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概述一种新型航迹自动舵的系统结构,重点讨论航迹和航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报告航迹舵的海上试验概况,给出神经元网络、H∞混合灵敏度及多重增益规划PID三种航向控制算法的实航结果比较,这些经验对航迹舵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在船舶自动舵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用于船舶航向保持的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了一种“直接控制法”,与目前常见的几种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相比,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可直接应用在实时控制中,在实际应用中,只要知道被控过程的定性控制特点,“直接控制法”即可用于干扰环境下的非线性过程控制。“直接控制法”在船舶自动舵上进行了验证,并同传统的PID自动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随机风和测量噪声的干扰下,人工神经网络自动舵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自动舵的航向控制问题,结合高阶滑模和动态滑模控制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船舶自动舵动态滑模控制器.首先设计出包含舵机特性的船舶航向控制仿射非线性系统模型,其次通过状态反馈的方法将原模型变为等价的完全可控型线性化系统,然后设计出动态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滑模控制器不仅能很好的自动跟踪设定的航向,而且能有效的抑制系统的抖振现象,达到设计目的,为研究船舶自动舵控制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利用传统系统进行舰船PID自动舵监控时,在运行机组为1组~6组的范围内,存在舵角值采集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舰船PID自动舵监控系统。系统的硬件构成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服务器模块。其中数据处理模块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数据采集卡构成;服务器模块由舵机服务器、主机服务器、电站服务器、移动工作站、主交换机、打印机构成。系统的软件构成包括监控模块、交互模块。其中监控模块主要是以VC++6.0平台为基础,与数据库、分布式网络等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监控与警报功能。交互模块能够通过交互界面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实现舰船PID自动舵的监控。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舵角值采集准确度高于传统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减摇鳍变参数PID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减摇鳍PID控制器不能在各种海情和各种航速,航向下保持最优的减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变参数PID控制器,它选用了一组性能指标,利用改变控制器参数来达到在各种航向,航速和海情下的减摇鳍的最优减摇效果。文中还提出了利用8097BH单片机实现变参数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基于单神经元的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并推导了为改进其应用上的不足,将自适应PSD控制器中递推计算增益K的以单神经元的自适应PID控制,构成具有自动调整增益K值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学习算法。将控制算法应用到船舶航向控制系统,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旨在缩短船舶自动舵产品研制周期并降低海试成本的船舶操舵陆上仿真系统,并介绍了其硬件组成、各模块功能以及系统软件的设计.船舶操舵陆上仿真系统具有可扩充的船舶模型数据库,通过半物理和全数字两种仿真形式,既可用于检验实际自动舵产品的操舵性能,亦可对自动舵控制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测试.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
随着船舶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海上交通变得更加拥挤,船舶的航向控制技术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自动舵是船舶航向控制的关键设备,近代以来出现了PID自动舵、自适应自动舵和智能自动舵等多种形式,实现了船舶运动的精确、灵活控制。本文针对船舶航向控制的非线性响应问题,在传统自动舵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神经网络的船舶运动控制器,建立了海风、海浪等非线性响应的函数模型,并进行了该船舶运动控制器的控制响应仿真。  相似文献   

9.
徐健  刘勇  陈永冰 《船海工程》2014,(4):171-173
针对目前VDR中舰舵参数的提取困难问题,设计一种以C8051F500单片机为主控制器,SD卡为安全存储介质,GPRS-DTU为传输设备的采集传输系统,实现对舰船自动舵的航向、舵角、位置等参数的采集、存储和传输,为舰船运动模型参数辨识提供实验依据,并能优化自动舵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王勇 《船电技术》2014,(2):24-26
本文回顾了船舶自动舵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传统自动舵在应用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介绍了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尝试利用自抗扰技术设计出更理想的船舶自动舵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线性PID的船舶航向自动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线性Nomoto船舶运动模型,讨论了一种非线性PID船舶航向自动舵的设计方法,该非线性PID船舶航向自动舵设计简单,在航向自动舵传统PID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串连一项非线性函数便可实现,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构造非线性函数。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实习船“育龙”号为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PID型控制比传统的PID型控制具有优越的动静态性能,鲁棒性能好。  相似文献   

12.
船舶自动舵控制系统实施改造的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桂臣  任光  何文雪 《中国造船》2006,47(4):111-115
介绍了TS-75型自动舵系统的组成概况,分析了舵机抖动的机理,指出了该舵机抖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控制电路的故障引起的,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利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技术对舵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对船舶自动舵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控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设计了基于PLC技术的自动舵控制方案,讨论了其具有的优点。利用PLC的模块化结构组态自动舵控制系统,实现船舶自动舵的自整定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制,说明了STEP7 PID—TUNE的使用方法。基于PLC自整定PID控制的自动舵满足船舶的各种动态特性指标,能提高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PID自动舵,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和控制规则调节PID控制舵的参数,从而达到对船舶的平稳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性能好且实现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宫林国  朱昊  翟春荣 《船舶》2014,(1):72-76,81
文中建立船舶操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传统PID控制和基于频域法的超前控制这两种船舶自动舵控制系统,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新设计的频域控制器控制特性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结构,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能够为航渡任务的安全与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提出将FLC与PID控制算法结合起来构成FLC—PID混合控制器,设计出一种船舶航向FLC—PID混合控制自动舵系统。以野本模型(Nomoto)作为船舶运动控制系统的受控对象,分别讨论了确定模型和在外界干扰下的不确定模型,根据大连海事大学实习船“育龙”号的资料建立了船舶运动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FLC-PID混合控制自动舵比单一PID型自动舵具有超调小、响应快的动静态性,并针对船舶模型的摄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继电型自整定PID控制的基本原理及PLC实现的基本方法,设计了基于PLC的在线自整定PID船舶自动舵.该自整定PID自动舵能够自动适应船况和海况的变化,实现无扰动切换、变增益调节等功能,克服了舵机振荡.实船应用证明了该自整定PID船舶自动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小型帆船自适应自动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帆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使其动态特性呈严重的非线性,航向很难控制。首先针对一种小型竞赛用的12m长美洲杯赛帆船,从其结构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开环仿真试验以验证其真实程度。然后利用MATLAB辨识工具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得到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型,由此确认模型参数的巨大变化难以用一个近似于当前运行模式下的线性化模型设计控制器,因而设计了一个采用自适应LQR的自动舵以控制帆船尖不同外部条件下都能保持航向。最后在该模型上作了仿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智能式航迹自动舵的海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一类航还自动航的系统设计及仿真调试,重点介绍了实船试验情况,并通过海试比较了增益规划式PID、喜捧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等不同算法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航迹自动舵在不同海况下长时间工作稳定可靠,航还控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X-LMS自适应逆控制理论的船舶自动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自适应逆控制理论和X—滤波LMS自适应逆控制算法,并针对船舶自动舵特点,用修正传递函数的方式来稳定船舶操纵模型,使用LMS算法对船舶进行模型参数辩识和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PID控制相比,X—滤波LMS自适应逆控制算法具有动态响应快,抗扰动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赵巍  孙尧 《船舶工程》2004,26(1):46-4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船舶自动航行的核心部件--自动舵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针对传统控制模型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动航行的最优化要求,提出了灰色预测模型并应用DSP进行硬件实现.利用灰色理论在处理不规则和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以及DSP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更好地克服传统PID控制的缺点,同时满足了自动舵控制的大信息量和实时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