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工程实例介绍在广深准高速铁路上进行多跨框架桥涵顶进时,通过对D型施工便梁改造后作为线路上大跨度扣轨纵梁的施工工艺和效果。具体阐述吊横梁法与D型施工便梁法这两种线路加固工艺的对比分析,对吊横梁法工艺的不足做深入论述,并对D型便梁进行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下穿京九铁路框架桥工程,桥梁主体为(12m+12m+7m)3孔分体钢筋混凝土框架桥,采用不中断行车顶进法施工。桥址处京九线线间距小,行车密度大,按照铁道部有关要求,顶进施工期间行车速度不低于45km/h。本桥施工线路架固时,调整了D24型便梁正常拼装情况下钢枕上下方牛腿布置,超低位架设便梁,防止便梁纵梁侵入铁路限界,解决了4.0m线间距不能架设24型便梁的难题,满足了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限速下非标准D型便梁的应用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龙铁路桐子窝立交桥下穿京九铁路。在立交桥施工时为保证京九铁路行车限速客车 6 0km h、货车 4 5km h ,对按最大行车速度 4 5km h设计的D型便梁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文章介绍改造后的D型便梁构造、应用及梁体安全性评定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结合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曹河立交桥,介绍下穿站内多股道以及在道岔区顶进施工中,对既有线多股道及道岔的架空加固防护、对地下管线及信号机的防护措施,以及如何利用D型便梁纵梁及工字钢横梁组合抬梁法施工,在满足对既有线路架空加固施工的前提下达到对转撤机的防护。  相似文献   

5.
结合内蒙古包头市某公路下穿集包铁路框架桥工程实例,通过对线路条件的分析,对运营动车铁路下方缓和曲线段架设便梁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施工过程中不平衡受力条件下D型便梁及基础进行结构分析,为今后该类型顶进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城市地铁运营线路越来越多,新建线路下穿既有线路施工安全风险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北京地铁新建 17 号线所下穿的既有机场线为线性电机盾构隧道,其供电采用感应板方式,比传统的第三轨或接触网方式对沉降控制要求更为严格,风险控制难度更大。文章通过下穿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分析、既有机场线结构沉降模拟分析、施工监测分析,提出新建 17 号线下穿既有机场线安全风险控制及保障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D型便梁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的应用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型便梁在既有线的顶进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下D型便梁的架设计算对设计与施工也有着其实际的使用价值。就该问题进行展开 ,阐明D型便梁在各种曲线半径下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的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线盾构隧道下穿宁芜铁路工程,分析了盾构掘进对铁路的影响,阐述了穿越施工中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为避免轨道出现过大变形,对轨下盾构穿越区进行全断面分区注浆及旋喷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轨道结构架设D型便梁进行防护.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有效地减小了轨道变形,确保了盾构施工及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站下穿南京铁路站场工程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在施工前对线路采用D24型便梁加固,便梁两侧的支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便梁中间支墩采用箱涵静压桩的线路加固方案,并按照最不利荷载组合对便梁两侧支墩及便梁中间支墩的安全性进行检算。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线盾构隧道下穿宁芜铁路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错位D型便梁在盾构下穿铁路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以45 km/h的速度通过错位便梁时,便梁纵梁的应力及挠度均满足使用要求,使所防护的线路轨面变形在控制要求范围内,便梁能够对铁路线路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采用D型钢便梁进行线路加固的施工方法 ,并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以及铁路运营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采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站场的案例也不断增加。以某市政道路明挖隧道下穿安康货运东站为例,对在多股道、大高差、小夹角、运输繁忙条件下,明挖隧道下穿复杂铁路站场的总体布置、线路加固、施工组织、接触网迁改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隧道纵向变截面布置、D型便梁与工字钢"横抬纵挑"铁路加固、线路分区加固与隧道分段施工、利用桩基基础的接触网迁改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既有铁路不中断运行的同时,将铁路站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为隧道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兰州地铁1号线两次盾构下穿黄河为我国首例下穿黄河工程,具有地层复杂、河道演变规律不确定、线位靠近桥位等特点。根据桥梁基础资料,进行上游、下游和双侧下穿方案比选,进一步结合桥墩迎水面冲刷坑坡度、最大冲刷线以及安全覆土要求,确定线位与桥墩的平面距离关系和纵向隧道埋深,同时对主河槽下线形、线间距、隧道下穿河堤埋深及区间联络通道和风井、废水泵房、盾构检修井的设置等线路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穿黄工程线路设计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框架桥顶进中D24m施工便梁的改进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铁路既有线框架桥顶进施工中,当线间距较小时,D24 m施工便梁无法采用标准的组装方法进行线路加固。通过对D24 m施工便梁组装技术的改进,即采用D24 m施工便梁超低位组装,以满足铁路限界要求,确保了框架桥安全顶进到位。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线盾构下穿宁芜线为例,采用错位D型便梁对线路进行加固防护,通过对错位D型便梁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当列车以45 km/h的速度通过错位便梁时,在便梁下部不是完全脱空的条件下,便梁能够对铁路线路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继间顶进技术是框架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厦漳公路(厦门段)东孚双洞隧道工程,系统说明在既有线铁路下方修建大跨径隧道线路加固及项进技术的各种问题,说明了提高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安全系数采取中继间顶进技术的必要性,挖孔桩结构选型与承重力检算的必要性,架设24 m D型便梁+I 56型钢纵、横抬梁加固钢轨的设计与设置原则和施工工艺,并强调了框架隧道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与施工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下穿铁路既有线顶进施工框构桥过程中传统线路加固的D型便梁法存在的安全、质量和结构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线路加固方法——横承式便梁法,深入研究本加固体系的结构布置和构造、设计边界条件、研究重难点、有限元分析和施工方案等方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确定结构各部构造和整体施工方案,实现加固体系的快速安拆和重复利用,保证了施工过程中不破坏铁路路基道床,明显提升线路加固体系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扩大线路加固体系的适用范围,可满足所有单线和绝大部分双线铁路的加固要求,具有良好的技术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4.65km,车站22座,全部为地下线。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2008年7月19日开通试运营。该工程具有换乘站多、特殊站型多、施工难度大几方面特点:(1)与本线交叉衔接的轨道线路多,初期有6个换乘站,近期有7个,远期将达到14个;(2)沿线多次下穿已运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宝城路下穿上海地铁一号线施工实例,总结在地铁线路上施工D24钢便梁的经验,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运营铁路下穿公路立交桥的施工中采用D型便梁架空加固铁路时,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D型便梁的支承墩的布置与设计是关键,只有支承墩安全可靠,才能保证D型便梁的安全运营,充分发挥D型便梁简便经济的使用。本文结合典型实例对支承墩的设计检算作了充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