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线闭塞中心切换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基于GSM-R网络的CTCS-3级中RBC切换过程,通过对比基于GSM—R网络的ITCS中的应用,找到CTCS-3级中RBC切换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2.
1 概述随着铁路的发展,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承载业务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CTCS-3级、LOCOTROL、ITCS等列控业务均使用GSM-R网络承载.通信、信号一体化对GSM-R网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阐述GSM-R运营维护的需求和挑战,介绍GSM—R接口监测系统在ITCS业务、机车同步操控及可控列尾、CTCS-3级列控系统业务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既有运营维护支撑工具存在的不足,提出现代化的运营维护支撑系统的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出格库铁路南山口站至格尔木站间ITCS系统和CTCS-0系统覆盖范围不同的3种方案,并从ITCS系统和CTCS-0系统工程实施内容、车载系统配置、行车列控模式切换、司乘人员操作控制、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适合格库铁路南山口至格尔木间的列控系统方案,从而解决格库铁路引入格尔木枢纽,与既有青藏铁路格拉段南山口站至格尔木站间的格尔木河线路所交汇,引起上述两种列控系统在格尔木枢纽地区交叉重叠引起的列控系统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GSM-R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章队 《中国铁路》2007,(11):24-27
在青藏高原铁路、大秦重载铁路建设和胶济线提速改造工程中,铁道部针对GSM-R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攻关和创新,取得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在调度通信、机车同步操作控制数据传输、列车控制系统数据传输、CTC数据传输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GSM-R应用体系。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特点,制定我国GSM-R技术规范和标准,完成互联互通测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我国还将在CTCS-3、CTCS-4、ETCS-2、ITCS系统应用、机车同步操控、铁路移动信息化、移动终端、GSM-R运营维护、大型铁路枢纽站和编组站等方面开展大量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我国时速300 km及以上的高速铁路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它基于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采用准移动闭塞方式。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更高一级的CTCS-4级列控系统,它能够实现虚拟闭塞或移动闭塞,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但目前该系统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提出一种融合轨道电路信息的CTCS-4级列控系统的实现方案。研究结论:(1)CTCS-4级列控系统在车地无线通信中断时,运输效率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2)CTCS-4级列控系统具备CTCS-2级后备功能,可以使非通信列车正常运行,提高线路的运输效率;(3)CTCS-4级列控系统融合轨道电路信息,可以使RBC获取非通信列车的位置信息,提高系统可用性并避免复杂的规章操作;(4)基于高速铁路的复杂性和既有设备的变动,CTCS-4级列控系统前期可采用虚拟闭塞方式;(5)本研究成果可为CTCS-4级列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CTCS-3及CTCS-2信息融合技术进行研究,提出CTCS-3和CTCS-2信息融合的4个应用场景,结合CTCS3-300T车载设备给出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CTCS-3级ATP无线通信技术是CTCS-3级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车-地通信的关键技术,着重阐述无线通信技术在自主化研发过程中的新技术,包括紧耦合热备结构特点、安全算法的自主化演进,以及通信协议栈的扩展性研究等。通过对CTCS-3级ATP无线通信技术的自主化研究,进一步提高ATP设备的可用性,提高车-地通信的安全性,并提高CTCS-3级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对下一代通信系统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9.
CTCS-3级列控系统是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其系统评估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将系统需求由非形式化向半形式化模型转换,运用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和原因结果分析等安全分析工具,提出适用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风险评估技术,对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评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和不足,提出了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采用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在满足系统兼容性的前提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建议,并设计了一套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包括软件白盒测试(含静态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产品功能测试和系统功能测试等阶段。目前,软件白盒测试、产品功能测试等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但实践中通过了这些测试方法的CTCS-3级列控系统设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系统功能测试采用基于C3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验证CTCS-3级列控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满足技术条件、系统需求和总体技术方案的功能要求。通过分析系统功能测试的内容和测试平台,根据实践中发现的各种场景、问题,分析系统功能测试的特点,研究高速铁路CTCS-3级系统功能测试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简讯     
CTCS-3级调试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11年3月2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天津主持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通过了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完成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级调试技术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3.
CTCS-3级列控系统的系统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已经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通过集成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及系统评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述了CTCS-3级列控系统的研究技术路线,提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的系统评估方法,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有效评估,从而保证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满足高速铁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试验证网络威胁对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的影响,设计实现了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虚拟仿真及网络安全测试平台。该平台采用了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并使用主流的网络安全威胁手段对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仿真系统进行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CS-3级列控系统是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建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凝结了我国铁道部、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通过对国外列车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及我国列控系统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及技术方向的选择;说明了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的技术特点;同时还对CTCS-3级列控系统结构及主要设备的功能作了简要介绍,并总结了系统研发的主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CTCS-2级转换至CTCS-3级的具体流程以及转换过程中的车地信息交互。以西南交通大学CTCS-3级列控系统仿真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系统CTCS-2级至CTCS-3级等级转换的功能空缺,在车载子系统中增加等级转换控制模块,完善地面子系统相关功能,并对CTCS-2级至CTCS-3级的等级转换功能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正确地完成CTCS-2级至CTCS-3级的等级转换,实现等级转换过程中超速防护功能及司机提示功能,并对等级转换过程中车地仿真消息进行实时记录和显示。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国内客运专线的相关技术标准、借鉴国际相关标准,参考各列控中心厂家提供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CTCS-2级与CTCS-3级之间相互级间转换的总体技术要求,介绍了CTCS-2级-CTFCS-3级和CTCS-3级→CTCS-2级间转换需要的应答器、标志牌设置以及级间转换实现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原铁路建设中,川藏铁路及青藏铁路设计文件中信号专业均推荐采用符合CTCS-4级技术特征的列控系统。本文通过分析高原铁路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线路条件,对比现行的定位技术手段,最终提出高原铁路CTCS-4级列控系统中的列车自主定位方案以及相应的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19.
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案例生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TCS-3级列控系统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设备,上道运用前必须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进行功能测试,建立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案例库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功能测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系统需求规范、功能特征和测试案例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从系统需求规范和总体技术方案提取功能特征的方法和测试案例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运营场景的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要求,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无线闭塞技术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级规范。从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场景的角度,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列车注册与注销、等级转换、行车许可、调车、紧急情况处理、临时限速、RBC切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