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警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主要依照路权原则、安全原则、先行原则等划分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笔者通过走访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老交警,总结出安全行车“四绝招”。会车不占线车辆相互交会时能否获得顺利通过与安全,与道路的宽窄、视线的好坏、车速的快慢以及车辆横向间距  相似文献   

2.
A雾天驾驶 在大雾笼罩下,光线受阻能见度很低,给车辆行驶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确保安全,雾中行驶应注意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要打开防雾灯、示宽灯和尾灯,且边行驶边鸣号,以引起行人及其他车辆驾驶员的注意;车速要低,由于雾天视距很短,有时有效视距仅有几米,只有降低车速,遇到紧急情况时才有时间采取措施;会车时要鸣号,且开、闭灯示意,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夜间行驶时,许多朋友都有这种体会——大灯很难照清前面的路况,会车时,更是被迎面而来的车灯晃得两眼昏花,不得不降低车速。笔者也曾身受其苦,现总结几点小经验与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4.
距离错觉驾驶人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有:同样距离,白天看起来近,而在夜间较昏暗时感觉远;前面是大车时感觉距离近,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速度错觉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大多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移动作参照物来估计  相似文献   

5.
过了宝应县城,暮色之中路面变得模糊起来,所有车辆都打开了大灯.对面过来的汽车车灯太刺眼了,每次会车时,车手们都睁不开眼,车速也降了下来,骑起来很吃力.  相似文献   

6.
车辆问的安全距离,即跟车距离,是指跟车行驶时前后两车之间应保持的纵向安全距离及会车、超车时车与车之间应保持的侧向安全间距。跟车距离过小、过大都会影响安全行车,成为事故隐患。因此,对于刚刚上路开车的新手,如何把握这一安全距离,对安全行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1.摩托车对制动器的性能要求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变化,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摩托车可以用高速行驶,但在转弯或在较窄的路面上行驶会车时,必须减速,特别是遇到障碍物或有碰到行人或其它车辆的危险时,更需要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将车速下降到很低,甚至为零(即停车)。摩托车必须具备这一功能才能正常行驶。另外,摩托车在下长坡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不断加速,当车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控制车速,以保证行车安全。对高速行驶的摩托车进行减速以致于停车,下坡时车速保持稳定,以及达到  相似文献   

8.
图话安全(12)     
<正>冬季恶劣天气较多,交通安全风险加大。出行注意安全,留意交通提示服务信息。车辆驶近急弯、坡道等不安全路段时,应当减速慢行,不要强行超车、强行会车。下坡时不要空挡滑行,上坡时注意控制车速,避免急踩油门、高速冲坡。遇紧急情况,请及时制动,切莫急打方向。  相似文献   

9.
关永久  李人宪  赵晶 《路基工程》2011,(2):50-52,55
基于三维、非稳态、可压缩、粘性N-S方程和k-ε两方程紊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仿真计算了5种车速和3种隧道长度下,高速列车在短隧道等速会车时列车侧壁上的气体压力变化,分析了气体压力在隧道内的变化特点和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行车过程中,上行车与下行车的相错称为会车。很多新手恐惧会车,特别是在路面较窄的路面会车时,新手往往会产生紧张情绪,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会出现熄火、停车让行,甚至造成两车相互刮擦、相撞,或碰刮路旁非机动车辆、行人以及路侧隔离设施等。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新手首先要在心理上克服紧张害怕的情绪,轻松面对会车。  相似文献   

11.
对汽车前照灯的要求是:在汽车前方距离至少100m(随汽车车速的提高,这一距离现已增加到150m以上),高度2m~2.5m的空间范围内,前方道路路面应得到良好的照明(发光强度12000cd以上);同时射向会车时的光线不会使对方驾驶员眩目(发光强度低于1000cd)。汽车前照灯结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上述两个对立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运用行车动力学理论,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减速带可以有效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有驾车经历的人都知道,汽车在会车时是驾驶员操作较为紧张的一瞬间,往往也是出现事故隐患的一瞬间。正确掌握会车的方法和要领,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受地形、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车辆转弯时,往往要减速。这时驾驶员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综合路况选择适当的档位安拿地通过弯道。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上预防恶性追尾事故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速公路上发生连续追尾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车安全间距不够,文中根据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计算出不同车速下的最小行车安全间距,并指出驾驶员应根据天气、车辆技术状况等适时调整行车安全间距,以避免恶性追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汽车动力学的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汽车动力学,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假设减速带减速效果已知,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比较了普通路面、防滑路面及设置减速带后汽车行驶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减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郑东 《驾驶园》2014,(1):71-71
<正>新手驾车经验不足,容易因错觉而出现失误,因此驾驶员应注意了解这些不利因素:距离错觉驾车行驶时,路面上各种车辆的车型、颜色、行车状态千差万别,驾驶员有时会对外界车辆的间距及跟车间距产生错觉。常见的是参照物少时感觉偏远;遇雨、雪、雾天气时感觉间距要比实际间距大,车速越高误差越大;车辆越小,颜色  相似文献   

18.
车速与油耗     
《汽车与安全》2014,(6):135-135
<正>转速越高,功率和利用率越大,燃油的单位消耗量越小。因此,在低速时汽车的油耗较高。当车速过高时其燃油消耗也很大,因为超过发动机最低油耗转速时,燃油消耗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速超过一定程度以后,燃油消耗量增加的非常快,这些因素使车速提高时燃油的单位消耗量增多,因此车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节省燃油。为了在行车中掌握好经济车速,驾驶员应学会利用发动机转速表和车速表,适当地增加或减  相似文献   

19.
1、我国的汽车前照灯配光模式。通常汽车前照灯要求在前方100m(随着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目前该值已经增加到150m)以上的距离.高度(2—2.5)m的空间范围内.道路路面应得到良好的照明(至少12000cd以上),同时会车时射向对方司机的光线发光强度应低于1000cd。汽车前照灯自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所经历的结构变化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上述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驾车防错觉     
由于受生理、心理、年龄、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因此,驾驶员(特别是新手)应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性,并在行车中加以预防,才能保证行车安全。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