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各种汽车风扇离合器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汽车风扇离合器应用现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发动机技术越来越先进,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电磁风扇离合器、新型磁流变风扇离合器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一双面槽型硅油风扇离合器为研究对象,考虑硅油黏度随剪切半径而变化,建立了硅油离合器传递转矩和散热量的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分析了硅油风扇离合器滑差和壳体表面温度随输入转速的变化。同时构建了硅油风扇离合器试验台,进行相应的测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了其它6款硅油风扇离合器的滑差和壳体表面温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车辆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东  梁锡昌  张博 《汽车工程》2005,27(1):77-79,82
提出一种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旋转式磁流变部件(磁流变离合器)产生阻尼矩,前端整合的一套转换往复直线运动为阻尼盘片旋转运动的滚动螺旋机构将阻尼转矩变成阻尼器的可调阻尼力。实验和计算表明这种阻尼器能适用于汽车阻尼减振场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电磁风扇离合器装机后发生剧烈振动的问题,文章从电磁风扇离合器的工作过程、外在激励和固有频率3方面分析了典型电磁风扇离合器振动破坏的原因,并推导出电磁风扇离合器固有频率与系统质量及刚度的计算关系式。结合企业提供的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弯曲固有频率是共振的主要原因。为电磁风扇离合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慧青 《汽车技术》2004,(10):42-45
风扇离合器主要有通断型离合器和粘性油风扇驱动装置两类。详细介绍了气动风扇离合器、电磁风扇离合器和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结构与原理,论述了风扇离合器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和调节型硅油风扇离合器、高速控制型风扇离合器、电磁风扇离合器一般故障的维修。  相似文献   

6.
高速多片湿式离合器低带排转矩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发现高速湿式离合器在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与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中以多片湿式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油槽结构与工作参数优化设计模型,以离合器最高工作转速时的带排转矩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带排转矩近似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法、椭圆基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岛遗传算法分别对摩擦片油槽结构参数和离合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片油槽结构参数中油槽深度和油槽数量对带排转矩的负效应比较明显;离合器工作参数中摩擦副间隙对带排转矩的负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少华  夏国栋 《汽车工程》1999,21(2):103-106
通过对中型货车用调速风扇离合器的改进设计,对电流变流体在调速离合器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三种输入转速下,当外加电场强度不同时,对风扇离合器的调速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的试验过程所得到的结果及与电流变流体在电流变仪中的测量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剪切率的作用对风扇离合器的调速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半主动磁流变悬置结构,并简述了该悬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ANSYS电磁场分析模块对悬置结构内部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相同磁流变液悬置结构下,不同隔板材料对磁流变液悬置磁场分布的影响,并分别测试了采用不同隔板材料时磁流变液悬置的动特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低磁导率铝合金隔板材料可改善悬置性能;在磁流变悬置的设计过程中引入ANSYS的电磁场分析方法可行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传递转矩精确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汽车起步时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转矩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转矩、滑磨功和压盘表面温升的精确计算模型;推导出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相对转速和离合器片表面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离合器片摩擦因数的公式;以某一轿车为实例,对其起步时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进行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典型电磁风扇离合器的共振破坏问题,利用ABAQU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计算,得到前5阶固有频率。通过分析固有频率和振型,找到了共振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为电磁风扇离合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流变技术的发动机风扇离合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革文 《汽车工程》2005,27(2):200-202
探讨了电流变技术在汽车发动机风扇离合器中的应用。描述了电流变风扇离合器的结构及其对电流变流体性能的要求,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发动机风扇离合器,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P2混动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的响应性和舒适性问题,建立混动离合器C0起动发动机过程和并联动力输出模式下的功率流模型。对C0起动发动机的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针对C0的起动扭矩和电机的输出扭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问题,提出以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来进行缓冲的策略。为了实现稳定精确的发动机起动控制,消除各自的扭矩控制、液压系统特性的误差,提出C0离合器起动发动机的自适应控制和B1离合器滑摩自适应控制,以换挡离合器滑差和发动机转速的超调量为监控对象,对C0离合器各阶段压力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优化发动机起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可以很好地解决C0离合器扭矩和电机扭矩的匹配问题,即使在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起动也能保证良好的舒适性,并控制过程时间在1.5 s内;在整车试验过程中,通过对C0压力的自适应调整,发动机转速的超调和起动冲击问题均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A frictional torque was generated by a lubricated slip contact between a wet clutch pad and a steel separator during a wet clutch eng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of frictional torqu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rictional torque transfer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wet clutch system. The analytical modeling of wet clutch torque transfer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permeability,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frictional material, lubricant viscosity, temperature, etc.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wet clutch engagement was design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frictional torque transfer during wet clutch engage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under various opera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et clutch system. Some corre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We found that computation by analytical modeling can predict the effects of oil temperature, applied force, and slip speed, as well as engagement period and frictional torque transfer shapes.  相似文献   

14.
具有双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合理匹配可组成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系统,其性能接近自动变速器,但成本降低。为该系统设计了具有双离合器(闭锁离合器,换档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阐述了该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液力变矩器可支持新型自动变速系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时离合器会介入传动系统,容易引起较明显的冲击感,是影响整车驾驶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基于离合器双模糊和电机转矩协调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减小离合器滑磨功为目标,对模式切换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划分;其次,结合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的基本要求和驾驶意图,制定离合器双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对滑摩阶段的接合时长和转矩同步阶段的压力变化率进行控制;然后以离合器滑磨功和整车冲击度为优化目标,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对滑摩阶段的接合压力进行优化,从而获取模式切换过程中离合器的最优接合压力轨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计算离合器传递转矩,根据电机转矩响应快的特点,制定电机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基于某混合动力试验样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缓加速、中等加速和急加速下的模式切换试验,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较好地反映驾驶人驾驶意图,保证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所产生的整车冲击度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改善了整车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某型军用越野汽车装配电磁风扇离合器后冷却系统冷却能力的校核计算,并比较装配电磁风扇离合器、硅油风扇离合器及刚性风扇后整车的使用经济性,对重型车辆风扇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范剑平  高晶敏 《汽车工程》1999,21(6):364-368
应用于发动机前置车辆的传统双金属片硅油风扇离合器在发动机布置受到限制的车辆上不能起到应有作用。与之相比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应用不受发动机布置的限制,而且由于电信号具有的快速,准确的特点因而大大提高了调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