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梳理2008年以来先后建立的GSM-RSIM卡管理、SIM卡制卡、GSM-R网络数据管理等系统运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分析铁路GSM-R数据在通信网工程设计、运营维护中的实际管理、数据应用、专业融合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网络仿真等信息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管理要素齐备、业务流程完整、管理效率高的GSM-R网络数据及SIM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铁路GSM-R网络已实现以北京、武汉MSC/STP为双核心平面、HLR/SCP为共用核心设备、地理冗余备份的网络结构,并实现济南、广州等已有GSM-R网络的铁路局双上行接入两核心平面节点的互联。我国铁路GSM-R网络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我国铁路GSM-R网络规划,全路计划建设19个GSM-R核心网节点,设置地点为18个铁路局所在地及拉萨。目前北京、武汉和西安3个全路核心网汇接节点及广州、济南、成都、南昌和上海GSM-R核心网节点已建成并实现互联。随大秦铁路建设的太原GSM-R核心网节  相似文献   

4.
目前主要采用检测车以动态检测方式对GSM-R网络场强、服务质量、电磁环境进行检测,检测车能确定具体故障或问题点,但尚无系统或方法能支撑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具体线路的网络质量评估。随着GSM-R承载列控业务的线路越来越多,高话务密度和高频率复用两大瓶颈日益凸显,亟须量化评估方法用以指导现场开展网络优化。为评估全路GSM-R网络的运用质量、提升故障发现能力、指导现场进行GSM-R网络优化和维护维修,提出基于检测数据的GSM-R网络质量评估方法,构建了GSM-R网络评估模型。经实际测试数据验证,该模型能有效评估GSM-R网络运用质量,提升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铁路局检测车各专业数据为依据,运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清洗、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展示等手段,设计了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和主要分析功能。系统实现铁路局各专业检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清洗、分析和可视化;形成跨专业检测数据的完整、统一、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展现;实现铁路局领导掌握设备运行总体情况,科学指导各专业基础设施维修,有力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更好地为铁路局检测车各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既有GSM-R接口监测系统仅对GSM-R网络的电路域数据进行监测,但新型列控系统使用GPRS分组域承载列控信息,因此既有的GSM-R网监测系统不能满足新增的业务需求。在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通信超时分析过程中存在监测接口不全、数据可读性差、干扰数据多、数据分析困难、没有可视化呈现等问题。为此,本文研制了可适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GSM-R网络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增加了分组域接口监测数据的接入,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解决了数据不全问题;通过数据解析技术,解决了数据可读性差问题;基于数据处理中台技术剔除了干扰数据;利用自动故障分析技术,降低了用户分析数据的难度;对故障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并利用数据驾驶舱技术,解决了可视化呈现的问题。GSM-R网络综合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监测GSM-R网络状态,降低无线通信超时故障分析难度,提高运营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7.
GSM-R网络系统包括GSM-R网络和GSM-R终端,可提供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短消息等业务。为满足铁路运输需求,CTCS-3级列控系统(简称C3)采用GSM-R网络实现车-地控车信息的双向无线传输。目前,GSM-R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承载C3业务,为C3数据分配专用信道。GSM-R网络与C3接口关系见图1[1]。  相似文献   

8.
正简要介绍沈阳铁路局GSM-R网络,对其数据管理和网络优化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数据管理和网络优化在GSM-R网络维护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实际维护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1GSM-R网络概况沈阳铁路局GSM-R核心网于2010年10月正式运行,截至2011年底,仅在长吉城际铁路1条客运  相似文献   

9.
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数据更新和线路G网改造等角度分析GSM-R网络数据与GIS数据的关联关系,提出GSM-R网络数据与铁路GIS数据的关联修改方法,形成两种数据统一管理的功能设计方案,有效的提高了管理这两种数据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以色列铁路局已经发出合同期限为5年的合同招标邀请,合同范围包括全长800 km网络的GSM-R通信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投标截止日期为11月11日,合同期限最多可以延至10年。GSM-R架构将包括移动电台和以下子系统:基站、网络交换机以及运营和维护。承包商负责设计并且建设采用双机地理冗余GSM-R核心系统,无线地点(基站)双重覆盖、无线蜂窝重叠覆盖和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铁路CIR设备GIS数据升级和管理维护需要,研发了基于GSM-R网络的GIS远程升级系统,实现CIR设备GIS数据计划管理、远程自动升级、版本管理和记录查询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在铁路的运用,对通信系统也提出了更多的业务需求。作为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SIM卡数据的管理问题凸显。本文结合铁路现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铁路GSM-R SIM卡远程管理的需求,并从GSM-R网络、SIM卡、终端方面对如何通过OTA技术实现GSM-R SIM卡的远程管理功能展开研究,形成了铁路GSM-R SIM卡远程管理(OTA)功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自2006年我国首条采用GSM-R技术的铁路线——青藏铁路开通伊始,GSM-R网络开始进入中国铁路。经过在胶济线、大秦线,合宁、合武客运专线,武广、京沪、哈大高速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上应用,全路GSM-R核心网现已建设16个节点(计划建设19个节点,设置地点为18个铁路局(公司)所在地及拉萨),并通过网络分层,组成一个庞大的全国GSM-R通信网络。GSM-R网络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移动通信以及车-地间信息传送等问题,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GSM-R网络承载着铁路调度、列车控制系统,并与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铁道部经过几年的论证、研究,决定借鉴欧洲先进国家铁路通信在GSM-R系统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选择GSM-R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替代原有的模拟通信系统.首批试点线路为青藏线、大秦线和胶济线,并在运营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铁路干线和新建城际铁路推广使用.2008年,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郑西、武广、沪杭、合武、石太高速铁路和沪杭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北京、西安、武汉的GSM-R核心网建立并互联互通调试完毕,京沪、京石、石武、哈大高速铁路即将开通,京九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一些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中的移动通信也采用GSM-R系统,我国GSM-R网络初见规模,其他铁路局相继也要建立核心网.GSM-R网络功能是通过无线场强覆盖实现,完成无线场强覆盖是GSM-R网络最基本的要求,直放站是解决无线弱场强区域覆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GSM-R网络中的铁路通信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在公网中已经广泛应用的基于STK技术的SIM卡和空中下载技术,讨论其业务实现流程,探讨铁路GSM-R网络中SIM卡管理的业务需求以及SIM卡新技术在铁路中应用的增值业务,以提高铁路SIM卡应用技术和用户数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CTCS-3列控系统使用GSM-R网络作为车载和地面之间数据承载通道。通过GSM-R网络空中接口(Um接口)监测能够分析车地之间网络信令和用户数据,能够为CTCS-3列控系统运营维护和通信故障诊断提供依据。在对3GPP协议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SM-R无线Um接口信令和业务数据的动态监测方案,重点阐述方案的关键技术,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室测试对系统进行论证。该系统填补了目前GSM-R网络监测系统只针对有线接口进行监测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IWF设备在GSM-R网络中用来处理电路域数据(Circuit Switched Data,CSD)业务,即利用传统的语音通道提供数据传送业务,实现铁路运输特有的列车控制(ITCS、CTCS-3)、机车同步操控和可控列尾等业务。结合对西宁通信段GSM-R网络IWF设备的健康性检查,详细介绍GSM-R网络操作维护说明,为GSM-R网络良好运行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OTA(Over The Air)技术的GSM-R网络SIM卡远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可提高铁路SIM卡管理效率和灵活性,减少维护成本。从OTA技术在公网中的应用架构、GSM-R网络SIM卡管理需求以及GSM-R网络应用OTA技术的实现条件3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仅能凭借经验判断GSM-R网络数据域业务故障,缺乏有效维护工具的现状,济南铁路局研制开发了铁路GSM-R Gb接口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分析Gb、Gn、Gi接口数据,及多接口数据关联分析,实现了故障分析、预防、定位等功能,对数据域业务的故障维护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手段,提升了GSM-R网络维护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坚  丁浩  刘涛 《中国铁路》2014,(2):14-17
以京九线GSM-R调度通信系统的开通组织为例,介绍铁路局如何开展开通组织工作和进行系统平推检查、系统综合测试,GSM-R运用人员培训、设备安装调试、机具装备购置和运用管理规章修订完善等具体工作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为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