件失效后的剩余承载能力。在桥梁结构中任何构件都不是单独工作,而是始终处在相互作用影响下。现代桥梁在运营阶段部分构件的损伤与破坏不可完全避免,为了保证部分构件失效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近年来,欧美国家颁布了结构抗连锁倒塌设计标准,以改善结构的安全余度储备。本研究通过对桥梁安全余度和抗连续倒塌研究发展状况的简要评述,介绍了结构安全余度的定义,讨论了桥梁安全余度和抗连续倒塌分析及评价的3类方法的演变和发展。判定性方法主要是基于桥梁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承载力、能量、结构构件敏感性在桥梁破损发生后的变化确定结构的安全储备;结构概率方法是基于可靠理论针对桥梁在特定荷载作用下的相对可靠指标进行分析以求得结构的失效概率;基于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是在确定了结构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结构易损性后着重考虑了结构倒塌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指出了目前桥梁安全余度和抗连续倒塌分析的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文中指出:判定性方法应计入荷载作用形式对桥梁破坏过程的影响;对复杂结构桥梁安全余度评定制订出相应的应用标准;完备关于连续倒塌各方面影响的相关预测数据作为基于风险分析方法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新的桥梁动态位移识别和分析方法,解决桥梁非接触式动态位移测量中的振动显微问题,将欧拉运动放大算法应用于桥梁振动分析。首先利用普通摄像机连续采集一系列桥梁数字影像。而后通过欧拉运动放大算法,对桥梁的连续图像序列进行空域分解,使用对微弱运动敏感的时域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得到连续图像序列中的微小振动,再对低频的振动信号采用信号放大处理。随后,通过对振动放大后的数字影像进行帧数分解,获得常规视频采样频率下的桥梁试件振动时间历程序列,最后通过对图像序列中标记点的边缘特征分析,得到了试验桥梁标记点的动态位移测量结果。通过与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和百分表的比较,证明所采用和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桥梁动态位移测量的应用需求,也能够针对桥梁的某些振动特性开展初步的定量分析,做到对桥梁结构的微小振动位移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6.
马凌  邱哲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56-57,67,272
连续体系梁桥是现代桥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广泛地应用于短跨度桥梁建设中。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对连续体系梁桥设计的几个设计参数展开讨论,随后对连续体系梁桥的内力和变形计算进行了分析。其内容对于连续体系梁桥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桥梁健康监测是桥梁运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运行状态实时掌握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对连续刚构桥梁来说,桥梁所在环境温度整体升降以及温差的变化对连续刚构来说受力相当复杂,本文采用多元回归的方式处理采集的应变数据,旨在剔除温度影响的应变值,得到车辆活载引起的应变值。  相似文献   

18.
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论述了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控制在桥梁线形及应力方面的一些经验和结论,同时给出了在桥梁悬臂施工中施工控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雅泸高速公路全线多座连续刚构桥梁下部结构创新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高墩技术,这在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其中腊八斤特大桥10号主墩高度居同类型桥梁世界之最。以腊八斤特大桥为背景,介绍了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高墩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大跨PC连续刚构桥因设计阶段应力储备不足引起后期运营阶段桥梁开裂和下挠问题,通过分析大跨PC连续刚构桥结构应力状态和混凝土强度理论,提出桥梁设计阶段正截面最小压应力储备值概念,推导出桥梁在设计阶段跨中梁段应预留的正截面最小压应力储备值计算式。以3座大跨PC连续刚构桥为例,对储备值计算式的可行性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正截面最小压应力储备值计算公式解与实桥有限元解的误差最大值为4.5%,满足设计要求;正截面最小压应力储备值与桥梁跨径有关,桥梁跨径越大正截面最小压应力储备值越大,跨径越小正截面最小压应力储备值越小;该计算式适用于大跨PC连续刚构桥,对其它结构体系桥梁正应力储备值应另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