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不良地质区域既有预制轨道板和现浇道床板破坏后难以快速、便捷修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向预应力宽枕板的设计方案。为验证宽枕板的设计能够满足其施工、运输及安全服役需求,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对单向预应力宽枕板的抗弯特性、疲劳特性及抗裂特性进行结构检算,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宽枕板在起吊状态下的受力特性进行模拟,并对宽枕板板下聚乙烯泡沫板的合理设置宽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宽枕板的各项力学特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宽枕板的配筋设计可以确保其安全服役需求;宽枕板的设计可以确保其在施工或运输等过程中起吊或支承的安全性;宽枕板下泡沫板宽度取500 mm时,可使宽枕板的弯矩水平和道床表面应力水平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且满足现场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道床结构施工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研发城市轨道交通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该板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结构,并针对轨道交通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为了验证该板的疲劳性能和抗裂性能,基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轨道板进行受力分析,并对轨道板进行疲劳荷载试验和静载开裂试验,结果表明:双向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静载抗裂理论分析结果和全尺寸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按照设计要求生产的双向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其静载和疲劳抗裂性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美国相关规范研究1 667 mm宽轨距轨枕的结构设计,根据基本参数和规定,确定轨枕外形设计原则,基于美国AREMA计算方法计算分析轨枕荷载弯矩,根据外形尺寸和配筋,计算分析轨下及枕中截面承载力弯矩及静载试验值等,为轨枕试验提供依据,确定满足美标要求的宽轨距轨枕的基本设计方法。研究结论:(1)设计的宽轨距轨枕其外形尺寸及钢筋用量满足轨枕供货技术要求;(2)根据美标计算方法,确定了设计的轨枕的承载力弯矩和试验荷载值;(3)计算结果表明,轨枕承载力弯矩大于荷载弯矩;(4)轨枕静载试验及疲劳试验表明,轨枕符合正负弯矩试验的要求和抗疲劳要求;(5)计算与试验表明,设计的宽轨距轨枕满足美标的要求和阿根廷铁路项目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铁道技术监督》2009,37(9):67-72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Ⅲc型预应力混凝土枕(以下简称Ⅲc枕)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质量检验。2.检验依据 TB/T2190-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I型、Ⅱ型及Ⅲ型;TB/T1879-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1878-2002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枕的枕中截面静载试验时轨枕放置方向的不同,以及我国现有轨枕静载试验机加载方式的不同,分析并换算出各种加载方式的实际荷载检验值,从而确保枕中截面静载试验负弯矩检验值的准确与合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简支梁桥以等跨布置的32 m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为主。为研究混凝土缺陷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对一片有施工缺陷的32 m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了桥梁跨中下缘混凝土不密实及裂缝对梁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土梁跨中下缘不密实时,不密实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均会降低,导致梁体的预应力度、竖向抗弯刚度和抗裂性能降低。当预制混凝土梁跨中下缘出现不密实情形时,应通过静载试验来检验其刚度和抗裂性能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评定合格后方可架设。  相似文献   

7.
铁路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武广客运专线广州动车段工程使用的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分早期和后期各随机抽取一片简支梁进行静载弯曲抗裂试验,以检验这批简支梁的质量及使用性能。试验表明:两片试验梁的挠跨比均小于设计值,跨中下缘实测应变与荷载基本保持线性关系,梁体拉应力最大区域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梁体中部下缘及底面均未发现受力裂缝。  相似文献   

8.
沪通铁路在国内首次采用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通用32 m双线箱梁,并在铁路预制简支箱梁中首次采用大吨位锚具,降低了箱梁的腹板厚度。但其关键技术需要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为此开展了箱梁的静载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静载弯曲抗裂试验和梁端受力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箱梁实测静活载挠跨比为1/4 016,箱梁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加载至1.2倍设计荷载时,箱梁没有开裂,结构抗裂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梁端静载试验加载至最大支反力时,梁端没有产生裂缝,结构受力安全。试验结果表明箱梁设计合理,施工质量良好,满足时速200 km客货共线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结合地铁既有50 kg/m钢轨7号单开道岔和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结构特征,建立地铁岔枕荷载弯矩的计算模型,分析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岔枕荷载弯矩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应的岔枕荷载弯矩值。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设计方法,开展地铁用混凝土岔枕的设计、试验研究工作,以满足地铁道岔的使用要求。研究结论:(1)预应力混凝土岔枕的设计承载正、负弯矩分别为18.8 k N·m和16.7 k N·m,满足设计要求;(2)岔枕截面由预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设计荷载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均符合标准要求;(3)室内静载抗裂试验和疲劳试验结果均满足承载要求;(4)本文研究对预应力混凝土岔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沪通铁路为设计时速200 km的客货共线铁路,桥梁采用预制架设简支箱梁结构,其中部分单线梁为适应高架站线情况,在通桥(2014)2231-Ⅳ的基础上切除了悬出的单侧翼缘板,对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为此开展了静载试验以验证此类单线箱梁的受力性能。试验内容包含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梁端和桥面板受力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箱梁最大挠跨比为1/3953,梁体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加载至1.2倍设计荷载时箱梁没有开裂,结构抗裂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梁端静载试验加载至架梁最大支反力时,梁端端面没有产生裂缝;桥面板受力性能试验加载特种活载、运营荷载时,桥面板测试区域没有产生裂缝。箱梁满足沪通铁路时速200 km客货共线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有时地铁轨道结构高度无法满足正常要求,故需设计超薄型轨道结构。经分析,选择无枕式整体道床方案更佳。结合其他薄型轨道结构设计,并采用了植筋、选用复合纤维混凝土等辅助措施,实现了超薄型轨道结构的可实施性。为了验证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用4 800 mm长的轨道板进行静载强度试验,用3 600 mm长的轨道板进行疲劳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5倍列车轴重条件下,轨道板强度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双块式无砟轨道中预制轨枕与现浇道床板粘结面作为轨道结构的薄弱处,容易出现轨枕松动,这将降低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影响轨道的平顺性。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含轨枕松动修复材料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梁体模型,分析在列车荷载及温度荷载作用时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期为双块式道床板裂缝维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修复材料及道床板的拉压应力随着修复材料的厚度增加而减小,随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加;建议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00500 MPa。  相似文献   

13.
石龙 《铁道建筑》2020,(1):7-10,43
为验证高速铁路32 m优化简支箱梁的设计参数、评估结构受力性能,开展了优化箱梁足尺试验梁的静载弯曲试验、开裂试验、重裂试验、2.0级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足尺试验梁1.2级荷载作用下的静活载挠度,跨中应力,开裂荷载等级,重裂荷载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2.0级荷载作用下箱梁裂缝形态和发展趋势正常,未出现混凝凝土压溃或钢绞线断丝情况,卸载后梁体变形和跨中裂缝基本恢复。总体上优化箱梁静载受力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总结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标准,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混凝土轨枕标准体系之间的差异,就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项目、支承图式及检验荷载计算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国混凝土轨枕标准体系、检验项目和支承图式存在差异,我国铁路混凝土轨枕标准对于各型产品检验要求规定比较详细具体,但在标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在轨枕强度检验荷载的计算过程中,中国和日本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是基于轨枕设计承载能力进行检验,而欧洲和北美地区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是基于现场承载要求检验,在混凝土轨枕标准国际化过程中需注意该差异。  相似文献   

15.
纵向轨枕轨道结构改用预制混凝土纵梁连续支撑的结构设计,故预制轨枕与道床板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是结构稳定分析不可回避的因素。为了分析新旧混凝土界面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并为纵向轨枕式无砟轨道设计提供相关参考,通过建立纵向轨枕式无砟轨道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轨枕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和温度变化作用下,轨枕与道床板界面附近会出现纵向裂缝,并裂缝加快扩展。界面裂缝对轨道内部应力分布影响很大,对钢轨扭转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阿卡项目铁路桥梁桩基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例,阐述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反力系统——利用工程桩作为反力锚桩的受力分析和计算,介绍基于《British Standard Code of practice for Foundations》规定的双循环加卸载、终极荷载长时间维持的试验要点,分析钻(挖)孔灌注桩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成果,对比中国与英国桥梁桩基静载试验方法的差异性,提出采用工程桩作为反力锚桩进行桩基静载试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新型转向架结构组成和构架材料选择,并依据EN 13749-2011标准相关内容,对新研制转向架构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强度试验;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构架三维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一种新构架试验方法,在疲劳试验台进行静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通过在试验过程中施加标定工况和正常运营工况载荷,监控构架和试验工装的状态。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转向架构架主体结构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120 km/h地铁多种减振轨道结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隧道内各种减振措施在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120 km/h时的减振效果,以地铁现场测试为依托,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3种轨道结构各测试断面在行车速度为120 km/h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在各频段内对振动的衰减均有一定效果,隧道壁在低频范围内减振效果较好。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轨枕至隧道壁间的振动衰减非常明显,约为50 dB。钢弹簧浮置板对振动的衰减主要在钢轨与浮置板之间完成,为50~80 dB。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隧道壁主要响应频段内相对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减振效果分别为22 dB和38 dB。  相似文献   

19.
刘竞 《铁道建筑》2020,(4):34-37
针对切轨更换法和抬高钢轨换板法更换轨道板的弊端,提出在不切断钢轨情况下单天窗期内采用横向拨轨换板法更换轨道板的全套技术,并进行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横向拨轨换板法可实现在不切断钢轨的前提下更换伤损轨道板,避免无缝长钢轨的切割及后续焊缝处易断轨的潜在风险;根据换板区钢轨实际锁定轨温、实测钢轨温度及相关有限元分析与迭代计算等确定拨轨前换板区前后须松开扣件的最小长度,辅以可靠的轨道状态监控,可确保横向拨轨时长钢轨锁定轨温不变、钢轨应变在弹性范围内,无塑性变形或硬弯损伤;轨道板更换施工未对轨道结构动态响应产生不利影响,新轨道板与相邻原轨道板的振动加速度相差不大,满足动车组安全、舒适的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弹性长枕整体道床结构计算模型,模拟了落轴试验的整个过程,对轨道的动力特性及减振性能进行分析,分析轨下刚度的合理范围,为弹性长枕整体道床结构的养护维修、铺设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