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07,(10):34-35
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上海股市综指大跌8.84%,深圳股市成指大跌9.29%,合计2,008亿元成交量,逾900只股票跌停,中国股市遭遇“倒春寒”,创下1997年2月1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报》2007,(3):1-1
去年中港两地股市大幅上涨,上证A股指数上涨130%,香港恒指也有30%的涨幅,国企股上涨近倍,投资者收获颇丰。2007新年第一周,两地股市大幅震荡,成交放出天量,香港上周四成交765亿,为历史第二,周五也有700亿的成交。而内地股市,上周四成交7793亿,周五还有近千亿交易量。机构获利回吐明显,大盘要在恒指20000点和上证2500点作技术调整,充分整理,下行空间有限,各股活跃,将是未来一个阶段两地市场的共同特徵.  相似文献   

3.
《当代汽车》2007,(7):10-11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肖熙 《经济导报》2007,(22):13-13
中国股市如此快速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所谓“余钱太多”。对投资者来说,除股市之外,中国几乎没有什麽能够吸引人的投资对象了。这也是造成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仅是个人,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股市投资。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报》2010,(7):32-33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月1日指出,2008年第四季至去年底,共有6,400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当中估计涉及本港股市及集资活动而流入港元的资金高达3,500亿元,  相似文献   

6.
盛九元 《经济导报》2007,(33):24-26
台湾股市在当局“政策利多”及外资涌入下升上近万点,近日受美欧股市大跌影响,台股连续暴跌,让投资人心惊胆战。业内人士指出,台股未来能不持续走强,关键是看两岸关系,稳定的两岸关系可吸引股民和岛内的外流资金放心进入台股市;再要看两岸关系能否发展,要看大陆资本能否顺利入台买楼、购地、入股市,这才能够推动台湾股市的持续走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每周新闻     
《汽车与配件》2007,(23):9-13
肉市、股市、楼市和车市;日本经产省为下一代汽车及燃料提出量化目标;金麒麟集团成为NAPA第一大供应商;SKF推出能效型产品和解决方案;三大新兴市场增长强劲 固特异第一季度业绩显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报》2009,(47):46-46
亚洲股市除日本股市外,大多勉力恢复升势,而欧、美股市则受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反映其就业和房屋市场均稳步复苏.以及320亿美元七年期新公债标售反应热烈,将投资人对于经济复苏的力度是否足够的疑问略为消弭下,  相似文献   

9.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25):45-45
好淡双方多个月来的角力终分出高下,恒生指数终突破21000点关口,并蓄势挑战22000点。而国企红筹纷纷创新高,上星期三成交金额更突破1,000亿港元。种种迹象显示,本港股市目前正处於近年罕见的火热局面.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报》2007,(21):48-48
有关内地股市泡沫论的争议已扩散至国际层面,除了香港的富豪如李嘉诚和李兆甚相继发言,表示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外,连前任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亦对中国股市表现提出警告,谓有可能出现急速下挫(dramatic contraction),以及现时中国股市的升势显然是不能持久的(clearly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1.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8):19-20
股市大热,排队上市的新股也多受追捧。本月共有12只,来自中港台三地的新股于港交所主板挂牌,数目为自去年12月以来最多。新股集资总额最高达315亿港元,暂未有一只出现不足额认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1到2005年间股市的大跌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不匹配,这充分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今年股市的好转,更加证明了中国股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A股健康调整     
《经济导报》2007,(49):59-59
过去两星期,环球股市经过大型调整後,再次作出强力反弹。本港恒生指数於截稿当天(12月6日),曾经反弹至29889点,接近30000点水平,比低位回升了约15%.但此升势与成交并不配合,近日港股每天平均成交金额只有约7.2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方正 《经济导报》2007,(1):29-29
目前香港股票市场的规模已是全球第8位。去年11月底股票市值已达15.637亿美元。从2001年底至去年11月底期间,本港股市的总市值上升了209%。内地企业股份,包括红筹及H股的市值更上升了440%,内企市值的比例也从25%提高至45%。在去年首11个月的香港股票市场总融资额达545亿美元.当中内企的集资额达37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1到2005年间股市的大跌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不匹配,这充分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今年股市的好转,更加证明了中国股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锺焰 《经济导报》2007,(32):25-27
台湾股市七年来一直低迷不振,而今年仅四个月就飙涨2500点,民进党当局自夸是经济治理有方。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除台股已远远落后亚太地区各股市外,台当局通过行政手段制造“选举行情”,大搞“一周一利多”等政策拉抬,是台股飙升的主因。然而,台当局以政策干预股市将背离台经济的发展规律,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陈水扁挑动“入联公投”也会引发两岸关系紧张,给台湾经济蒙上阴影。当局政策拉抬股市带来的风险将会转嫁到百姓头上,近日台股的几次暴跌已为验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沈振盈 《经济导报》2007,(20):44-44
5月初中央送大礼,放宽了QDII的投资产品范围至股市,顿时港股投资者兴奋无比,而港股亦因而裂口高开并突破21000点,创出历史新高。从市场的反应观察,大家对此消息皆是充满期望。然而,若从实质效益去分析.QDII可作投资股市的实际金额只有数百亿元,威力有限;而且,此等资金会吸纳甚麽股票,也是未知之数,上周一港股的反应确实是过敏。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08,(24):11
6月9日央行宣布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达17.5%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亚太周边地区股市遭遇“越南危机”突袭。纷纷大幅跳水。受此双重利空影响,6月10日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低走.秒杀1.44亿元,2万亿元市值烟消云散。尾盘近1000只股票跌停,创下一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相似文献   

19.
黄璋杰 《经济导报》2007,(32):42-42
近期环球股市出现大幅波动,以美股为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7月19日于14015见顶后急速回落,8月1日更跌至13041,在不足两个星期内跌去近1000点;由高位计,跌幅约7%。不过.跌得快也弹得急。道指在8月6日急升286点,升幅达2.78%,是自2003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升幅。  相似文献   

20.
点评     
《经济导报》2007,(19):10-11
中国股市高烧不下。储蓄存款流向股市成“股市泡沫”,令股票价值都偏离了企业实际的资产经营状况。股市资金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新股.来稀释过剩的资金,但是中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和时间限制,决定了新股发行的时间不可能那麽快,因此有稳定大市的股指期货和期权、国债期货和期权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应该积极研究推出,使资本市场可以更理性的操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