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水布垭电站导流洞施工实例,对大落差向下泵送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认为大落差向下泵送的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16 cm为宜,水泥用量应大于350 kg/m3;为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可在泵机排料口接长度不小于15 m 水平管或在管路下端出料口设混凝土防离析器.  相似文献   

2.
以解决客运专线大体积道岔连续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目的,以资阳沱江多线特大桥道岔连续梁为工程依托,采取加大支架结构的刚度、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及优化混凝土浇筑顺序等技术措施,尽可能减小后浇混凝土对先浇混凝土的影响,对大体积现浇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了解决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题,就该隧道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机具配套、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满足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技术.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选择了合理经济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满足了耐久性指标要求,并得出适合长大黄土隧道混凝土的施工机械配套和施工工艺,总结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快速、高效地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渝怀线网塘湾衡重式路肩挡墙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 ,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连续灌筑不留水平施工缝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解决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题,就该隧道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机具配套、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满足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技术。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选择了合理经济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满足了耐久性指标要求,并得出适合长大黄土隧道混凝土的施工机械配套和施工工艺,总结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快速、高效地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冯旭 《铁道建筑技术》2014,(2):97-102,112
详尽阐述了澳门南湾A12号地段商住项目超大板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若干要点。该项目在距地面10 m高处设计了3 m厚,面积2 740 m2的板式结构转换层,对于这样一个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介绍了"平面分段、垂直分层、底层支撑上层、钢筋一次绑扎成型"的施工方案,解决了"模板支撑系统、超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防裂、巨型钢筋笼的绑扎固定"等方面的施工技术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常规钢管混凝土节点连接形式的介绍,结合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构造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节点设计和节点处理的构造方法,首创大承载能力型钢混凝土联结过渡方式的独特节点形式,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与上、下钢管混凝土柱,成功解决了承受列车疲劳荷载、截面尺寸大、配筋率高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技术难题。还对轨道层桥梁结构的节点构造、节点类型和计算分析给出较详细的论述,为将来类似节点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长隧道施工中,采用竖直投料孔可减少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提高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介绍了竖直投料孔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最后通过3座长大隧道采用竖直投料孔施工的实例,进一步证明了竖直投料孔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高原多年冻土区混凝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和低温早强耐久侵蚀混凝土施工中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施工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的研究 ,特别是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等问题的论述和分析 ,经过试验研究 ,提出了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南环大桥大跨度钢箱梁架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编组站场正常运营情况下,运用宽幅式双导梁解决大跨度钢箱-混凝土结合的钢箱梁架设技术难题,重点阐述了施工方案、导梁设计,工艺要点等。  相似文献   

11.
在长隧道施工中,采用坚直投料孔可减少混凝土的长距离运输,提高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介绍了坚直投料孔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最后通过3座长大隧道采用坚直投料孔施工的实例,进一步证明了坚直投料孔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大跨钢梁受力体系通常无法一次成型,在体系未成型前大跨钢结构需承受上部混凝土荷载、行车荷载等,故需要设置临时支撑体系完成受力体系过渡。文章依托深圳市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研究中庭大跨钢结构竖向支撑设计与施工技术,并于支撑上设置伺服系统保证钢梁体系内力补偿及后期同步卸载,以解决大跨钢梁临时支撑支撑位内力不均衡及体系转换同步难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广深线吉山特大桥改建中框架拖拉平移换梁工程,利用两台连续千斤顶牵引钢绞线将串联在一起的预制框架桥和既有混凝土梁拖拉到设计要求的位置,解决了大吨位拖拉施工中滑道及反力座施工、框架预制、梁下支墩安装、拖拉平移、基础处理等技术难题,施工完成后的框架桥使用情况良好。该施工方法及工艺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依托多工点桥梁,本文开展合理成桥状态、关键设计参数、钢混结合段构造、钝形钢箱梁气动选型等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以解决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荷载重、疲劳活载大、动力性能及刚度要求高等诸多技术难题。研究结论:(1)建立的"塔偏梁拱"合理成桥状态,解决了铁路活载大、恒活比小引起的结构受力不均衡性难题;(2)推导的梁、塔、索关键设计参数解析公式,揭示了结构受力行为及影响规律;(3)采用的钢混结合段梯形填充混凝土连接构造技术,解决了铁路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刚度过渡平顺性技术难题;(4)提出的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应力解析公式,揭示了疲劳影响因素及规律,首创的加厚加高型V肋改善了铁路钢桥面结构疲劳性能;(5)提出了钝形钢箱梁涡振扭转振幅限值标准;(6)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跨度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完善 ,铁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铁路大多建于 90年代以前 ,轨枕以 69型混凝土枕、木枕为主 ,随着铁路四次大提速 ,轨下基础 ,特别是轨枕已远不能满足重载、高速的要求 ;山区铁路曲线半径小、坡度大、轨道的框架阻力不适宜于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因此 ,对营业线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实现重载、高速、安全、舒适是铁路迎接市场挑战的基础条件 ,Ⅲ型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研制出的新型混凝土枕 ,增大了轨道结构的框架阻力 ,它有效地解决了大坡度和小曲线半径地段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工程的冬季施工,系统总结干旱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首先从混凝土原材料加热保温、混凝土拌合时的投料顺序及搅拌时间、运输及浇筑过程中的保温、新浇筑混凝土结构物的养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钻孔灌筑桩、承台、墩身、支架现浇连续梁、涵洞等主体结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最后分析了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防寒保温措施实施过程中任一环节稍有疏漏,将会产生质量问题,需全过程全方位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铁路、公路、高铁等工程建设中,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由于具有大跨、高墩的能力,且施工中省料、省工、省时,近年来,这种桥型已获得愈来愈广泛的重视。依托准池铁路大沙沟特大桥工程,开展对超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桥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冬季防裂、薄壁空心超高墩翻模及超高墩大跨悬灌线形控制等施工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今后类似桥梁的设计、施工、监控提供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8.
沉降控制和路堤填料紧张这两大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高等级铁路、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推广应用为这两大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地势陡峭、场地狭小、平面落差大的山区公路桥梁设计中混凝土空心薄壁高墩得以广泛应用。在实际施工中,如何解决施工中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和降低高空作业风险被广大施工管理者列为最关注的重点。考虑高墩高空作业施工安全,结合建设前辈们的施工经验,对翻模施工外支架操作平台进行了技术改进,将模板与操作平台分离,利用墩身承托支架,方便提升和作业。实践证明:分离式操作平台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人员高空坠落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自密实防水泵送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其拌和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可不振捣而自行流平,其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结合女娘山隧道应用自密实防水泵送混凝土的实例,介绍了自密实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投料顺序及灌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