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打磨参数,提高钢轨打磨车作业效率,以PGM-48及GMC-96X型打磨车为研究对象,运用金属磨削原理、正交试验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理论,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建立钢轨打磨车作业过程中打磨速度、打磨功率与作业能力的回归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打磨车打磨能力与打磨速度呈负相关,与打磨功率呈正相关;在正常条件下,打磨速度相比打磨功率对打磨车作业能力的影响更大;由于结构、能量转化效率等因素,不同型号打磨车在相同打磨参数下打磨能力不同;幂函数回归分析所得数学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对打磨参数、打磨模式的确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钢轨打磨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软件以及故障诊断原理,并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该系统可以使地面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打磨车的运行情况及工作状态,指导现场人员查找、排除故障,提高钢轨打磨车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钢轨打磨策略存在打磨结果不可控和依赖人为经验设定打磨参数的缺点,提出基于钢轨实测廓形的智能打磨策略。首先根据实测的钢轨廓形确定钢轨的目标廓形,然后根据实测廓形与目标廓形的差异得到终止打磨的阈值;基于三角形面积法和钢轨打磨车单个砂轮的作业能力,计算打磨车的作业速度和功率;定位实测廓形与目标廓形之间差值最大的点,计算打磨该点时砂轮所需的偏转角度,进而再计算单个砂轮以固定功率打磨实测廓形之后得到的新廓形;将新廓形与目标廓形比较,定位新廓形和目标廓形之间差值最大的点,若该点的差值小于阈值则终止打磨,否则继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打磨后得到的新廓形与目标廓形的最大差值小于阈值;从而得到将实测廓形打磨成目标廓形所需的每个打磨砂轮的偏转角度,并形成打磨方案。试验验证了基于钢轨实测廓形的智能打磨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轨廓打磨法及评估廓形的指标,通过试验测定和理论推导确定了钢轨打磨车的作业能力,并根据打磨车应用实际情况,在给定目标轨廓情况下,实现钢轨打磨车的精细化作业,为打磨工艺改进和提高提供了一个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焦彬洋 《中国铁路》2023,(4):108-116
根据钢轨打磨磨削理论和钢轨实测廓形数据,建立单遍和多遍最优打磨方案设计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模式库的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方法,开发了智能化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系统,并开展现场钢轨打磨作业应用。结果表明:将钢轨等效偏差指数作为最优打磨方案设计的优化目标函数,能够较好实现打磨后钢轨廓形逐步向目标廓形贴合;开发的智能化钢轨廓形打磨方案设计系统,能够根据现场实测钢轨廓形进行批量打磨方案设计,并能预测打磨后的钢轨廓形,可显著提升打磨方案设计效率;采用该打磨方案设计方法开展现场打磨作业,打磨后钢轨实测廓形与模拟廓形基本吻合,主要轮轨接触区域钢轨廓形与目标廓形较打磨前贴合程度明显提升,打磨后钢轨廓形GQI指标均达到优良等级且钢轨表面状态良好,能够较好地满足打磨作业要求。研究的相关成果可显著提升钢轨廓形打磨方案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为铁路钢轨打磨作业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介绍PGM-48钢轨打磨车走行驱动系统,重点分析了走行驱动的控制系统DLC。通过对DLC系统外部控制原理的分析,可以掌握PGM-48钢轨打磨车走行驱动的工作原理,有利于钢轨打磨车的操作;对于钢轨打磨车走行出现的故障,通过DLC控制原理可分析出故障原因,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国外钢轨廓形打磨质量指数(GQI)的基础上,结合《高速铁路钢轨打磨管理办法》中的廓形验收标准,提出基于钢轨廓形打磨质量指数和廓形偏差曲线的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砂轮打磨角度对钢轨廓形打磨区域进行划分,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个区域的廓形权重系数,然后根据钢轨廓形与目标廓形的偏差,提出GQI值计算公式,最后辅以廓形偏差曲线,评估钢轨廓形打磨质量;并进行现场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评估方法不仅可对钢轨打磨质量进行评估,而且可对钢轨廓形状态是否会导致动车组异常振动进行预测,进而给出合理的钢轨打磨建议;提出的GQI计算公式既能评判钢轨打磨廓形是否达到要求,又能量化打磨廓形与目标廓形吻合程度;GQI值大于70且变化范围较小,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动车组构架报警、晃车等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国内部分服役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车体低频横向晃动问题(以下简称“晃车”),提高车体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基于对部分晃车区段(打磨目标为60N钢轨的高速铁路干线)开展跟踪调研与测试的基础上,对比工务系统打磨后左右轨对称情况下,不同偏差值的钢轨廓形对应车体低频横向晃动的差异;并结合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不同偏差值的钢轨廓形对于晃车现象的影响,找出打磨目标为60N钢轨的合理打磨限值并提出相应的打磨措施与建议。结果表明:晃车区段左右股钢轨工作边相较于打磨目标廓形60N钢轨存在过打磨导致等效锥度过小,是造成动车组晃车的重要原因;以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车体横向晃动主频和轮轨匹配等效锥度等值为主要依据,提出60N钢轨在横坐标15 mm处的负偏差为0.1 mm时,会出现晃车现象,建议工务系统以60N钢轨为目标廓形时,按照正偏差打磨,打磨值宜按+0.1 mm控制。  相似文献   

9.
钢轨廓形法线值是指导现场钢轨打磨和检测打磨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方法人工干预多,计算效率低。针对现场运用现状,基于MATLAB编制了钢轨廓形法线值计算程序,运用AutoCAD对结果进行验证。现场运用表明:该方法对打磨方案的编制、现场打磨质量的"快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道岔区段钢轨表面存在的病害,结合目前道岔打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道岔区段采用大型道岔打磨车与仿形打磨机相结合的综合打磨新方案,该方案施行后提高了道岔区钢轨打磨的质量,实现了道岔区的全面打磨。  相似文献   

11.
黎(塘)湛(江)线在电气化改造过程中,需利用钢轨打磨车对线路进行精调打磨,消除钢轨病害,以满足开通动车组的要求。原有的廓形打磨技术消除病害能力不足,打磨质量不佳。通过对原有打磨模式、打磨效果的分析以及现场实地调研,发现了原有打磨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磨模式的优化方案,并成功运用到黎湛线电气化区间的打磨中。实际施工运用及检测验收结果表明,该打磨方法对消除钢轨病害、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效果明显,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列车运行质量,为动车组的顺利开通提供了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打磨模式决策方法根据目标廓形选择最优的打磨模式,避免了因打磨模式选择不当导致的打磨遍数过多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打磨作业效率,减少了作业量,对提高钢轨打磨车的应用水平具有借鉴意义,为实现线路精确打磨的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钢轨打磨是铁路线路重要的养护维修技术,其发展方向是打磨作业智能化、数字化。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测量需要打磨地段钢轨既有廓形后,基于目标廓形快速形成钢轨的打磨量曲线。本文以PGM-96C型打磨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几何学简化,结合迹线法、数值求解等方法,提出一种钢轨打磨量的计算方法,用以生成各种打磨模式下的打磨量曲线,并通过现场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方法正确,可以满足现场钢轨打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PID控制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PGM-48钢轨打磨车打磨控制中的PID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打磨作业过程中的PID控制分析,能提高钢轨打磨作业的质量。打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PID控制原理可大概分析出故障原因,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Vossloh公司研发的城市用高速钢轨打磨车HSG-City已于2014年投入使用,并在杜塞尔多夫有轨电车轨道和地铁网打磨了约350km钢轨,结果表明,这种预防性钢轨打磨对城市轨道交通减少噪声十分有益。HSG-City钢轨打磨车适用于各种形式的钢轨打磨维修任务,从消除钢轨波纹和波形磨耗以及滚动接触疲劳到清除润滑油膜。该钢  相似文献   

16.
《机车电传动》2021,(3):32-36
为了提高钢轨打磨效率,依据现有机床加工磨削原理与高速切削比磨削能计算方法,开展中低速钢轨打磨切削量精准控制技术应用研究。以标准60N钢轨轨头廓面打磨为例,首先提取廓面几何特征并将其分为4个打磨区域,根据钢轨预打磨廓面比磨削能与切削量的经验关系,建立钢轨廓面各打磨区域切削量的经验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打磨测试验证该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和精准性。结果表明,经过3次打磨计算,钢轨轨头廓面区域2的磨削面积总量最大为7.28 mm2,区域3的磨削面积总量最小为1.18 mm2,并且现场打磨测试的总切削量与理论计算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57%和-4.24%,磨削总量结果基本吻合,达到钢轨磨削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速重载线钢轨打磨策略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国内外钢轨打磨现状 ,分析研究高速重载线钢轨打磨策略 ,从打磨限值标准、打磨车工作参数标准、打磨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论述高速重载线钢轨打磨策略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重点就轮轨系统动力学与接触状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早期由于轮轨匹配不良出现的高铁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抖车、晃车和波磨等现象,提出用钢轨打磨方法解决轮轨匹配不良问题,进行廓形打磨技术研究与实践,改善和优化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型面匹配关系,从工务方面解决了高铁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等问题。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及实践,提出钢轨和道岔打磨工艺规范及标准,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钢轨和道岔打磨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PGM48型钢轨打磨车驱动齿轮箱的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试验结果。该打磨车目前使用结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GMC-96x钢轨打磨车在客货共线铁路道岔区段打磨作业存在安全隐患:打磨车作业结束点到停车点的距离约180 m,当结束点距道岔小于180 m时打磨车会行经道岔区域,其工作装置可能发生故障,造成部件和道岔伤损。通过对打磨车的工作装置结构、原理、故障予以分析,采取道岔前后30 m只作为起始点而不作为结束点的作业方式,消除了液压系统故障和机械故障的安全隐患。对控制系统故障是否会对偏转油缸和打磨电机产生错误控制的情况进行了静态、动态试验验证。为防止设备的其他隐患和人为操作失误制订了安全措施。该现场试验为打磨车道岔区域作业提供了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