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智能化检修装配系统,实现机车装配工艺流程的管理,实现拧紧扭矩值、零部件信息和人员信息的自动采集以及装配质量的记录和追溯,实现机车检修装配作业标准化、工艺目视化,对构建量值化检修控制体系,提升检修工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涛 《广西铁道》2021,(1):20-21
JJC检修列是接触网修程修制改革的产物。随着铁路供电技术不断革新,接触网集中修检修模式逐渐推广。作为接触网集中修作业的利器—JJC检修列作业,代替了以往多梯车、作业车连挂的检修作业模式。利用JJC检修列进行接触网V型天窗作业,对接触网检修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消除感应电对接触网检修作业人员造成的伤害,保障接触网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接触网设备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成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机车检修综合管理系统是铁路机务信息化的段级应用子系统,该系统是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深入推进和谐机车修程修制改革"、"和谐机车C4及以下修程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结合机务信息化向"数字机务、智慧机务"建设的既定目标等要求进行开发,实现机务段机车检修各修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及网络化管理,使检修人员从人工纸质转化为数字化自动采集和管理。从而提升了检修车间机车检修的作业效率,保证了机车检修的质量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动扭矩扳子检定程序较为繁琐,人为干预较多,误差来源较多.为此,基于手动扭矩扳子检定流程,提出手动扭矩扳子自动检定装置要求.介绍检定装置组成、工作原理、软件功能框图,以及操作流程.通过应用验证检定装置设计功能.检定装置能够实现手动扭矩扳子检定自动化,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符合JJG 707—2014《扭矩扳子》要...  相似文献   

5.
伴随动车组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行车里程的累积,大量上线运营的动车组列车进入高级修周期,如何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满足上线需求是摆在各检修基地的一大考验。通过对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高级修作业时静载试验项目的优化分析,实现降低动车组转向架检修作业的返工和浪费,提升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能力,为节约整车修时、提升整体产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铁路供电系统接触网修程修制改革对接触网检修设备的现实需要,分析多平台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需求,分别从散热驱动液压系统和作业装置液压系统2个方面设计系统。系统采用传感器、PLC、负载敏感控制、电比例控制等技术,实现多平台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各功能的技术要求。最后阐述系统的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铁路机务系统检修工作中对于螺栓锁紧及扭矩控制的方式采用人工使用普通扭矩扳手锁紧,质检员抽检,人工台帐记录的模式,存在数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效率低等状况,研究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及工业控制技术,将检修的各种工艺预设定到系统中,实现智能工具可从系统接收标准工序的指令,无需操作者对工具进行设置,以减少锁紧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并在后端平台能随时查阅检修记录,实现对检修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有序可控,提高作业标准化水平和机车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铁检修人车比压缩以及人力成本管控的目的,以广州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统计了近3年内车门系统修故障数据和正线车门故障数据。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法,对车门检修周期进行了优化探讨,以达到减少作业人员、提升作业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铁动车组一级修对动车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目前全路一级修作业在各动车所进行,主要以人工检修为主,结合国内外最新检测技术,提出对动车组一级修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综合运用管理,建立高铁动车组一级修智能化综合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提高动车组一级修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扭矩扳子检定装置在检定过程中多个环节存在误差,分析预置式扭矩扳子示值误差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为测量重复性、检定装置、二次仪表读数、检定前未充分预扭、受力形变和契合度等,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车采用的关键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既有客车段的工艺布局、工装设备配置等方面均很难适应其配属客车的段修任务。为实现客车检修资源的集中使用,形成规模效益,急需对影响客车段修效率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介绍25型主型客车段修修程及主要部件的主要工艺流程,分析影响主要部件段修效率的因素,并对轮轴检修、转向架检修、车体油漆等作业节拍进行分析,提出客车转向架检修采用定位修与部分移动式流水作业相结合作业方式,得出提高客车段修作业效率的主要工装设备配置。  相似文献   

12.
动车组霍尔速度传感器安装间隙的测量,是电务段自动控制系统(ATP)车载设备车间周期性检修以及故障修必不可少的作业内容。研制动车组霍尔速度传感器安装间隙测量仪,克服传统测量方法测量霍尔速度传感器安装间隙测量的不足。介绍间隙测量仪的结构、测量步骤,结合ATP运用修、故障修和高级修的实际情况,说明间隙测量仪具有良好的现场应用性,并提出了间隙测量仪的计量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状态修是国内外推行的一种先进的检修制度.通过对状态修的特点和动车组运用检修的本质比较后,认为动车组的运用检修是状态修.由此提出动车运用所应大量配备动车组检测、监测设备,并做好记录分析.同时对作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不同时期的地铁设计规范、不同城市的地铁设计标准及不同的地铁车辆段采用的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都不尽相同。为了减少因地铁车辆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的不同对地铁车辆段的设计规模及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的因素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国内地铁车辆段大架修检修模式和经验,提出一种规模计算时可采用的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为车辆段大架修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提高接触网检修效率,提出利用综合维修列车组完成接触网集中修。在作业车编组方式上采用"1-2-1"编组方式;在现场作业模式上采用"四车递进、分区作业"模式;在人员布局模式上采用"3+1"的模式;在检修质量评价模式上采用"修中验收+修后评估"方式等新型评价模式。分析应用效果认为,与原有单纯车梯和单台作业车相比,利用综合维修列车组的接触网集中修效果良好,对接触网维修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新形势下,推进修程修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和维修管理水平,是电务部门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目前,信号设备集中检修作业的计划修流程是:编制维修工作计划一实行设备包修责任制一实施“天窗”检修作业一试验合格交付使用。对设备检修质量的控制则通常采用4种方式:双人检修作业;工长或包保干部跟表作业;实行段、车问及班组三级设备质量互检;段、车间日常设备质量检查(抽查)。  相似文献   

17.
姚佳  吴凡  覃劢 《广西铁道》2009,(4):33-35
针对机车检修中经常发生焊修引起的火灾隐患,介绍了机车焊修作业中常见的几种火情类别、形成过程和存在危害,从制度、措施、人员、设备等方面分析了造成火灾隐患的原因。从完善焊修制度、做好焊前准备、进行焊接防护、搞好焊后清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机车焊修火灾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接触网检修计划人工编制存在效率低、错误多等问题,从状态检修角度出发,利用威布尔分布描述接触网设备可靠度的时变特性,引入役龄回退因子考虑检修作业对接触网可靠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时变可靠度区间的接触网检修计划编制模型,以接触网运行可靠度最大与检修作业路径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利用启发式求解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实际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接触网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可避免接触网设备的过修与欠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一种基于图像及声学自动识别技术的智能机器人综合探测系统,可实现动车组关键部件状态准确分析、异音诊断及故障分级预警,部分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系统成功应用到全国各铁路局部分动车所一级修检修基地,有效提升了动车组一级修作业智能化水平和故障检修效率并减轻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实现动车组一级修从“人检人修”到“机检人修”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大型养路机械是集机、电、液、气及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高技术设备,结构复杂,系统多,各系统间相互影响,检修难度高;同时,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简称武汉大机段)的检修人员基本由原设备操作人员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机械设备检修基础,更没有检修经验,检修质量难以保证;大型养路机械检修规则只规定了检修内容及要达到的标准,即解决了"修什么,修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如何修",即检修工艺问题.可以说,目前开展的检修基本上还是故障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修.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型养路机械年修基本工艺流程,是确保大型养路机械运行安全,保证检修质量,有效指导大型养路机械年修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前提.大型养路机械年修基本工艺流程的编写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