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立铨  孙玉涛 《公路》2007,(9):101-104
重载作用会造成路面结构的强度破坏及使用寿命的缩短。根据对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勘察试验,认为重载车辆作用是导致路面损害的主要原因,初步揭示了在重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的应力特点,分析了重载作用下路面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季节  徐世法  罗晓辉  金虎一 《公路》2004,(12):130-132
通过对辽宁省盘锦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路段的路况调查和弯沉值的测试,发现其弯沉值普遍过大,但表观状况良好。通过计算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值.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现有容许弯沉值在盘锦地区使用的局限性,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荐了适用于盘锦地区的容许弯沉值计算公式,提出了优化路面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为基础,结合国外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及要求,对重载情况下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士路面的沥青混凝土层拉应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半刚性基层的长寿命路面而言,有必要将中面层底部的拉应变作为控制指标之一.在半刚性基层的长寿命路面设计中.控制指标不仅要考虑沥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变.也要考虑沥青混凝土表面层的托应变.  相似文献   

4.
厚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卫平  曾雪芳  邵显智 《公路》2005,(8):247-249
现行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以路表弯沉为主要设计指标,并以综合弯沉修正系数调整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鉴于考虑的基层类型以半刚性基层为主,通过对现场试验路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新的F计算式,适用于厚沥青混凝土层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评价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旧路加铺前应对原有路面进行检测与评价,尤其是对剩余强度进行快速合理评价,将对加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大粒径碎石基层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进行检测,并与传统静态弯沉仪(BB梁)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采用PFWD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剩余强度进行评价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级配碎石基层等多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1/4圆柱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提出在接地压力、荷载作用半径以及不同温度(即5℃、20℃、30℃时)路面面层弹性模量变化的条件下,计算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竖向永久变形.研究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对路面永久变形的影响,力求更加准确地模拟在重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研究和永久病害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我国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曾先后经过1958年、1966年、1978年、1986年、1997年、2006年的数次变动,而路面设计指标,亦经过不同程度的变化。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指标,对规范设计环节、引导设计具有积极意义。从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设计指标之一的设计弯沉出发,对其历史渊源和精神实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需改进的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同时,也借此机会与有关专家探讨和研究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沉指标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上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昌  朱向荣 《公路》2004,(3):6-11
基于动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理论,采用轴对称有限单元法系统地分析了软土地基上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体的工作性状。以不同位置的竖向位移作为表征参量,探讨了不同车辆荷载周期、沥青混凝土的回弹模量、半刚性基层材料回弹模量和复合地基厚度等变化对表征参量的影响。本文结论可为软土地基上道路结构体工作性状评价及FWD的反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荷载应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采用弹性地基上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CC+AC复合式路面进行了荷载应力分析,得出了最不利荷位,分析了AC层对抵抗车轮荷载的贡献和CC板接缝上AC层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路面结构层厚度、模量、加载速度等因素对FWD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原理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模型,并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精度,最后对FWD作用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应力等动力特性及路面厚度、模量、加载速度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同结构层厚度及加载速度下面层、基层和底基层各自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路面弯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结构层厚度、设计参数(模量等)、加载速度等因素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根据路面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特点进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同时为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及采取何种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载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具体实例定量分析重载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结构应力和结构层厚度的影响,论证重载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破坏作用,其结果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交通管理和路面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半刚性基层路面的病害特征,利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病害处的弯沉盆,得出病害与弯沉盆的形状有关,进而可以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测定弯沉盆来确定修补范围的大小与深度.  相似文献   

1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车辆荷载作用所引起的剪切破坏是旧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AC)结构产生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有限元法对旧混凝土路面上AC层进行了力学分析,重点考察了车辆荷载作用下接缝处AC层的剪应力与弯沉差,分析了临界荷位及计算参数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可用于生产设计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重载与重载交通的界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型运输车辆的轴载大幅提高,对公路路面造成极大的损害.为此,必需对运输车辆的轴载与重载交通进行界定,提出各级公路路面的重载与重载交通界限,以便制定相应的重载路面设计方法或采取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通过路面结构应力分析及重载道路交通组成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出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重载与重载交通界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层路面结构温度应力研究尚未开展。根据路面温度应力的计算原理,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基础,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层路面结构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探讨了加铺层路面结构层参数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为寻求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省道阳枫线沥青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后在重载交通下短期内发生严重车辙变形破坏,为了提出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和优化方案,本文结合现场分析了重载交通下导致车辙破坏因素,认为高温超载、集料级配、沥青质量是3个主要影响因素,拟定了具体的改性措施和路面结构优化方案。运用力学方法构建了重载荷载计算模式,对多种方法提出的剪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水平力系数f=0.2、0.5时的路面结构层最大剪应力分别为0.455MPa、0.927MPa,路面抗剪强度验算满足要求,表明此重载交通下采用AC-20C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与改性沥青的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言 《国外公路》1997,17(3):23-25
奥地利、美国、芬兰等国通过对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比较,认为这两类路面都应该使用,应根据修建及管理养护的费用,交通量等综合考虑来选用路面类型,指出偏见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视碾压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基层和土基层为多层体系,用有限元法求解RCC-AC的温度场。在求解时,空间上利用有限元法,时间上采用差分法,获得了各自然区划最大温度梯度值。  相似文献   

19.
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超载引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问题,利用HDS移动式轴重仪进行了现场轴重测试,得到了超载的可靠数据,进行了高应力水平的混凝土弯曲疲劳实验,得到了混凝土疲劳方程及刚性路面轴载换算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得到的结果通过铺筑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重载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级摊铺系统配合比设计方法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佩璋 《公路》2004,(9):162-164
从实际施工角度介绍了从集料级配上考虑重载重复作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级摊铺系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阐述了它的要点。通过比较常规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找出了它与常规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并以实例加以分析论证,以期在我国早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