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汽车排放及其控制的必要性汽车排放。汽车排放污染物包括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气、液、固三相。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来源于未燃燃油和机油,也有一些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无机物包括硫化物、碳粒和含氮的化合物。气相物包括NOx、CO、CO2、SO2和气态氢;固相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直径  相似文献   

2.
申东 《汽车运用》2006,(10):29-30
柴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及危害柴油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包含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气、液、固等3态。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来源于未燃烧的燃油和机油,也有一些是未完全燃烧的产物;无机物包括硫化物、碳粒和含氮的化合物。气态排放物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气态碳氢;固态排放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直径10~80微米),称为固态物,一般也称作碳烟;液态排放物是碳氢(HC)和硫氧化物(SOx),其中碳氢的氢(H)、碳(C)原子比例从2:1到9:1,包括醛、烷烃、稀烃(直链或支链)和芳香烃(单环和多环)。在碳粒表面吸附有…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颗粒排放物中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孔均匀沉积冲击器对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下排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取样,采用索氏萃取法对颗粒物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效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可溶性有机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不同工况条件下,可溶性有机物主要由烷烃类、酚类、酯类及酸类等成分组成。随着负荷的增加,各成分所占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在部分工况下,有少量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萘、菲等)出现;可溶性有机物成分中的碳原子数大致分布在C10~C35,其中C14,C16和C19所占比例较高。在高负荷工况下,可溶性有机物成分中出现了高碳链烷烃,主要来自未完全燃烧的机油或燃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汽车知识》2008,(2):70-77
爆震是什么 Q 老师,有很多人说福克斯发动机有爆震现象,请问爆震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A 汽油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开始由高压火花点燃。然后,燃烧的火焰以火花为中心,向外传播,将燃烧室混合气都引燃,这种燃烧过程为正常燃烧。如果在火焰还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混合气未被引燃就自行发火,这种燃烧叫爆震,是不正常燃烧。它会在气缸内突然产生爆炸波,向四面冲击,使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曲轴等发生强烈的振动,并伴有金属撞击声。  相似文献   

5.
一、由气味判断汽车技术状况 闻到未燃烧的汽油昧。首先须判明汽油味来自车前还是车后。若是车前,可能是油压调节器或与其相连接的输油管漏油,也可能是油管接头松动所致。对此,应予以充分重视,以免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若是车后传来的汽油昧,原因较多,诸如油箱破损、油箱盖未装或行车中丢失、汽油滤清器及输油管或接头漏油等。不管是哪里漏油,都应及时予以消除.以防发生意外。若是混合气未完全燃烧.尾气中也会有浓烈的汽油味。也须查明原因,对相关部件进行调整或修理。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排气管放炮是由气缸内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排至排气管,被排气管或其它气缸排出废气的高温点燃所致。排气管发出“突突”声,并排出阵阵浓烟,发动机油耗增加,功率下降,排放性能恶化,严重时不能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日趋严重,减少柴油车颗粒排放已成为紧迫的课题。世界各国正在开发或采用各式各样的柴油机散式流化过滤器(以下称DPF)予以治理。 一、能否同时减少NOx与颗粒排放(PM) 柴油机的颗粒排放物由炭黑、可溶有机物、润滑油可溶有机物及硫酸盐组成。为了减少这种PM排放,有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燃烧过程中PM生成量;其二  相似文献   

8.
汽油机排气管放炮是由气缸内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排至排气管,被排气管或其它气缸排出废气的高温点燃所致。排气管发出“突突”声。并排出阵阵浓烟,发动机油耗增加,功率下降,排放性能恶化,严重时不能工作。  相似文献   

9.
青松 《摩托车》2005,(7):37-39
一、消声器放炮 消声器放炮是未燃烧完的可燃混合气在消声器内重新燃烧发出的爆炸声,常伴有火星冒出,俗称放炮。消声器放炮会导致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加速性能差和行驶无力,其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未燃烧的燃油味首先应判明气味来源于车前还是车后。引起车前传来燃油味的可能原因有:①化油器漏油、溢油;②发动机舱内的油管因老化而漏油或接头松动。引起车后传来燃油味的可能原因是:①油箱盖未装或运行中震落;②油箱有破损;③输油管接头未接牢;④汽油滤清器漏油;⑤混合气未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1.
改善土路的方法很多。通常所用的材料有:粘土、砂、炉碴、矿碴、砾石、碎石、碎砖、贝壳及其他材料等,皆视当地出产的材料种类和交通量大小来确定。本文仅就如何利用炉碴改善土路提供一些意见。修筑道路所用的炉碴,指的是各种工业用煤在普通锅炉中燃烧后所产生的灰碴。燃煤的组成为水、挥发物、固定炭、灰、硫等,灰分是燃烧过程中所余留下的固定残留物(灰和碴)。在普通锅炉里,煤在燃烧过程中,尚有未燃物和灰分胶结成焦块连合未燃烧的煤屑和碎炭,这些未燃物常常被清炉时一起清除出来。普通炉碴是由矽酸盐块、未燃烧的煤屑、岩石片与灰分所组成。矽酸盐和石灰(氧化钙)经过水化作用即结成硬块。普通岩石如花岗石之类都由复杂的混合矽酸盐所组成。质量不好的炉碴含有灰分和未燃烧的煤屑成分多。改善土路所用的炉碴包含未燃烧的煤屑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0%左右。较大块的灰碴应压成细粒,粒度不宜过小或过大,粗细掺合使用,最大粒度不宜超过8—10公厘。炉碴具有多孔性,重量较轻,每一立方公尺重800—  相似文献   

12.
AR燃烧是能有效防止不利扫气的低速范围内易引起缺火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未燃混合气不只是依靠火花塞点燃,还有部分靠自燃燃烧促进扫气和减少HC,AR燃烧发动机可能有效地增宽二冲程发动机致命弱点的低速扭矩,AR技术不适用于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13.
一、润滑系统对发动机排放性的影响 未燃HC是点燃式发动机排放的一种主要有害物。HC排放除源于燃烧过程中有较少的HC物质未发生燃烧外,主要来自燃烧室内的空隙作用、燃烧室壁的淬熄作用、燃烧室沉积物对HC的吸附/脱附作用、以及排气门导管的渗漏等。汽缸表面润滑油膜对汽油蒸气的吸收/解吸作用。对HC排放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发动机气缸内,汽油和空气混合并燃烧,大部分生成二氧化碳(CO_2)和水(H_2O),但也有一部分由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此外,当燃烧温度很高时,空气中氮与未燃的氧起反应生成氮氧化物(NOx)。CO、HC和NOx是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掌握CO、HC和  相似文献   

15.
一、谈汽油车发动机爆震的预防措施 汽油车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开始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的,然后燃烧的火焰以电火花为中心向外传播,并将燃烧室内混合气引燃,这种燃烧过程为正常燃烧。但是,当发动机维护保养以及汽车使用不当时。则有可能造成在正常的燃烧火焰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未被点燃的混合气发生自燃,由于这部分自燃混合气所产生的高压波与正常推进的火焰相交,致使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气缸、曲轴等机件发生强烈的震动,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缸内敲击声,这种现象就是爆震。  相似文献   

16.
4 化油器回火 4 1 化油器回火故障特征 所谓化油器回火,就是在发动机运转时,火焰突然从进气管向化油器部位返回而出现爆炸燃烧的现象。实质上就是发动机工作行程后期,气缸内燃料仍在燃烧,至排气行程后期还未烧完,此时进气门打开,燃烧火焰就与化油器进入的新鲜混合气相遇,进行猛烈的燃烧并发出响声。这是发动机使用中的常见故障之一,若不及时排除,会影响其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10.3尾气测试中碳氢化合物(HC)含量的分析HC是指不完全燃烧后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未燃烧燃料成份,它有多种形式(如C_6H_6、C_8H_(18)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不同,有一些刺激感觉器官,另外一些(如苯)则致癌。汽油燃烧状况的好坏与HC的产生有直接的联系,燃烧越彻底,产生的HC含量越低。导致HC含量过高的原因分析如下。(1)点火系统通过火花质量和点火正时对混合气的充分燃烧产生直接影响。火花质量决定点燃混合气的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款经柴油机改装的缸内直喷点燃式甲醇发动机,使用三维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AVL-Fire耦合甲醇氧化反应机理,研究了不同燃空当量比对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燃烧特性及未燃甲醇和甲醛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空当量比增加时,缸内最高燃烧温度、最高燃烧压力及放热率峰值均显著升高,甲醛和未燃甲醇排放均得到改善;当燃空当量比从0.33增加到0.67时,最高燃烧压力、燃烧温度和放热率峰值分别增加65%,72%及51%;燃空比超过0.4时,未燃甲醇及甲醛排放急剧减小,且主要集中在气缸壁附近。  相似文献   

19.
分层燃烧技术是日本三菱MCA—JET经典技术。直喷汽油发动机是当前最新型的汽油机,它集中应用了稀薄燃烧技术、分层燃烧技术和电控燃油等多项技术,使发动机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很好的排放性能。采用分层燃烧技术的化油车型有本田CVCC、利兰RL及VW FCV等款型。现在仍具有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行搭建的高能量点火装置,针对发动机在冷起动测试中燃烧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发动机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点火能量下发动机冷起动测试时的燃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火能量的不断提高,点火火弧受气流的影响延伸发展的长度明显增长,发动机在冷起动时的燃烧速率有明显提升,燃烧过程中火焰发展期与主燃期之间存在相对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未完全燃烧循环和失火循环数明显减少,燃烧循环变动从14.85%减少到4.22%。由此可见,合理提高点火能量是提高燃烧稳定性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高能量点火是未来发动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