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产在用车经过了强制性、大规模、代价高的改造方式,力图通过加装三元催化转化器,以改善汽车排放污染.本文就改造后的汽车以及在用电喷车易发生的故障,介绍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正确使用知识.1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失效形式及原因1.1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失效形式三元催化转化器除机械损坏外,最主要的失效形式有过热、热老化、铅表面沉积(铅中毒)和慢性表面沉积(慢性中毒)等4种形式.其中过热和铅中毒对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损坏最为严重.任何形式的失效,都会破坏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热化学反应结构,使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造成排气的污染物急剧增加,污染大气环境.1.2 三元催化转化器过热的原因三元催化转化器过热是指三元催化转化器内部的温度超过850℃后,载体和涂层及其上面的催化剂铂Pt、铑Rh等贵金属,因高温烧损和脱落,使化学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因发动机缺火(即有未燃烧的汽油排出燃烧室),未燃烧的汽油在三元催化转化器内遇高温而燃烧,使温度迅速上升.其缺火原因如下.a.喷油器故障.如密封不严而滴油、通道堵塞、表面积炭、损坏等;b.火花塞故障.如气缸内混合气不着火、点火能量不足、表面积炭、高压线脱落、高压线接触不良等;c.传感器故障;d.供油系统工作不正常.如燃油箱油量过低、汽油泵有故障、汽油滤清器堵塞、油管堵塞等;e.冷起动困难、发动机有故障;f.用起动机带动汽车移动;g.用单缸熄火法判断各缸工作情况;h.化油器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载体,上面覆盖着一层铂钯等贵金属,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使用含铅汽油、劣质汽油、发动机经常怠速运转等会造成三元催化转化器堵塞或中毒。另外,底盘剧烈碰撞容易使三元催化转化器陶瓷材料破碎,破碎的陶瓷粉末可能随着排气压力的波动会被吸入气缸,导致发动机严重损  相似文献   

3.
正1国Ⅵ汽油车降低颗粒物排放的措施1.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及其后处理应对策略汽油机排放污染物主要来自细颗粒排放物质(PM)、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一氧化碳(CO)等4个部分。针对汽油机而言,尾气后处理装置主要有三元催化转化器(TWC)、热反应器、空气喷射器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等。其中,三元催化转化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废气后处理技术,也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汽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三元催化转化器安装在排气支管之后、排气消声器之前的排气管中,当发动机工作时,  相似文献   

4.
<正>1汽车三元催化转化器存在的问题汽车污染物排放要想稳定达到国Ⅲ汽车排放标准,车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安装废气循环(EGR)系统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安装二次空气喷射系统降低汽车冷起动污染物排放;安装2个氧传感器实时监测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情况;安装2个三元催化转化器或加倍增加贵金属催化剂提高尾气排放净化效率。但是,目前许多国Ⅲ汽车都没有安装ECR系统和二次  相似文献   

5.
<正>一、喷油量现代汽车为了降低排气污染,都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其能把排气中的碳氢化物(HC)、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转化成生成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当进入汽缸的混合汽空燃比在14.7:1(14.7kg空气/1kg汽油)时,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催化转化效率极高(可达99%),但是如果混合汽空燃比偏离14.7:1的话,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催化转化效率会降低且容易损坏。因此现代汽车汽油发动机应保证混合汽空燃比在14.7:1,即进气质量在14.7kg时,喷油量为1.0kg。例如排量为1.6L的发动机转  相似文献   

6.
<正>1三元催化转化器超期使用是导致汽车污染的重要原因控制汽车氮氧化物排放最关键的部件是三元催化转化器,三元催化转化器是有使用期限的,我国三元催化转化器有效使用期限为8万km~10万km,超过有效使用期限后,三元催化转化器会因为高温失活,大部分处于净化效率下降,部分失效或完全失效状况,汽车排放会从变差、恶化到不受控制,以致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7.
延长三元催化转化器使用寿命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催化转化器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的一种机外净化装置,它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尾气中CO、HC和NOX的含量,满足日益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要求。要使三元催化转化器正常地发挥降低排污的效果,关键是发动机混合气的空燃比必须控制在理论空燃比(14.7)附近,以防止不完全燃烧,避免未燃混合气进入三元催化转化器内。  相似文献   

8.
<正>防烫伤汽车的排气歧管和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温度高达650℃以上,即使发动机熄火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因此,在停车后的一段时间里,不要在排气歧管和三元催化转化器附近修车,以免发生烫伤事故。防触电①车辆维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维修机具设备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电动维修工具的发展,在大大减轻维修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也给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例如某部在保养车辆中拆卸变速器时,  相似文献   

9.
目前汽车广泛采用的是一种被动的控制排放措施——三元催化技术。对于电喷车,只需加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即可;而对于化油器型车,由于其空燃比变化范围较大而且无法实现实时控制,在加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后,还必须添加电控补气系统以保证向三元催化转化器提供良好的外部空燃比环境。加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必须注意科学匹配,合理维护,避免催化反应失效,从而尽可能的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汽车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其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电喷发动机加三元催化转化器是汽车尾气后处理的一种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将桥梁工程计算过程中的桥梁结构,施工、运营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及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并与之进行交互处理的技术。阐述3DBridge软件科学计算可视化建模技术的系统设计和其它关键技术,着重论述快速便捷地建立桥梁工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工程的实际应用,验证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增强了使用3DBridge软件的直观性、易用性与便捷性。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沉管隧道运维技术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与数据挖掘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沉管隧道的国内外概况、运营与病损情况、检测与评估技术、病害预防及处治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以沉管隧道用途、管节长度与埋置水深等关键信息为基础,阐释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述了沉管隧道运营现状,并重点对沉管隧道接头、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与设施的常见病损特征进行了数据挖掘;对隧道检测、监测与评估技术进行了对照剖析,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检测与评估技术的进步与不足;从前期预防与后期处治的双角度,阐述了沉管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裂缝与渗漏水等常见病害的预防与处治;并从沉管隧道运维信息的角度,对其运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运维技术难题;在役沉管隧道出现了过大(差异)沉降、裂缝、渗漏水等病损,其中管节不均匀沉降最为常见;沉管隧道检测仍以结构检测对象和传统周期性检测方法为主;沉管隧道评估诊断多侧重于沉降量控制标准的角度,考虑多因素综合角度的服役性能评估尚处于空白阶段;沉管隧道常见病害应坚持建设期预防和运营期处治双管齐下的对策。未来,沉管隧道运维将向运营环境全要素拓展,并更注重实时自动化监测技术、大数据智能评估技术与基于状态的养护策略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衬砌病害诊治是隧道运营维护的首要任务。为形成隧道衬砌病害诊治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系统认识,从病害类型及成因、病害检测技术、病害加固治理方法3个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并讨论了衬砌诊治研究尚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可能的研究重点。主要结论显示:①不同类型隧道衬砌的主要病害类型已基本明确,但是病害产生原因诊断方法及产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②衬砌病害检测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集合多种检测技术的病害智能检测识别系统成为了研究的主流方向,但是病害信息的快速、高精度拾取和智能识别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③经过多年研究,已形成了围岩(地层)注浆和内表面加固这2种较为完善的衬砌加固技术方法体系,加固方法作用机制、耦合加固技术和加固设计方法是下一步的可能研究重点。最后,介绍了笔者在衬砌内表面加固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开发了隧道衬砌快速早强的FRP网格加固方法,该方法2个小时内即可起到加固作用;提出了衬砌内表面加固界面模拟方法,系统探讨了围岩抗力、前期受力、材料用量、加固范围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建立了内表面加固的衬砌正截面承载性能及裂缝扩展全过程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4.
探求城市应对暴雨洪水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遭受暴雨洪水袭击愈加频繁的状况,该文结合济南"七·一八"暴雨,分析了城市发生暴雨洪灾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城市防范和应对今后类似灾情的对策:一是科学选择城市发展用地,二是强调雨洪水利用和滞洪区规划,三是明确功能定位,构筑完善的防洪排涝排水体系,四是重视非工程措施建设,应对超标准洪水,弱化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埋置式承台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施工,施工中主要采取定位导向系统、吊点荷载控制、测量监控等方法控制围堰下放精度。下放过程中,采用固定在群桩护筒和钢围堰上的特制定位导向系统控制围堰平面偏位和垂直度;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控吊点荷载,指导围堰舱壁内的加、卸载以及围堰内、外的吸泥;采用测量监控系统分析、计算围堰姿态,指导围堰的下放及纠偏施工。通过对围堰下放精度的控制,围堰下放平面偏位保持在5~8cm,垂直度达到1/400以上,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的静力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作过大量的研究 ,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 ,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为此本文在综合前人已取得经验下 ,针对桥梁结构设计中分析曲线箱梁、异形箱梁 ,经常遇到的难题进行了研究 ,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 ,编制了等参元空间分析程序。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实桥试验 ,验证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工作更准确描述了箱梁的荷载响应 ,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的设计依据。对曲线箱梁和异形箱梁受力特性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道路上行驶的非机动车出现了新特点.该文对非机动车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现今非机动车在路段和交叉口所面临的冲突,提出了在现有的道路设施条件下,主要利用标线和信号灯等管理手段,改善非机动车安全问题和提高通行能力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对现今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统计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2012~2021年知网和WOS步行研究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历年发文量,找出领域核心期刊、主要作者和机构,了解领域的研究概况;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和突发词检测,分析国内外步行研究热点和趋势,确定步行交通领域重点关注方向为“行人过街”、“交通安全”,以及步行的“智能交通”;最后,通过文献阅读,总结梳理了3个方向近年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上海黄浦江滨江改造和开发为实例,阐述了对城市滨江改造和开发的思考,提出要树立安全保障体系意识、科学合理规划意识、综合整治利用意识,并处理好滨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智慧高速成为下一代公路系统技术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对其功能描述与架构解析能够有效指导未来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为智慧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智慧高速的基本服务功能,结合车路耦合发展脉络,首先提出了以服务能力升级为导向的新一代智慧高速技术特征与系统内涵.面向不同服务对象与功能,明确了智慧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