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风区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因易受频繁振动造成定位钩磨损,最终造成脱落打弓事故,故分析定位装置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尤为重要。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含定位装置的弓网动态仿真模型,施加垂向和横向脉动风荷载,计算恒定风速和不同风速时定位装置的振动响应,分析定位装置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恒定风作用下,靠近风源侧与远离风源侧垂向运动轨迹呈对称状态;相同风速条件下靠近风源侧的定位点最大抬升和定位支座反力较远离风源侧大,风速为30 m/s时定位点最大抬升为108 mm,定位支座反力为1 870 N,风速增大时其增长速度更快;定位装置在靠近风源侧磨损风险较高;考虑受电弓因素后定位器最大抬升和定位支座反力均有所增加,且定位支座反力在风速30 m/s时增幅最大达22%。  相似文献   

2.
利用仿真分析、风洞试验与现场试挂等方法,对高速铁路简统化接触网装备进行抗风性能研究,为高速铁路简统化接触网装备在沿海强台风区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舞动问题,进行附加导线在大风环境下舞动机理方面的分析,研究附加导线处尾流风场、功率谱随环境风速的变化规律,通过风场仿真计算及附加导线有限元分析,判定附加导线在风作用下的舞动为尾流驰振,并据此提出制振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某高速铁路站场设计中,由于地形以及投资等限制,咽喉区的道岔组合采取特殊形式,在42号道岔与18号道岔之间仅有117 m的距离,需要在不改动既有站场布置的前提下,接触网专业根据受电弓型号及其动态包络线、定位柱处接触线拉出值、定位柱支持装置的几何尺寸、道岔型号等资料对咽喉区的道岔接触网进行精确的布置研究,通过明确的几何关系研究进行接触网线岔布置,从而保证受电弓高速、安全、平滑通过线岔区,避免土建工程的改造。研究结论:(1)未改变既有站场布置,采用带辅助导向锚段的三支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与简单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结合,利用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之间的辅助导线锚段悬挂转换,合理布置几组接触悬挂的空间位置;(2)该研究成果既做到结构简单、便于检调、维护工作量少,又能够满足接触网系统硬点、弹性等指标,从而保证受电弓从正线高速通过、从正线进入侧线、从侧线进入正线等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和供电质量;(3)该研究成果适应于高速铁路特殊复杂咽喉区接触网的布置,可结合站场方案灵活组合,对高速铁路引入既有线土建受限条件下的接触网布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分析的方式,详细论述了高速铁路接触网无交分线岔的结构原理、技术参数以及调整维护技术标准,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接触网运行实践的总结,介绍高速铁路接触网PW线安装形式存在的隐患,分析PW线线夹烧损、PW线断线的成因,指出PW线线夹电气当量不足、上跨接触网的弊端,提出PW线架空改电缆、采取绝缘安装方式、补强PW线连接点等多种整治方案,对不同供电方式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奋飞  杨佳 《中国铁路》2018,(12):86-89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在大风作用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接触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各规范计算接触网支柱风荷载的方法基本一致,但不同规范计算公式中给出的参数取值却有所区别,因此计算得到的风荷载也不相同,最终影响所设计接触网支柱的抗风性能。对各规范中接触网支柱风荷载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进行研究,给出其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取值的建议,并对目前铁路采用的接触网支柱抗风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设计接触网支柱时应采取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外接触网防雷技术方案,对接触网雷害进行了分类,探讨了避雷线、避雷器、接地、绝缘子选型等防雷关键技术,从差异化防雷角度出发为不同地区的接触网防雷接地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京广高速铁路接触网普通无交叉线岔平面、立面布置形式。通过讨论受电弓沿正线高速通过时、由侧线进入正线时、由正线进入侧线时的运行轨迹,分析无交叉线岔的工作原理。指出为保障线岔质量,应精确调整线岔正线接触线拉出值及导高,以及线岔侧线接触线拉出值及高度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无交叉线岔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关键设备,既要满足动车组正线高速通过的安全要求,也要满足动车组从正线到侧线和从侧线到正线低速通过时的安全要求.本文介绍国内外高铁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技术特点,分析我国高铁两支接触悬挂组成的无交叉线岔运行中存在的过渡区接触网拉出值偏大的问题,通过设计运营经验总结、检测数据分析,采用等比例显示道岔...  相似文献   

11.
12.
结合具体工程,就高速铁路接触网与线路选线、信号设备、轨道控制网、桥梁声屏障、挡风屏等接口问题,通过计算分析,对接口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部分线路接触网在列车经过时出现人为感观上的较大晃动。为查清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必须测量接触网晃动的精确位移值。基于图像的测试技术具有非接触、动态等优势,较适合检测接触网这样的特殊结构,尤其是它的非接触性能能确保在线测试时行车的安全。因此,采用图像测量进行高速铁路接触网在线实测研究能够分析现有接触网异常晃动的原因及晃动幅值,也给以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线实测提供技术支撑,弥补现有接触网在线检测手段的不足。研究结论:(1)接触网腕臂、正馈线肩架及承力索晃动实测值都较小,可疑异常晃动点与正常路段的点两者接触网振幅区别不大;(2)上下行之间没有耦合效应,弓网相互作用为接触网晃动的主要原因;(3)实测结果表明接触网支柱及零部件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人为感观上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消除排查了安全隐患;(4)基于图像的非接触测试技术安全性能好,动态实时得到测试数据,设备操作简单方便,为接触网在线实测提供了新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大风区接触网系统可靠性,本文将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法应用到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分析中。根据接触网特性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并根据甘肃酒泉风塔所测相关数据,利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模拟出西北地区风速分布。结合某段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特性,运用Matlab对融合了风因素的接触网可靠性进行了蒙特卡洛算法编程,并绘制了相应的可靠性曲线。结果表明:蒙特卡洛法适用于接触网可靠性研究,且在融合了风因素后接触网可靠性下降,其研究得出的可靠度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哈大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为背景,着重论述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对多个设计方案在技术标准、对运营高速铁路的影响、施工难度、经济评价等方面对比分析,提出准确定位高速铁路临时便线标准,避免在运营高速铁路线路两侧设置临时便线用接触网支柱以及灵活运用永临结合设计原则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接触网交叉式线岔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飞雄 《电气化铁道》2002,(1):12-13,15
结合哈大线介绍了德国交叉式高速线岔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原则、原理及德国语列车受电弓以线路最高速度从正线通过交叉式线岔时既不会出现接触力峰值和电弧,也不会加重接触线磨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桥梁行业的发展,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应用案例不断涌现。三角挂篮作为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中最常用的临时钢结构,在沿海台风作用下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形甚至导致整体破坏。本文针对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施工用三角挂篮,采用大型商用有限元设计软件MIDAS/CIVIL对其在台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量化三角挂篮在14级和16级台风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该三角挂篮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的三角挂篮进行建模分析。研究表明,未加固的三角挂篮在14级和16级风荷载作用下发生整体变形,峰值位移分别达到5.1 m和7.7 m,远超过规范限值的要求。采用槽钢作为横向加固杆件,保证挂篮底部横梁形成几何不变体系,可以显著提高三角挂篮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峰值位移和峰值应力分别为6.86 mm和46.4 MPa,均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本文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速铁路接触网线路参数推导相模变换矩阵,并对接触网线路进行电磁解耦,计算得到行波各模量的衰减系数和相位速度。通过对衰减系数和相位速度频率特性研究发现,不同的频率分量和传输路径会造成不同的衰减和传播速度,因此,行波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色散现象,这给故障行波的准确提取带来困难。大地电阻率的变化对线模分量的衰减系数和相位速度影响不大,地模分量的衰减系数和相位速度随大地电阻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电磁暂态程序(EMTP)中建立基于频率相关参数的J.Marti线路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故障行波的模2分量在故障点奇异性明显,适用于各种短路故障的行波故障测距。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速铁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接触网设备正逐渐进入大修期。通过梳理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大修面临的问题,明确高速铁路接触网大修方案的工作思路。以京哈高铁秦沈段为研究对象,对接触网线材及张力配置、支柱及零部件服役状态进行全面评估,进而确定京哈线秦沈段接触网大修技术方案,为后续高速铁路接触网大修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成功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测量精度的重要性,详细闸述了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线索部分,基础部分主要施工测量方法和偏差要求的允许值,并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参数精调提出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