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为确保无线风压监测仪使用状态良好,重点阐述了无线风压监测仪的校准方法和误差计算。  相似文献   

2.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及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YT245-2013《无线风压监测仪校准操作程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无线风压监测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对无线风压监测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装置中无线风压监测仪校准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以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先进的工业级PDA,利用无线射频传输技术,结合已广泛应用的无线风压监测仪,组成一套手持式列车车辆制动试验数据采集监测系统。该系统组成简单、易学易用,采用电池供电,不需工程施工,可广泛应用于列检作业场作业线间不便提供220 V交流电源和列车车辆制动故障的调查,填补了在这两个领域没有便携式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设备的空白。该系统对于检测列车制动性能、保证行车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车制动机试验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手动、电控制动机试验系统正在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微控制动机试验系统。为了提高微控制动机试验系统的试验精度和速度,同时也为了通过多厂家竞争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决定研制微控制动机试验系统,解决了微控试验器列首风压与无线风压监测仪列尾风压间的压差,强化了列检透明化作业管理的科技手段,提高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列车制动故障是目前干扰铁路运输秩序的惯性故障之一,随着货物列车提速与重载的全面实施,列车制动故障越来越引起铁路运营部门的关注,按照铁道部《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北京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的规定,当前列检试风设备已经无法适应现场试风作业的要求,不能进行500/600kPa之间转换;不能以尾部风压作为试风判定标准,为此,北京铁路局丰台车辆段研究开发了双供制式微控列车试验系统,解决了电控大闸列首风压与无线风压监测仪列尾风压之间的压差,实现了铁路新的列车制动试验最新标准和技术要求,满足当前现场试风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15日,太原科研所和太原北车辆段联合研制的“车列风压检测及无线传输装置”通过了太原铁路局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系统具备如下特点:(1)实现了列车尾部风压数据的自动反馈,改变了传统试风操作的方式,提高了试风效率;(2)满足了铁道部对全列车的充风、制动试验规定,与  相似文献   

8.
列车试风尾部风压实时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一种基于GPRS网络通信的、用于铁路站场列车试风时尾部风压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的系统。该系统由手持式风压测量装置群、地面数据中心等组成,具有建网方便、一次性投资少、日常运行费用低、实时在线、快捷登录、高速传输、切换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GSM—R在我国铁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黎 《西铁科技》2009,(3):9-12
本文在简单介绍GSM-R系统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铁路基于GSM—R系统的几种主要应用,包括调度通信、车次号无线传递、调度命令无线传送、列车尾部风压传送、调度监控,以及列车运行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冯立明 《铁道车辆》2004,42(7):36-37
针对现用微机控制试风系统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制动机试验无线风压测试记录仪。  相似文献   

11.
该监测仪能对铁路客货列车制动机的技术性能进行全部、简略或持续一不定时间的试验。由手持操控显示终端和压力数据采集记录仪组成,两者采用无线数传收发数据。  相似文献   

12.
成果信息     
调车作业列车风压贯通状态检测装置调车作业列车风压贯通状态检测装置由检测仪、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成,运用微电子技术和C 编程语言,采用减压方法检测列车制动管风压贯通状态,排除了车辆制动机种类、副风缸大小差别、制动机空重车位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可在调车作业常规制动试验时检测出列车风管贯通辆数,判定结果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供给机车乘务人员,货车混编模式下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13.
GSM-R列尾风压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列尾风压数据采用450MHz无线列调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存在着制式不统一、信道呼叫建立时间较长、同频干扰严重、传输距离受地形影响等问题。提出利用GSM-R系统的通信平台,进行列尾风压数据传输的3种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实时性要求很高,采用CSD一直在线方式;适当降低实时性要求,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则采用GPRS传输。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客货列车目前制动机试验时,列车尾部风压测量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传电台的尾部风压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介绍了该系统手持机外壳、单片机电路、单片机软件和监测中心计算机管理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集便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功能故障以及性能参数不能实时监测记录影响正常检修使用的问题,对集便装置车载监测仪主要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以集便装置电路数据采集、压力数据采集以及监测数据分析为主要设计模块的集便装置车载监测仪,完善集便装置途中性能检测记录。  相似文献   

16.
既有列尾设备是通过检测列车风管尾部风压来提醒司机判定列车的完整性,其应用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列尾设备.在列车风管尾部风压采集的基础上,增加基于北斗卫星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周期性上报给ATP车载设备,配合ATP车载设备完成列车完整性检查.其中风压采集和与ATP车载设备数据交互能够满足SIL...  相似文献   

17.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了B、C、D三类地貌的风场,对矩形和方形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了不同风场下矩形和方形模型的风压分布、顺风向脉动风压功率谱和风压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B、C、D三类风场下,平均风压系数逐步减小,脉动风压系数逐步增大,顺风向脉动风压功率谱峰值对应频率基本一致;顺风向脉动风压功率谱分布特征随高度变化不大;风压水平和竖向相关性随距离增加而减小;湍流度的增大使得迎风面水平和竖向风压相关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检测技术在桥梁结构检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由于需要进行传输线缆的布设,往往造成工作量大、干扰因素多等诸多不便。基于无线技术的桥梁智能监测技术,在无线收发模块以及移动技术成熟之后,丰富了桥梁测试技术。无线传感测试以及无线传输等技术给桥梁检测带来了诸多方便。本文在分析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监测技术发展历史以及无线采集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智能无线技术在桥梁检测/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集通公司管内使用的是450MHz机车无线列调通信系统,随着列车运行对数加密和线路施工维护任务增多,单纯依靠450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已远不能满足当前运输生产和安全的需要。使用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后,可实现列车车次、速度、位置、状况和列尾风压信息的传送,以及列车二次事故防护信息的传送等,使车与车、车与地、车与人及地与车之间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为运输生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铁路封闭式声屏障在列车风与横风作用下的风压荷载问题,采用中南大学自主研发的横风-移动列车风洞试验系统,研究横风和列车风作用下声屏障的风压荷载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圆形断面封闭式声屏障外壁风压系数分布沿环向先减小后增大,与单圆柱的风压分布大致相似,给定风速下最大负风压系数-3.38;单车通过声屏障时脉动风压幅值与车速平方近似成正比,同一截面风压沿环向非均匀分布,近侧的压力峰值高于远侧,最大相差16%;2车交会时,交会区域风压峰值明显增大且极值风压出现在交会截面,其值约为单车通过时极值风压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