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京沈高速铁路潮白河特大桥为背景,为适应高速行车条件下无砟轨道变形控制需求,通过建立纵向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梁高、塔高、二期恒载上桥前停梁时间等参数进行计算对比,研究其对桥梁竖向刚度、轨道平顺性和残余徐变的影响,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随着梁高的增加,梁的刚度增大,温度变形及由温度产生的轨道不平顺值呈降低的趋势;(2)随着塔高的增加,索长及由索梁温差引起的温度变形随之增大,由温度产生的轨道不平顺值呈增大的趋势,而梁体残余徐变由下挠变为上拱,且残余徐变绝对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3)中跨跨中铺设二期前的徐变变化趋势为上拱,且停梁时间越长,后期残余徐变越大,而边跨跨中铺设二期前的徐变变化趋势为下挠,且停梁时间越长,后期残余徐变越小。  相似文献   

2.
对商合杭高铁(94.2+220+94.2) m矮塔斜拉桥技术标准、结构体系、梁部结构、桥塔结构、斜拉索及索鞍、基础设计及主要计算指标等进行介绍,重点论述合理结构体系选择、大跨度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梁温度及徐变控制、减小不平衡索力差等关键技术。车桥耦合分析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相关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铺设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大跨度斜拉桥为例,采用非线性阻力模型模拟扣件阻力、凸型挡台咬合力、隔离层摩擦阻力,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无砟轨道—桥梁空间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列车竖向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和桥面板的竖向变形曲率、无砟轨道层间压缩量和梁端转角,分析无砟轨道与大跨度斜拉桥间的变形适应性。结果表明:列车竖向荷载在斜拉桥中跨时会引起各构件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曲率;同一工况下轨道结构和桥面板竖向变形曲率的分布规律相同、数值大小相近;相比于列车竖向荷载,温度荷载作用下各结构竖向变形曲率较小,但分布更为复杂;除整体升温、整体降温作用下结合段无砟轨道出现局部层间脱空外,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层间基本处于受压状态;梁端转角均未超过规范限值,具有较高安全富余度。  相似文献   

4.
商合杭铁路裕溪河特大桥是主跨324 m的双塔钢箱桁梁斜拉桥,也是我国在建的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斜拉桥。裕溪河特大桥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中需精确掌握桥面高程的理论变化,以便高精度铺就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本文主要研究了无砟轨道桥面线形的拟合问题,通过对比多种拟合方法,提出高次多项式拟合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该工程问题,该方法的创立为今后项目中拟合大跨度无砟轨道桥面线形的做法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是世界性难题。商合杭高铁裕溪河特大桥主跨324 m,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把桥梁和轨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开展一体化设计,确定了预拱度设置方式、桥梁合理竖向刚度、轨道隔离层设置及接口要求;建立"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性能分析;提出施工线形控制、精密测量控制、静态验收标准等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裕溪河特大桥主跨324 m铺设无砟轨道可行,满足高速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平顺性和舒适性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矮塔斜拉桥,又称部分斜拉桥,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以天津西外环的津保铁路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对其施工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津保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稳定性和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建立了施工监测系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津保桥成桥后主梁线形与设计线形基本一致,主梁应力满足规范要求,斜拉桥成桥索力与设计索力基本一致,实时监测提高了津保桥按图施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可提高线路平顺性和稳定性,消除线路的潜在限速点,统一轨道类型,减少轨道线路运维成本,是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技术创新。依托世界首座无砟轨道大跨度斜拉桥-昌吉赣客专赣州赣江特大桥,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探明了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一体化体系的变形特征,设计并制作了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变形适应性的等效比例室内试验模型,开展了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变形适应性理论与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不同长度、隔离层类型及布置方式的影响,研究了在各类变形条件下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变形跟随性和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斜拉桥梁端转角和主梁整体挠曲变形仍可依据现行规范中的中小桥梁相关限值进行控制;应合理控制斜拉桥主梁节间的局部变形,避免桥上无砟轨道层间出现脱空离缝;提出了大跨度斜拉桥上单元式无砟轨道设置橡胶隔离层的技术方案,论证了橡胶隔离层的应用效果,建立了桥上无砟轨道橡胶隔离层的“缓冲作用”理念和轨道层间“隔而不离”的设计目标,显著提高了桥上无砟轨道的变形适应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30 t轴重重载铁路隧道内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和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静力学、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整体性较强,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性较好,但道床板与轨枕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易产生裂纹,裂纹控制较困难,施工质量受工具轨、扣件等影响;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对于大轴重的适应性好,可修复性好,对隧道口温度梯度的适应性好,橡胶套靴能够有效地保护轨枕和道床,减振效果好。推荐重载铁路隧道内采用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9.
铁路桥梁铺设无砟轨道,结构变形和成桥线形直接影响轨道的平顺性、列车运营安全性和舒适性,尤其大跨度桥梁结构刚度小、施工控制难度大,需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全桥模型,分析不同作用和工况下的结构变形、索对结构竖向刚度贡献、索对温度变形的抑制作用、梁体残余变形;采用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计入索梁温差影响进行行车动力仿真分析;联合施工方开展铁路PC部分斜拉桥无砟轨道分阶段单元化、动态化线形控制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竖向刚度良好,温度作用对结构变形影响显著,经梁体残余变形对比分析提出推荐施工方案,斜拉索对结构变形抑制明显;索-梁温差对车辆运行性能影响较小;按研究的施工方法,无砟轨道施工完后梁体线形与设计线形基本吻合,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0.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精度要求高,铺设在柔性的大跨度斜拉桥上精度难以控制。为研究斜拉桥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控制方法,以新建南昌至赣州高速铁路赣州赣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施工时,CPⅢ网联测的环境控制要求,以及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施工的线形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选择气温稳定、无温度梯度影响且风力不超过3级的夜间环境进行CPⅢ网联测,可有效保证大跨度柔性斜拉桥CPⅢ控制网联测的精度;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合理调整索力,并根据大桥实测变形值不断修正预拱度计算模型,用于指导无砟轨道精调施工,可保证大跨度斜拉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与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商合杭高铁矮塔斜拉桥工程为背景,为加快桥梁施工进度,在保证结构安全及受力合理的前提下,对斜拉桥主梁有索区的斜拉索张拉和挂篮走行的施工顺序进行调整,将主梁挂篮模板施工与斜拉索挂索张拉同步进行。采用Midas/Civil通用软件,计算分析了2种工序的应力和变形,并进行施工工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节省了主梁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2.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有限元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组合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动力特性,运用60 m弦测法探究各工况下无砟轨道的线形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大跨度钢-混部分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在各种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列车通过大桥的各项安全性与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斜拉索升降温是影响无砟轨道线形标准的两大主因,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前确保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和收缩徐变释放期,并充分考虑拉索的保温设计;在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60 m弦测不平顺幅值为6.79 mm,满足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标准;但在叠加列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后,变形弦测值均出现Ⅱ级及以上超限,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后可有效改善轨道平顺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的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道路的建设基本采用无砟轨道,其伸缩缝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整个线路的防水及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给轨道接缝防水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文章对无砟轨道的特点以及各种应用于伸缩缝的密封材料进行了探讨和对比,重点分析了硅酮密封胶的性能,通过100%定伸粘接性、抗紫外线测试、拉伸压缩测试、极低温度的冷冻试验,发现硅酮密封胶具备优异的粘接性能,良好的耐候性和位移适应能力,优良的低温适应性和综合性能,且通过实际应用证明,硅酮密封胶满足轨道接缝防水的要求。由分析可知,硅酮密封胶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伸缩缝填充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路》2008,(2):80-80
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OBB)每年承担约1.833亿旅客、9060万t货物的运输任务,其铁路网由3600km的干线铁路及其周边2200km的辅线路网组成。目前线路最大速度为200km/h,在不久的将来将提高到250km/h,最大轴重为22.5t左右,轨道总长10500km,其中7100km为电气化线路,路网上约装备了16700组道岔。20世纪80年代初期,OBB开始采用无砟轨道系统,  相似文献   

15.
无砟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而且列车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以上。无砟轨道的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本文针对无砟轨道沉降控制标准,依据国内在建及已建设完成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设计及施工经验,从路桥分界、地基处理、填料及压实、过渡段、沉降观测及评估五个方面说明了沉降控制的重要性及控制点,同时重点提出了部分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刚度小、变形大的特点及在桥上测设无砟轨道精测网的要求,结合昌赣(南昌—赣州西)客运专线赣江特大桥主桥上测设无砟轨道精测网工程,介绍了该桥上各类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具体点位布置和精测网测量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使桥上稳定控制点尽可能多,且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减小环境条件对点位坐标和高程的影响。该方案既可以用于指导赣江特大桥主桥上精测网测设,对同类项目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望虞河大桥是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的关键控制工程之一,主桥为(60+105+340+105+60)m斜拉桥,采用无砟轨道,半漂浮体系.现有300 m级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斜拉桥主要有钢箱结合梁、钢箱混合结合梁、钢箱桁梁三种方案,望虞河大桥主梁拟采用钢箱混合结合梁方案,首先论述其总体设计方案,研究得到其合理拉索间距及钢混结合段位置...  相似文献   

18.
广湛铁路东平水道主桥采用(67.5+60+60+350+60+60+67.5) m双塔双索面混合组合梁斜拉桥,半漂浮结构体系。主梁采用混合主梁;桥塔采用带弧A形桥塔,塔高分别为149,147 m;全桥共布置144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锌铝合金涂层平行钢丝拉索。东平水道主桥受力合理,提升了钢-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在高铁无砟轨道桥梁中的适用跨度。边跨采用混凝土梁提高结构刚度改善梁端转角;中跨采用开口钢箱梁及预制桥面板的结合梁,节省用钢量,且结构刚度较大。对该桥抗风、风-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无砟轨道适应性、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能够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结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的要求。提出复杂建设条件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合结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工法,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19.
怀邵衡铁路沅江特大桥主桥(90+180+90)m矮塔斜拉加劲连续梁为国内首例客货两用铁路最大跨度的矮塔斜拉桥。本桥斜拉索预应力采用等值法张拉,由于钢束多预应力施工复杂,桥梁线性控制难度大。现介绍该桥斜拉索施工过程中斜拉索制作、挂索、预应力计算、预应力张拉及施工过程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旨在为以后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新型刚构连续梁体系铁路矮塔斜拉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黏滞液体阻尼器对结构纵向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从结构的减震效果及便于阻尼器的局部连接构造设计角度出发,对非线性黏滞液体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探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及频谱特性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黏滞阻尼器的力学参数,刚构连续梁体系铁路矮塔斜拉桥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但减震效果受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影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