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化焊剂成分对A—TIG焊缝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化焊剂TIG焊接方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焊接工艺参数下,活性化焊剂成分、活性化焊剂涂层厚度对焊缝成型有显影响。与单一成分相比,混合型助焊剂,特别是加稀土的混合助焊剂可使焊缝熔深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3003铝合金A-TIG焊表面活性剂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3铝合金进行交流活性钨极氩弧焊(A-TlG)焊接实验,选用氧化物SiO2,TiO2和卤化物MnCl2,NaCl,CaF2作为活性剂,研究了单一成分表面活性剂对焊接熔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涂敷活性剂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加焊缝熔深;氧化物增加焊缝熔深的作用比卤化物大;TiO2作用最显著,熔深增加约80%,且焊缝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通过焊接和拉伸试验及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焊接参数对高强度301L-HT板搭接非熔透激光焊接接头结构、断裂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焊缝的硬度为HV215,δ铁素体比电阻点焊少,热影响区硬度更接近于母材;焊缝几何结构对激光参数敏感,熔深变化的规律性更明显,特定部位的熔宽与焊接参数耦合有关;板材厚度相同的焊接接头变形刚度接近,焊缝的几何结构决定最后的变形和断裂行为,焊接内板的弯曲变形角度比外板大,两板的弯曲角度差随熔深增加而减小;焊接板弯曲角度和焊接强度随焊缝尺寸同步升高;焊缝硬度低于母材和热影响区导致拉伸变形集中在很窄的区域,焊接接头的断裂位移都小于2mm.  相似文献   

4.
采用Cr2O3活性剂对1Cr18Ni9Ti不锈钢实施A-TIG焊,改变焊接规范研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弧长对活性剂作用下的熔深熔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弧长为1 mm的条件下,焊接电流大于80 A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焊接弧长小于1.5 mm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活性剂的作用使熔深熔宽随焊速的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5.
采用Cr2O3活性剂对1Cr18Ni9Ti不锈钢实施A-TIG焊,改变焊接规范研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弧长对活性剂作用下的熔深熔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弧长为1mm的条件下,焊接电流大于80A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焊接弧长小于1.5mm时,活性剂能显著的提高熔深降低熔宽,活性剂的作用使熔深熔宽随焊速的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6.
采用500瓦光纤激光器对动力电池的铝合金外壳进行了焊接。通过调节激光焊接速度、离焦量等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一定时,焊接速度对焊接的熔深影响最大,而离焦量对焊缝的外观缺陷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速度为10mm/s以及离焦量为负0.3mm时得到最佳的焊接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新一代城轨列车的焊接制造提供技术支持,以列车用6 mm SUS301L-MT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焊缝截面分析、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激光-MAG(metal active gas welding)复合焊接头的成型规律及接头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功率、离焦量增大能增加焊缝上表面熔宽;焊接速度增加后,焊缝中部熔宽和下表面熔宽明显减小;焊缝宽度比随离焦量的增大显著增加;焊缝组织为奥氏体+δ铁素体;接头纵向残余应力在接头中心位置存在极大值,约为330 MPa.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强钢埋弧焊用碱性烧结焊剂。该焊剂具有的工艺性能,电弧燃烧稳定,尤其是具有较强的抗吸潮性。这种焊剂配合H08A,H10Mn2或其他合金焊丝可用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并可获得氧含量和扩散氢含量低,却贝冲击韧性高的焊缝金属。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整体法进行焊接结构强度设计时造成的母材强度过剩,焊缝强度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包括焊缝在内的新型双轴宽轮距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Hyperworks中的Optistruct模块进行静强度分析,在动力学软件Adams中建立包括转向架在内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仿真得到用于疲劳计算的各关键点的时间载荷历程。考虑缺口应力和应力修正对焊缝的影响,对焊缝进行疲劳损伤分析,并对关键焊缝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焊接熔深和焊接厚度对于焊缝的疲劳损伤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焊缝的倾斜角度的影响力几乎为零,缺口尺寸对焊缝疲劳损伤的影响也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介绍船舶水下弧焊过程焊接熔深的在线监测、控制方法及研究现状,重点分析船舶水下焊接熔深在线监测与控制需解决的问题,并验证多传感器检测信息融合方法适合船舶水下弧焊过程焊接熔深的在线监测,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其实现自适应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