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易出现纵横裂缝,影响混凝土质量。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防止裂缝发生的一些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掺加粉煤灰,掺入外加剂和纤维材料,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温度控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掺入新型SAC改性剂的混凝土和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比对分析,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抗氯离子渗透和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SAC改性剂对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有显著提高。另外通过水化产物分析和孔结构分析,对新型SAC改性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砂浆流动度、砂浆减水率、净浆流动度保留性等试验,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对混凝土进行试配试验,试验结果说明,水泥与外加剂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原因分析和系列试验,总结出在水泥、集料和外加剂选择上的技术要求,例如集料粒径与强度的关系,集料的选择范围,以及快速施工的水泥混凝土Ⅰ、Ⅱ的配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低水胶比(m_W/m_B=0.3)复掺外加剂体系(膨胀剂、减水剂、引气剂)拌制的混凝土进行强度及耐久性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基于电通量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给出各外加剂的最优掺量。结果表明:外加剂复掺体系所引起的电通量及氯离子迁移系数变化趋势相近,耐久性变化均随着外加剂掺量的增加先变好后变差,在此配合比下,JS=1.5%,YQ=0.4%,PZ=8%时混凝土耐久性最好;3种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均有促进的作用,其中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影响最明显;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强度先降低后增加;膨胀剂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无固定规律。鉴于试验选用地材及配合比等的局限性,本研究仅为后续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混凝土中掺加Ⅰ级粉煤灰、磨细水淬矿渣粉及复合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配制轨枕用C60混凝土,可在保证轨枕静载、疲劳等力学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及长期与耐久性能,同时可明显改善轨枕的抗裂性和疲劳稳定性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轨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结合青藏铁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应用水泥外加剂配制低温早强高性能混凝土作了阐述,并介绍了DZ系列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青藏铁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应用水泥外加剂配制低温早强高性能混凝土作了阐述,并介绍了Dz系列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保温养护方式下掺入水化硅酸钙晶种对混凝土水化放热、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晶种对水化产物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温养护方式下掺入晶种会加速水泥早期水化,增大混凝土温升速率,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但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不大;与蒸汽养护方式相比,保温养护方式下掺入晶种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这是由于水化硅酸钙晶种的掺入优化了水泥水化产物的孔结构,改善了水化产物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10.
均匀设计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锋 《铁道建筑技术》2004,(Z1):126-129
应用均匀设计法配制高强混凝土,探索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和外加剂四个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寻找四个因素对其内在规律的影响程度,并寻找最佳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均匀设计进行混凝土配制 ,探索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和外加剂 4个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回归分析 ,寻找 4个因素对其内在规律和影响程度 ,并寻求最佳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保证混凝土的适用性和强度并达到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满足客运专线桥梁工程结构的要求,通过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探讨了客运专线桥梁结构物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普通混凝土由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水6大原材料组成,每种原材料都发挥着各自特有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探讨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使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制高性能地铁管片,对两组不同长度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一组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及一组普通混凝土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后,对抗拉和抗折强度影响不大;显著地提高了水泥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抗冻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干缩性能提高不显著,掺入体积率0.1%玄武岩纤维后混凝土疲劳寿命增加了3倍,冲击韧性增加了3倍,玄武岩纤维强化了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强度;玄武岩纤维的增强性能比聚丙烯纤维高,由于纤维分布形态不同长型(30 mm)玄武岩纤维的增强性能不及短型(18 mm)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作为一种新的加强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尚需实际工程中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齐红军 《铁道建筑》2012,(7):134-136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要同时兼顾耐久性、强度、工作性、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要求来确定各组分的合理用量,以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本文结合京沪高铁预制梁场的制梁工作,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为约束条件,以强度与耐久性指标为优化目标,再结合砂率、用水量、外加剂等的调整,提供了一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6.
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在等水胶比条件下的化学结合水、水化产物与硬化浆体显微结构,探讨了矿物外加剂C和激发剂D的掺入对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影响规律。研宄结果表明:矿物外加剂C、激发剂D的加入促进掺粉煤灰的水泥浆体早期的水化速度,改善了水泥石的孔结构,增大了水泥石的密实度,提高了硬化水泥石的早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理解不同温度下含多种胶凝组份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水化特性,采用等温量热和水化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分别研究掺粉煤灰、矿粉、膨胀剂、纳米硅和黏度改性剂等矿物外加剂水泥复合胶凝体系在5,10,20和30℃下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并基于Cahn动力学模型计算水化产物的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讨论温度和矿物外加剂对相应水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外加剂的掺入,降低了胶凝体系水化放热峰值,增大了水化产物的成核速率,促进了水化放热速率峰值提早出现,膨胀剂和纳米二氧化硅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了体系水化产物的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且对多元复合胶凝体系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外加剂组分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往硫铝酸盐水泥中掺加外加剂的办法,来寻求一种战时1 h抢修机场跑道的材料。通过分别研究碳酸锂、亚硝酸钙、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纳米碳酸钙、硅灰等单一组分的不同掺量对硫铝酸盐水泥不同性能的影响得出单一组分的最佳掺量范围。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不同掺量的复合组分对硫铝酸盐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分析得出超早强外加剂的最佳配比:碳酸锂、硅灰、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亚硝酸钙、纳米钙掺量分别为0.1%,4%,1.0%,0.5%和0.5%。掺入最佳配比的外加剂,材料1 h胶砂抗折/抗压强度达到6.2/37.1 MPa,3 d胶砂抗折/抗压强度达到10.8/62.3 MPa,符合战时机场跑道抢修等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满足某工程中采用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要求,通过掺入水泥含量5%的抑制剂,来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掺入70 kg/m3的粉煤灰,增强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粉煤灰的掺入对碱骨料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出了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用量,分析了该配合比的特点和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该项研究对类似工程情况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在尚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之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质,称之为工作性(或和易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也称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筑、振捣)且成型后质量均匀密实的性能。实际上,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税性三个方面。流动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填满模板的性能;粘聚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至于产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保水性是指保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至于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