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前不久中国汽车出口在欧洲遭遇“汽车安全性能评价试验”这一事件,给中国刚刚起步的汽车出口贸易浇了一盆冷水,也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因为没有开展“汽车安全性能评价”试验交了一笔沉重的学费。为了确保我国的汽车能顺利开进欧美市场,在我国开展“汽车安全性能评价”已剖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雅阁的“婚礼门”事件曾经轰动一时,关于汽车安全的话题也因此引起业内外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我国此前一直没有权威机构做碰撞测试,消费者只能听任厂家自我吹嘘,“高安全性,在欧洲、美国权威碰撞测试中拿到5星”等等,加上ABS、ESP、EBD、安全气囊、安全气帘等等安全配置装点,消费者选车基本没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汽车碰撞”与安全。最近关于汽车碰撞与汽车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方议论的焦点,特别是“陆风”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期间所遭遇的“碰撞门”事件使这种问题越发凸现。在此,姑且不谈陆风事件的是与非,就其引发的话题是值得业界从专业层面进行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7月12日,即将上市的一汽奔腾轿车,在长春进行了碰撞试验。碰撞试验对汽车车身安全的侧面碰撞、翻滚的安全隐患事故进行了非常苛刻的测试,甚至还大胆引用真人进行事故模拟操作和安全伤害评测。此举成为中国汽车安全试验评测的一起标志性事件,为一汽轿车明天的“奔腾”作了更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5.
王澈 《时代汽车》2009,(11):120-121
中国的安全碰撞不可能一步到位向欧洲看齐,但是,欧洲碰撞测试标准对汽车安全性的促进作用却显而易见。对于消费者而言,测试机构与汽车厂商的良性联动更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性能的完善,这或许才是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最大福音。  相似文献   

6.
宏湖 《轿车情报》2003,(11):84-86
在近来欧洲NCAP碰撞测试中,除了对汽车的“乘员保护”进行安全评分(5星纽)外,还新增了“行人保护”(4星级)项目、因此.当今的安全汽车在必须遵循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理论设计中,还应注重保护行人安全装备的设计,返样才能真正体现人一车和谐相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7.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有则关于中国车的新闻,读了颇有些心感不平。全德汽车俱乐部(Allgemeiner Deutscher Automobil Club),简称ADAC,据说还是欧洲权威的汽车安全组织NCAP的合作伙伴,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ADAC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前夕公布了一份关于江铃陆风越野车的碰撞安全测试报告,报告称“陆风汽车是个只图其表的样子货”。该报告公布的数据,被称为“灾难性”的碰撞安全测试数据。德国各大媒体纷纷评论说,这是ADAC成立20年来最差底线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L.Y 《当代汽车》2007,(8):62-63
缘起“碰撞门”事件 2006年11月27日,华晨汽车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这项协议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第一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华晨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出口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当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回国内后.不少媒体评论开始盛赞华晨。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有两大“碰撞”引起我国汽车界的关注。一个是2005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发生的全德汽车俱乐部对陆风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的“陆风事件”,一个是今年2月17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进行的丰田锐志正面偏重碰撞试验。当然.此试验非彼试验.此碰撞非彼碰撞,其内容,意义各不相同。但除去各自的特征因素,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为了证明汽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是新车被动安全(碰撞)和主动安全(制动、操纵稳定性)的等级评价。NCAP将汽车的综合安全性能以星级方式表达,为消费者提供车型的安全性能信息。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除了汽车安全技术法规外,还制定了各自的NCAP体系。NCAP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市场准入认证,但是对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没有自己的NCAP评价体系,各汽车企业主要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来执行。2005年的陆风“碰撞门事件”给中国汽车业的出口敲了个警钟。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自主品牌出口步伐的加快,推广并执行NCAP迫在眉睫。日前,在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汽车产品安全性能评价技术(NCAP)研讨会”上,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以下简称“检验中心”)与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就NCAP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会后,本刊记者采访了该中心的冯鸣树主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了NCAP     
《公路与汽运》2006,(5):4-4
2006年2月12日,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评估系统——新车评估体系(NCAPCHINA)在国内诞生。该体系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联合推出。据悉,2006年“新车评估体系”的汽车碰撞测试,将着重于1.6~2.0L的中型汽车。将抽取新近上市的车辆,在高速行驶状况下进行碰撞试验,然后由有关专家测量汽车安全性能以及对乘车人员造成的伤害,并向社会公布透明和公正的实验结果。“新车评估体系”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评估体系,并支持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一年前发生在欧洲的陆风汽车碰撞事件,尽管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江铃陆风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刘红山对此却看得十分平淡。他说:“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坚持对消费者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总结陆风的成功经验,刘总认为有两点值得坚持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寡湖 《轿车情报》2005,(4):106-108
汽车有价、生命无价,现代汽车必须注重安全。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在汽车三元安全(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事故安全性)技术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安全新技术不断涌现,车辆和驾车人员变得更加安全。在近两年,欧洲NCAP新车碰撞测试“乘车保护”方面取得5星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现将以卓越的安全性享誉全球的Volvo汽车公司和安全技术开发上处于前沿的丰田汽车公司在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方面的新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张莹  马亮 《时代汽车》2007,(9):14-23
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呈上涨趋势,但“碰撞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也着实令一些企业苦恼不已.出口汽车的质量问题大大阻碍了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进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鹏 《时代汽车》2007,(2):47-50
在我国,2006年7月1日之前执行的汽车安全碰撞标准中,只有100%正面安全碰撞,早已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强制执行的“侧碰”和“后碰”标准,在我国一直是个空白。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也在急剧上升,原有的汽车安全设计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制定、执行更加完备的汽车安全设计标准势在必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员》2008,(4):12-12
3月15日,以“汽车安全及安全汽车”为主题的2008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在北京世贸天阶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展示了安全汽车以及经过C-NCAP检测的汽车技术和企业碰撞车,让消费者直观感受汽车碰撞实验全过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源 《世界汽车》2005,(11):76-77
欧洲NCAP是为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而设置的评价体系.向消费者提供车辆安全性能信息,并促进汽车生产厂商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加大投入。本文介绍了欧洲NCAP评价体系星级评价与现实车与车碰撞安全性的相关性。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安全》2010,(5):12-18
由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主办,《汽车与安全》杂志协办,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机动车安全检验专业委员会专家技术支持,搜狐汽车独家网络协办的“汽车安全主题论坛暨2009年度车主最满意安全车型调查结果揭晓”活动于2010年4月22日在首都大酒店召开。来自汽车碰撞、道路安全、质量检验、机动车检测、车辆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厂商代表,围绕汽车安全主题,就当前汽车安全技术、安全理念.安全应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占强 《世界汽车》2005,(7):38-40
2005年5月18日,欧洲最知名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NCA ,公布了最新的汽车碰撞试验结果,这次参与安全碰撞试验的车型为大众新帕萨特、欧宝Zafira和雪铁龙C1三款新车型,它们在试验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江涛 《汽车杂志》2014,(7):304-316
上期“Q&A”专题中,我们探讨了汽车碰撞试验的起源及发展,对比了几种主流的新车碰撞安全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但很多人对汽车的碰撞安全仍存在不少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