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缓和曲线长度是线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是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探明160 km/h级市域快线中,缓和曲线参数对行车安全平稳性的影响规律,在车-线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理想轨道模型及CRH6车辆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方法,证明横向舒适度是确定城轨线路超高时变率、欠超高时变率的控制因素;建立车-线动力学性能与缓和曲线参数间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关系模型,确定超高时变率和欠超高时变率允许值,从而给出满足安全性和舒适度标准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3.
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经验,针对我国350 km/h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最小曲线半径的取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高速列车单一速度运行模式和高、低速列车共线运行模式下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城轨快线工程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km/h,为解决现行国家标准中限界主要技术参数未覆盖该速度等级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限界体系及计算方法的调查研究,选取理论分析结合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方法,对《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160km/h的快线工程。在限界基本参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快线工程特点,制定了车站、隧道的最优建筑限界:(1)与停站工况相比,列车以100 km/h越行过站时,站台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可保持1 600 mm不变;(2)圆形隧道断面取决于设备布置空间需求,当采用柔性接触网时最优隧道内径7.5 m (限界圆直径为7.2 m),采用刚性接触网时最优隧道内径7.1 m (限界圆直径为6.8 m)。 相似文献
5.
周旭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4):83-86
目前国内已颁布多部轨道交通快线方面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也有多条速度超过 100 km/h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但各规范、标准和各线对于竖曲线半径取值的规定及应用情况不尽相同,技术标准也未统一。文章通过对上述规范、项目在竖曲线半径技术标准方面的梳理对比,分析速度 100 km/h 以上轨道交通快线竖曲线半径计算中竖向加速度等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计算确定速度 120~160 km/h 轨道交通快线线路设计中竖曲线的半径,并根据车站站台长度确定车站端部竖曲线半径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6.
中车集团已推出新一代200 km/h级新型中速磁浮列车,但相应的线路技术标准未做系统性研究。本文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线动力学模型,依据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安全性评价指标,兼顾静力学计算结果,确定中速磁浮最小竖曲线半径,结果表明:(1)垂向加速度最大允许值决定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且仿真分析结果较静力学计算结果大;(2)推荐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取5 000 m,困难情况下取4 000 m;(3)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取12 000 m,困难情况下取9 000 m。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域快线已成为城轨交通的发展新趋势。国内外尚无设计时速160 km的城轨交通,相应的轨道减振设计研究几乎为空白。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及二十二号线工程特点,明晰了环境振动评价范围、评价指标以及控制标准;为选取合理的振动源强,对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进行了振动实测;计算了沿线建筑物建议振动控制距离以及不同埋深隧道的地面Z振级;通过分析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的应用情况和减振效果,建议其作为市域快线轨道减振措施;为应对工程可能出现的环境振动严重超标的恶劣工况,提出了一种重型钢弹簧浮置板初步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张建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2,(10)
土耳其东西铁路干线拟按180~250 km/h速度目标值、客货共线铁路标准建设,按照中国先进、成熟的高速铁路标准和技术进行规划设计,重点研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需要考虑高低速列车的匹配速度,速差越大,曲线半径越大;综合考虑舒适度指标及经济因素,土耳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值取4 000 m,个别最小值为3 500 m。 相似文献
9.
既有客货共线提速250km/h线路曲线半径与缓和曲线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阐述250 km/h既有线提速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研究的意义,并结合京广线第六次提速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提出适应不同速度目标值的曲线半径以及与其匹配的缓和曲线长度,并与既有线提速200 km/h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250 km/h暂行规定进行了对比,验证其计算的正确性,对既有线提速至250 km/h的设计和标准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10)
针对目前160 km/h普速列车上线高速铁路运行的需求,进行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从普速列车运行到动车组安全防护、过走防护进行研究。最后以兰新第二双线为例,提出适应实际工程的普速列车上线运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市域轨道交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工程运用较少,国内各种规范均不适用,对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最小曲线半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线路设计参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运营模式和乘坐模式,分不同速度匹配模型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其他常规轨道交通制式进行对比,结合舒适度分析,对市域轨道交通的计算结果进行优化改正,给出不同速度下线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60km/h快捷货运列车空气控制阀的研发背景、总体方案、结构特点及部分试验结果。该阀含主阀、半自动缓解阀、紧急阀、充气阀以及连接这些阀和风缸组件的安装座等,与随重调整阀配合使用形成二压力间接作用方式。方案中主阀采用金属滑阀结构,对局减重新设计,因二局减引向的容积室容积较小,故适当加快了一局减的排气速度、提高了二局减的关闭压力,将制动缸的升压时间控制在5~7s;设置的加速缓解功能,以容积室缓解时排出的空气为信号、由副风缸(兼为制动缸供风)为加速缓解作用供风;设置独立充气阀使列车管向副风缸单向充风。试验台试验、单车试验、环境及冲击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阀各性能参数达到预期目标,建议进行列车试验验证和运用考验。 相似文献
13.
城际铁路始发站往往位于枢纽地区,站位设置及进出站选线影响因素多.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要求,始发站利用动车组加减速时速度相对较低的条件适当运用小半径曲线,可有效节省工程投资;较小的中间站由于有部分列车停站,其车站外方曲线半径取值受停站、通过列车速度差影响,也与正线有所差异.文章通过分析动车组加减速性能、超高限值等因素与最小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时速400 km高铁列车经过最小曲线半径地段时的动力响应特性,建立曲线地段CRH380B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从时域、频域对比仿真数据与综合检测列车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模拟列车以400 km/h速度通过7 000 m半径曲线路段下的各种轨道不平顺工况,以各动力响应峰值为控制指标,并结合相干性分析,得出长波高低与轨向不平顺最大敏感波长分别为150 m和200 m。曲线地段的车体垂向加速度峰值、车体横向加速度峰值、脱轨系数峰值、轮重减载率峰值、轮轴横向力峰值分别是直线地段的1.21倍、7.58倍、4.8倍、1.17倍、3.25倍,表明线路条件改变对车体垂向加速度、轮重减载率的影响较小,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运营期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评价、轨道平顺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10):28-32
线路曲线半径是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与高速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及轮轨动力特性密切相关。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高速铁路车线模型,考虑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情况,研究曲线半径对列车运行时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曲线半径的增加,横向加速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磨耗功参数均呈现递减趋势,但半径超过7 000 m时递减趋势有所减弱,半径大于8 500 m时,各项指标趋向稳定。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为营造出优良舒适性,建议时速350/250 km共线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取8 000 m,困难情况可取7 000 m。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日本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700系列车的开发研制情况,并在300系列车的基础上,对700系列的高性能及新的改进等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市域快轨在都市圈承担的功能,以《都市快轨(160~200 km/h)技术规范》编制为背景,研究160~200 km/h市域快轨的功能定位与需求特征。在梳理既有市域快轨规范基础上,考虑城市空间发展、圈层结构,提出“宏观-中观-微观”功能定位分析架构,分析服务范围、网络结构、走廊特征、既有线利用、时间目标值等重点问题;并从建模基础、预测模型、结果分析三个方面探索市域快轨需求分析模型规律;最后对新技术的应用、网络完备性、沿线发展等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相关规范与团体标准的编制、市域快轨发展与项目筹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在超大城市中大客流组团间的功能需求,以深圳轨道交通市域快线为例,从快慢车运营模式、车站布设形式、工程可行性和工程投资四个方面,分析研究适合该线路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并根据线路实际条件提出单向三线快慢车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京九线160km/h区段既有曲线状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京九线既有曲线技术标准低,提速160km/h后动态曲线水平加速度出分多,曲线动态检查质量不高的情况,对提速线路曲线水平加速度产生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制订提速线路曲线静态控制标准和养护措施,为保证提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