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位于营口路上,靖宇东路横穿延吉中路站而过,考虑靖宇东路的交通及靖宇东路上的地下管线施工期间要保持畅通,交叉段(36#—39#轴之间)采用盖挖法施工方案(见图1—1所示)。城市地下工程盖挖法施工方案主要有“盖挖全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和“临时便桥明挖法”三种。本文以我单位施工的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为例介绍不同单位、不同时期对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立交桥与地铁车站共站位条件下地铁车站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探索站桥施工顺序对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及受力的影响。通过拟设标准工程案例,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较为精细的三维模型,明确不同施工顺序下车站结构力学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先桥后站施工车站楼板竖向位移在每一跨内均表现为梁柱支座大跨中小,整体呈弓形的变化趋势,而先站后桥施工车站楼板位移表现为不同规律;先站后桥施工引起车站顶板及中板竖向位移较先桥后站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且中板增幅较顶板增幅大。站桥施工顺序对车站楼板横向弯矩影响较大,最大达到92.15%,发生在顶板侧墙处;纵向弯矩最大差异为55.05%,发生在顶板位置。先桥后站施工钢管柱水平位移及柱端弯矩大于钢筋混凝土柱,而先站后桥施工表现恰好相反。两种施工顺序下钢管柱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力相差不大,最大的差异发生在钢管柱位置,仅为8.53%。  相似文献   

3.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修建于城市繁华地区和交通繁忙地段。盖挖法具有占路时间短,对地面交通影响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又能在临时盖板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保证了施工进度,现已成为国内外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区修建地铁车站的一种有效方法。介绍了盖挖法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新型盖挖法路面盖板结构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能,以及该工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和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新型盖挖法利用标准化、模数化的盖板体系快速构建临时路面,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减少道路占用时间,并重复利用路面盖板,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在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王雷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08-111,13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下多层暗挖地铁车站采用钢管柱结构,施工中不仅要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又要严格控制车站周边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本文依托某暗挖地铁车站钢管柱施工,阐述了钢管柱制作与拼装、钢管柱放线定位、钢管柱吊装、钢管柱定位及钢管柱周边细砂回填等工艺流程,并设计了钢管柱吊装的简易门架,利用软件模拟检算了简易门架的承载力及安全性。通过工程实践表明,简易门架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在钢管柱吊装中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莲花桥车站主体施工工法的优化选择过程,通过对明挖法、盖挖法及浅埋暗挖法的分析比对,综合考虑各种施工工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7.
钢管柱安装作为暗挖车站中受力转换最为重要的工序,其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苹果园南路车站为背景,研究在小导洞有限空间内钢管柱安装、精确定位的施工方法。探究了钢管柱分节长度、预埋吊钩的设计,优化了钢管柱吊装固定方案,减少了吊装设备本身的空间,使钢管柱吊装作业空间最大化,加快了安装效率。对钢管柱精确校核,采用混凝土固定上下桩口、柱身周边空隙填充砂砾的技术措施,防止钢管柱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位移,有效保证了钢管柱的垂直度。通过本工程钢管柱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综合技术安全稳妥、安装精度高,有效保证了钢管柱的施工质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地面交通组织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地铁车站施工对地面交通影响的应对原则及措施,介绍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等三种施工方法对应的不同情况的交通组织方案,并分析了三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与地面交通组织的矛盾应与规划、交通管理等部门协调、沟通、配合解决;施工方法的选择应针对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组织的要求进行,同时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及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且毗邻高层建筑物的软土层超宽半盖挖顺作法地铁深基坑施工中,为确保深基坑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安全,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完善的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方案。介绍无锡地铁2号线友谊路站半盖挖顺作法超宽基坑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证明,预留梯形挡埂作为土方运输便道和深基坑围护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对这类软土层超宽深基坑进行放坡开挖是可行的,可为今后更多较为复杂的地下车站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钢管柱现普遍用于地铁车站结构,施工中钢管柱的位置(平面位置、标高、垂直度)、护筒的受力、防水性能(强度、刚度和抗渗性能)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等都直接影响钢管柱的承载能力及整个车站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实例对钢管柱的施工工艺、钢管柱与结构板连接处节点构造、中间钢管柱测量定位技术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定位器设计、测量控制网建立和钢管柱的安装定位,为钢管柱细部节点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受环境所限大多不具备明挖施工条件,新型洞桩法暗挖车站采用单层导洞内机械成桩的施工方法,替代传统的人工挖孔桩安装钢管柱的施工方法,本技术研究在导洞内机械成孔灌注桩内插入钢管柱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引入了地面钻孔桩内液压插入钢管柱机械,在导洞内进行钢管柱垂直度调整控制技术,省去钢护筒安装及拆除工序,解决人工安装定位器误差大及施工效率低问题,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基于本技术对液压插入机进行改装,集下钢筋笼、下钢管柱、定位及钢管柱垂直度调整于一体的钢管柱安装机已在北京市后续洞桩法车站中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盖挖逆作法作为地铁暗挖结构的主要施工工法之一,具有施工适应性强、环境影响小、支撑体系刚度大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是与既有7号线达官营站的换乘车站,其盖挖逆作法换乘厅基坑局部开挖深度达到35 m,具有开挖深度大、穿越地质条件复杂、邻近敏感建筑物等特点。结合工程施工案例,对围护结构、HPE法插入钢管柱、钢管柱与梁板节点连接,结构特殊部位施工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形成了一套盖挖逆作法深基坑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淮河特大桥跨浍河1×96 m系杆拱桥水中临时支撑体系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支架方案的选择及设计计算过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了跨通航河道现浇梁施工和通航安全,对同类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某盖挖法地铁车站施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围护桩与车站主体结构结合的最佳结构形式,以及围护桩与主体结构关键连接节点的结构设计方案,并结合盖挖法工程特点及基坑开挖工况,将主体结构顶板参与围护体系同步计入计算模型,采用连续介质有限元法进行基坑设计。相关计算比较表明,设置结合梁替代以往扩大桩顶冠梁或设置连接件的优化方案,使结构受力体系更加明确,可有效减小主体结构构件尺寸,侧墙用钢量减少约30%。在进一步简化连接节点设计基础上,有效解决了节点处防水等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PBA工法钢管柱安装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柱是"浅埋暗挖洞桩逆做法"施工车站中联拱结构最主要承栽与传力结构,以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为例,系统介绍三联拱结构暗挖地铁车站钢管柱安装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6.
钢管柱是地铁框架结构车站的主要承载构件,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结构受力状态产生巨大影响。文章详细介绍了天安门车站钢管柱制作、安装以及管内混凝土的灌注。  相似文献   

17.
结合莲花山2号隧道左线进口段施工,分析明挖、暗挖、盖挖法优缺点,进行方案比选,决定采用盖挖法施工,并介绍盖挖法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大跨浅埋山岭隧道应用盖挖法,可节省投资,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安全风险,保护环境,是成功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铁华强路站采用盖挖顺筑法施工,为了不中断交通建立临时中桩,铺设临时路面。文章介绍临时路面系统和车站结构的施工步骤。该方案能较好适应外部环境限制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控制车站的造价、工期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超高回填明洞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超高回填明洞设计缺乏理论指导及既有工程实例作为参考,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通过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对明挖法和盖挖法明洞工程结构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如下:2种施工方法明洞结构受力有着本质的不同,明挖法竖向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盖挖法竖向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由于受力、结构的限制,明挖法修建超高回填明洞是不可行的;盖挖法超高回填明洞竖向压力大大减小,其值不受回填土高度变化影响,是修建超高回填明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铁五号线廖家湾车站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采用桥-建组合结构体系。运梁车通过车站时,车站主体结构要承受梁段以及车辆自重荷载作用,为了保证安全对车站主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站主体纵梁与牛腿处的剪应力、拉应力大于容许值,采用钢管柱支撑对车站主体纵梁与牛腿处加固后结构受力满足使用要求。在运梁过站期间对加固后车站主体纵梁与钢管柱支撑进行应力监测,车站主体纵梁上缘压应力最大值为4. 12 MPa,下缘拉应力最大值为1. 61 MPa,钢管柱支撑压应力最大值为15. 2 MPa,应力值均处于设计范围内。车站主体纵梁与钢管柱支撑的应力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钢管柱支撑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