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哲 《海运情报》2004,(10):34-34
日本现有60个港口开设外贸集装箱航线,2003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7.7%,达到1385万TEU,第一次超过了1300万TEU。以中国为首的亚洲近海货流活跃使日本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除了以TEU计占日本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近8成的五大港(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的吞吐量都增长外.以成为地区据点的前几位地方港为主,各地方港的吞吐量也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6,(8):38-38
上半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4%,中远太平洋上半年集装箱装卸量增长24%,大连港滚装码头投产,洛杉矶/长滩港作业人员过剩,马士基将萨凡纳港作为北美南部的主要港口利用,南美集装箱港纷争不断,勒阿弗尔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减少4%,2005年中日航线日本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泽布吕赫港5年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将提高到400万TEU。[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90万TEU,比2006增长12.7%,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面对来自高速发展的上海港竞争,新加坡计划斥资14亿美元将港口的年吞吐量增加40%。2007年上海港的吞吐量达到2615万TEU,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4.
《海运情报》2007,(6):29-32
韩国港口200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595万TEU,比上年增长5%,其中占大半的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釜山港,吞吐量约1203万TEU(增长1.7%),以下为光阳、仁川,吞吐量分别为157万TEU左右、137万TEU左右。这3个港口是韩国最主要的集装箱港,都在积极建设集装箱码头。韩国政府将这3个港口及其周边地区定为“经济自由区”,在各港设置了“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5.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8,(2):37-38
集装箱港口装卸延滞使运输费用增加,长滩港从6月起对集卡运输的集装箱收费,萨凡纳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温哥华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温哥华港设立合并的港口机构,勒阿弗尔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日本第一个吞吐量突破100万TEU的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6.
香港——亚太地区的物流和航运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科技》2006,(8):21-21
香港是亚洲首要的国际转运和物流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集装箱港口。2005年,香港港创造了又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的记录,达到了2243.0万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e)。仅次于新加坡港的2319万TEU,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二。当年,接靠、离港的各类船舶达到460000艘次,装卸货物吞吐量2.28亿吨,排名世界港口第八位,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我国华南地区的集装箱高达76%通过香港港装运。  相似文献   

7.
肖钟熙 《集装箱化》2008,19(10):11-12
目前,香港港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考验:继2005年被新加坡港超出屈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2位以后,2007年又被上海港超出,退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3位。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大型集装箱港口。最主要的是,香港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1997年,香港港在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3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之和中所占比重是88.7%,2007年,这一比重急剧降至44.2%。  相似文献   

8.
钟秋 《海运情报》2007,(4):28-28
2006年世界二十大集装箱港已经排定。前十大港口与2005年相同,新加坡居第1,以下为香港、上海、深圳等,合计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5%,达到1.46亿TEU。2006年,即使排在10位以下的,也有4个港口超过700万TEU。排在第11位的青岛港,接连超过比利时安特卫普和美国长滩两港,已向美国洛杉矶港挑战。与2005年一样,中国港口继续阔步前进。另一方面,巴生等东南亚的中坚港口也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反映了该地区货流的活跃。  相似文献   

9.
9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5%;9月份香港集装箱吞吐量微升1.2%;9月份洛杉矶与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下跌;2008年美国整体港口吞吐量将下跌6.5%;三季度科伦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2%;1-9月份中国台湾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趋缓;1-8月份塔科玛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1.7%;黑海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0.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5,(9):38-39
中国主要港口2005年上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高雄港建设第6个集装箱码头,洛杉矶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减少1%,长滩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置增长24%,西雅图港因马特松转移码头增加国际箱吞吐能力20万TEU。  相似文献   

11.
9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5%;9月份香港集装箱吞吐量微升1.2%;9月份洛杉矶与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下跌;2008年美国整体港口吞吐量将下跌6.5%;三季度科伦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2%;1-9月份中国台湾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趋缓;1-8月份塔科玛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1.7%;黑海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2.
1~10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2244万TEU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的统计,今年1~10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44万TEU,同比去年增长13.1%。新加坡港中转枢纽角色与地位未见逊色,稳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以84万TEU之差落后于新加坡,1~10月份的吞吐量达到2160万TEU,同比去年增长21%。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08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52位;2003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233万标箱.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29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年翻番的显著成效,已经成为亚太干线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功因素。重视港口硬件建设。基本建成东渡港区,大举挺进海沧区域的港口建设.且重视航道建设,先后完成厦门港10万吨级航道一、二期建设.2004年7月11日,当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中海亚洲”成功靠泊厦门港海天港区。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OOO万TEU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的统计,新加坡港是今年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72万TEU的港口,同比去年增长13%,稳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紧随其后,前三季度的吞吐量达到1935万TEU,同比去年增长21.2%。9月份新加坡港1:3的吞吐量为235.61万TEU,虽比最高点8月份的245.67万TEU略有回落,但比去年同期的213万TEU增长了10.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5,(4):i005-i006
去年,新加坡港缩短与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香港之间的差距。由此,狮城在未来两年里距离世界集装箱港口之最的桂冠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港口动态     
《水运文献信息》2005,(5):31-31
纽约/新泽西港宣布未来发展计划,印度同意兴建Chennai港第二个集装箱码头,部分航商拟在墨西哥建集装箱港,卡布斯苏丹港计划扩建,上海积极研制数字港口  相似文献   

17.
柬伟 《集装箱化》1994,(5):11-11
香港同新加坡争占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宝座,看来还会延续下去。早些年新加坡曾列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但是1992年的吞吐量为756万TEU.比1991年只增长了20%;而同年香港的吞吐量则比1991年增长了近30%.达到797万TEU,跃居世界港口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钟秋 《海运情报》2006,(3):33-33
亚洲主要集装箱港的枢纽港竞争正在激化。在2005年的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中,欧美港口只有3个,并且处于第7位以下,而亚洲、中近东港口占了7成。世界工厂中国的主要港口继上年再次以两位数增长。然而,作为东亚枢纽港吞吐量增长的香港,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已经失去,高雄港则转为比上年减少。中国港口今后将继续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现有枢纽港是否坚持作为中转基地的立场,将被迫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9.
徐路 《海运情报》2005,(8):30-30
日本有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的港口达到62个,其中8个为主要港口(八大港),此外的称作地方港。日本海事新闻社从2001年起对全国的港口管理者等就国内外的港口营销情况进行市场调查。据调查结果。在地方港中对中国港口(含香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这5年间经常在20个以上。日本地方集装箱港的数量。期间已从45个以上增加到54个。地方港中的约一半对中国进行港口营销。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下跌19.6% 1月份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197万TEU,同比大幅下跌19.6%,这已经是连续三个月下跌,而且比2001年马士基航运撤出新加坡港,造成的港口月吞吐量下跌幅度更大。其中裕廊港1月份的吞吐量只有5.8万TEU,同比下跌18.3%。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为吸引客户,宣布所有在港逗留少于10天的远洋船舶将可额外获得10%的港口费用减免,商用港内服务船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