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单跨悬吊钢桁梁悬索桥,是目前世界上首座重载、高速、大跨超千米级公铁两用跨江悬索桥。主桥设计荷载约17万吨,加劲梁上层为八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高速铁路。因巨大的设计荷载,故两岸主墩承台设计的结构尺寸亦非常庞大。针对大桥双塔之一的4#塔承台处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超大体积承台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的难点,介绍了其施工的关键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铁道学报》2012,(5):1
<正>本建造技术主要运用于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98 m+196 m+504 m+196 m+98 m的设计、施工。1.项目主要内容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第一座跨越长江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四线铁路、六车道公路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504 m为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之首。大桥上层公路为六车道,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1日,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标志着上海至南通铁路建设拉开大幕。沪通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澄通河段,是我国铁路网沿海通道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1.072 km,由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承担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该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过江大桥,采用4线铁  相似文献   

4.
正二、铁路桥梁工程1合福铁路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概况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合福铁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大桥搭载合福客专双线、庐铜I级铁路双线,公路通行六车道高速。主桥为(90+240+630+240+90)m的三主桁三索面钢桁粱斜拉桥。大桥首次采用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全焊桁片式钢桁梁结构。钢桁粱采用全焊整体节点、正交异性桥面系,铁路面为箱-板-桁组合结构,全焊桁片设计,两个节间为一个桁片单元。大桥主跨630m为世界已建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之首,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高速铁路钢桁梁悬索桥,采用现行矢距差法测量轨道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时,不满足规范限值标准。在分析现有轨道不平顺静态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五峰山长江大桥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大跨度铁路悬索桥轨道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测量方法及控制标准,为桥梁竣工验收和养护维修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推荐采用60 m弦长连续中点弦测法测量五峰山长江大桥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2)五峰山长江大桥静态长波不平顺可按照作业验收、经常保养、计划维修、临时补修四级标准进行控制,250 km/h时高低不平顺限值分别取10 mm、12 mm、20 mm、28 mm;(3)在温度荷载拟合纵断面工况下,五峰山长江大桥60 m弦长高低不平顺最大值为10 mm,满足作业验收限值要求;(4)建议加强运营监测,进一步开展桥梁线路养护维修专项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养修规则和标准;(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勘察、设计、验收及运营维护。  相似文献   

6.
工程建设管理综合"工期、质量、环境、投资、安全、创新"六个要素为一体,整体控制以实现良好效果,六个要素均离不开技术管理,可见技术管理占突出重要的位置,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千米级公铁两用悬索桥,大桥拥有多项世界级创新,通过近两年的管理实践,初步对大桥的技术管理进行了总结、提炼、思考,可为本工程后续施工和同类工程技术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首钢首秦公司桥梁钢撑起荆州长江公铁大桥(公安长江大桥)。大桥全长6 317 m,主跨518 m,为世界同类桥梁之最;用钢2.5万t,采用首钢首秦公司桥梁钢1万t,占比40%。荆州长江公铁大桥连接荆州市的江陵县和公安县两岸,是国内首座跨越长江的重载铁路桥,也是蒙(西)华(中)煤运大通道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大桥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层为双线重载铁路,  相似文献   

8.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梁检修设备"是局科研所承担的我国铁路重点工程郑武客运专线中"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重要配套项目。  相似文献   

9.
沪通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主跨超过1 km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其建造和运维面临众多技术挑战,需开展多项科研攻关。保证科研立项精准、科研成果可靠实用是大桥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沪通长江大桥概况和技术难点,其次对专题科研内容、管理措施和取得成效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为解决现场施工难题开展的进一步研究工作。从科研管理角度,提出"调研-研究(试验)-专家评审"的管理思路和"阶段总结-专家评审-优化调整"的过程管理方法。为及时固化大桥建设成果,提出工程、技术总结与大桥建设同步的理念。最后对大桥科研及管理、施工工艺等给出了一些总结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滨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主桥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滨州黄河大桥为新建地方铁路上的一座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五跨一联的钢桁梁,结合桥位附近黄河的河道、水文及地质等自然条件,介绍了主桥桥式选择及其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22日,随着3台回旋钻机开始运转,黄河郑州段第五座铁路大桥开工建设。此次建设的黄河郑州段第五座铁路大桥是郑州至济南高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也是黄河郑州段建设的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大桥下层铁路部分采用长联大跨无砟轨道钢桁梁桥施工,代表着我国桥梁建造技术的最新水平。黄河郑州段第五座铁路大  相似文献   

12.
动态集锦     
《铁道知识》2004,(6):12-13
9条铁路客运专线立项将建,第五部《铁路主要技术政策》颁布,武汉将再建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北京站扩能改造工程完工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全面施工,粤海铁路将开通客运列车。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年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牵头、国内七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依托天兴洲长江大桥建造研究并成功运用。该桥是继武汉、南京、九江和芜湖四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后,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9日,湖北武汉天兴洲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首条货运铁路线全线铺通,为6月底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天兴洲大桥共有4条铁路线,首条货运铁路线铺通将使剩余3条铁路线的铺设速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跨度悬索桥越来越多地在铁路线路中被采用。为研究侧风作用下铁路悬索桥的行车安全,本文以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实例,建立对应的桥梁有限元模型,利用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五峰山长江大桥在各风速下保证行车安全的车速阈值。研究结论:(1)在侧风作用下,单双线CRH2、CRH3以设计速度通过五峰山长江大桥,桥梁的横、竖向位移响应以及加速度响应均能满足要求,桥梁结构能够保证安全;(2)通过分析车辆响应结果,结合现有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评价指标,给出了各平均风速横风作用下车辆安全通过桥梁的车速阈值;(3)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以及行车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沪通长江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等工程的建设,我国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建设进入新时代。总结国内外大跨度斜拉桥的设计基本情况,统计不同主梁类型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影响结构刚度的关键参数,并结合国内外规范分析部分刚度参数。论述铁路大跨度斜拉桥主要结构的施工工艺,并对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5月19日,《铁路采购与物流以》杂志社社长刘亚军、总编辑陈开庆等在石济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物资设备部部长李静东的陪同下,到石济铁路黄河公铁两用大桥进行调研。中铁四局集团石济客运专线项目部、技术部、物资设备部负责同志对杂志社的调研表示欢迎,并对石济铁路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工程概况、施工进度、技术创新、物资供应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高速铁路及公路两用桥,承载4线铁路及8线公路,工程结构规模庞大,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控制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原理和专家调查法建立施工风险识别体系,并依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后果损失,结合风险接受准则综合评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全过程分解为10个分项78个基础工序,并按照15个风险分解项共识别出610项风险源,经风险等级评估出82项中度及以上等级风险源,其中17项为重大风险源;对重大风险源提出专项控制方案并继续评估其残余风险,确保其风险等级降低至可接受状态。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和京广客运专线铁路,跨长江、黄河的4座大跨度桥梁都采用了钢桁梁结构,且均为多线铁路桥或公铁两用大桥,承载能力大、列车运行速度高。诸多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获得运用。  相似文献   

20.
新建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为国内首座公铁两用跨海桥梁,桥址处风大、浪高、涌急、水深、潮差大、台风频繁且强度大,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大桥主墩B40承台采用单壁矩形钢吊箱围堰施工,围堰重1 500多t,结构尺寸大,属于大尺度结构,现有规范中对大尺度矩形结构上波流力计算公式尚不成熟。为更精确得到钢吊箱上波流力,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钢吊箱围堰上动水压力和波流力进行研究,对比模拟与实测结果,完善钢吊箱围堰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模拟结果,对现行规范中的矩形围堰计算公式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