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准确掌握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下的沉降变形规律,应用TLJ-2型土工离心试验机模拟强夯加固地基,研究高速铁路中等压缩性土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分层沉降特征。通过与现场填筑试验对比,分析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原型地基分层沉降的精度,提出沉降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为今后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加固技术优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路基基底中心应力比路肩下大,符合柔性基底应力分布形式;附加应力随地基深度增加而减小,强夯影响深度内附加应力衰减较快,而影响范围以下衰减减缓;铺轨运营550d后,地基工后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值远小于施工阶段地基的总沉降;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地基单位分层压缩量的精度较高,而对于不同施工阶段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地基沉降的精度存在差异,沉降修正系数的引入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现场地基沉降特性。 相似文献
2.
离心模型试验是模拟蕈力作用下土工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运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福厦线深厚软土地基天然状态、袋装砂井、粉喷桩、粉喷桩结合袋装砂井几种工况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福厦线深厚软土地基工程性质非常差,不能直接在其上进行路堤填筑;袋装砂井能加快地基固结,但控制沉降作用效果有限;粉喷桩加固能大幅减小软基沉降和提高地基强... 相似文献
3.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12):80-84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对饱和砂土地基中沉井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埋深和基础宽度变化的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础埋深不大于5 m时,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有明显的拐点出现,可取拐点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基础埋深不小于10 m时,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未出现明显的拐点,建议取相对沉降量(基础的实测沉降量与基础宽度的比值)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2)在均质地基环境中,极限承载力随基础相对埋深的增加近似呈指数型曲线增长。(3)进一步推求沉井基础极限承载力随基础宽度和相对埋深变化的函数表达式,其成果可用于估算砂土地基中沉井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软土地基路堤的加筋垫层效应,进行4组不同垫层结构处理软土地基的离心模型试验,测试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垫层拉力和路堤基底压力等数据.测试数据表明:设置加筋垫层能有效减小并匀化软土地基在上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约束地基水平变形,且刚性垫层的效果好于柔性垫层;柔性蛰层具有一定的匀化路堤基底压力的能力,基底压力的分布与垫层结构形式及路堤荷载的大小相关;随路堤荷载的增加,刚性垫层的水平拉力呈M形分布,柔性垫层筋带拉力由M形分布逐渐过渡为"锅底"状分布,若忽略地基的摩擦力,刚、柔性垫层中路肩下拉力可分别用静止土压力公式和朗肯主动土压力公式估算. 相似文献
5.
通过南昆线膨胀岩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得出路堤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与变形特征。从而可指导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6.
离心模型试验是研究以重力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土工建筑物性状的一种较好方法,由于不同地区的花岗岩全风化层性质不同,开展海东线花岗岩全风化层路基离心模型试验,掌握花岗岩全风化层路基沉降特性、路基基底应力分布及地基附加应力衰减规律,对修建客运专线具有重要意义。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海东线花岗岩全风化层路基施工及填筑期可完成总...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客运专线在软土和松软土地基处理中大规模采用高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路堤荷载作用下不同桩间距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桩间距的变化对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破坏特点、桩土应力及垫层拉筋受力、地基沉降变形等工程特性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桩间距由3倍增至6倍桩径,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桩土应力及比值、垫层拉筋受力等力学响应增大明显;随着桩间距的加大,高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桩顶和桩间土承受的应力均大幅提高,桩间距大于或等于5倍桩径后,桩顶垫层和桩间土先后达到极限状态,将产生显著的桩顶刺入变形和桩间土横向挤出变形,复合地基整体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垫层拉筋的受力沿横截面呈M形分布,峰值出现在两侧路肩附近位置的下方,与地基发生变形破坏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红层泥岩改良土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泥岩是一种特殊岩土,其工程性质不能满足无碴轨道路堤填料要求,需对其改良。模型中的路堤采用4%的水泥进行改良、含水量为8.66%、压实度达到95%,通过红层泥岩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得到施工期沉降、工后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并与非改良红层泥岩的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红层泥岩路堤填筑施工参数;并分别对2种填料路堤进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研究表明:以改良红层泥岩为路堤填料可以使路堤沉降减小,满足了无碴轨道对路基填料的要求,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11.
邱琼海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4):51-55
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为深水特大型沉井基础,墩位水深、流急、地质气象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重点介绍主墩特大型钢沉井整节段制造、运输,锚碇系统布置,钢沉井整节段接高、定位、着床,沉井下沉、封底等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研究和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了沉井基础的施工。 相似文献
12.
田万俊;马建林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4):55-59
为了解决黏性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沉降计算中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重、基础压缩层厚度的确定、沉降随时间和荷载的变化曲线等问题,针对已通车客运专线的大量测量和试验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并结合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高速铁路黏性土地区桥梁基础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工后沉降占总沉降比重不超过55%、沉降随时间和荷载的变化采用变形过程指数法进行计算等十分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以兰新高铁一处典型膨胀泥岩路段为研究对象,在此现场取样,室内自制试验箱进行厚度分别为20,40和60 cm的泥岩地基膨胀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和时间的增加,地基膨胀量整体呈外凸弧线增长;含水率小的地基膨胀潜势大,地基易膨胀,含水率大的地基反之;不同深度处的泥岩膨胀量不同,随着深度的增加,膨胀量逐渐减小;不同厚度地基含水率与膨胀量均呈良好指数关系;对地基膨胀量与含水率及地基厚度耦合作用下的计算模型进行探讨,计算模型所得膨胀量与实际室内试验量测数据拟合良好。研究成果可为膨胀泥岩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地区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岳鹏飞;戴泉;何炬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2,(3):77-79
地铁在解决城市交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地铁施工引起的地层及建筑物的沉降成为设计人员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以深圳地铁盾构施工下穿建筑物为实例,建立桩基-土体-隧道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层沉降规律以及桩基的受力特性,由此判断建筑物受地铁施工的影响程度,与拟采用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杨晨曦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9):13-18
通过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阿卡项目铁路桥梁桩基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例,阐述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反力系统——利用工程桩作为反力锚桩的受力分析和计算,介绍基于《British Standard Code of practice for Foundations》规定的双循环加卸载、终极荷载长时间维持的试验要点,分析钻(挖)孔灌注桩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成果,对比中国与英国桥梁桩基静载试验方法的差异性,提出采用工程桩作为反力锚桩进行桩基静载试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对用桩加固既有铁路桥梁中浅基础常用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认为此类结构应考虑承台结构的变形,并提出了合乎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实例计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用桩加固浅基础时其承台结构的特殊性,竖向荷载对桩身弯矩有较大影响。此外,给出了考虑承台变形和竖向荷载的影响时,浅基础用桩加固的力学模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