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际轨道交通的运输组织有别于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从线路功能定位、客流特点出发,对沪宁城际轨道交通的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探讨,提出开行大站直达和站站停2种列车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为适应城市规模扩大和客流多样化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提出的新要求,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开始实施开行大站快车、快慢车结合的行车组织方式。文章首先阐述大站快车越行与不越行 2 种运营模式及其优缺点,并分析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行大站快车的影响因素;然后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为例,提出大站快车开行方案及其优化建议,以期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市轨道交通Z2线为例,研究Z2线采用全部开行站站停列车、全部开行大站快车、开行快慢车组合、开行隔站停列车4种运行模式存在的利弊。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运行时间、客流需求、线路通过能力、运输组织难易、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合理确定适合Z2线一期工程的运行模式,为其他线路运行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2线为例,根据早高峰小时大站间交流量较大、交流量占总客流58%的线路客流特点,提出了大站快车停站方案、开行方案。本方案在满足客流需求的基础上,能有效节约乘客的旅行时间,大站快车旅行时间比站站停列车节省28min。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换乘客流的持续增加,对轨道交通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有限的轨道交通供给条件下,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模式,是实现线路间资源共享、满足客流出行需求的重要方式。针对共线运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方案,本文从网络共线运营的特征出发,结合影响因素,考虑列车能力限制、区间通过能力、车辆配置数、列车满载率等约束条件,研究何种开行方案既能更好地满足客流出行需求,又能使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研究结论:(1)Y形线路是共线运营组织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3种运营组织形式,每种模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客流量、折返线、列车编组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Y形线路共线运营组织方案的优化中,应整合各个车站的能力、各条线路的通过能力以及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根据客流变化特征,选择合理的开行间隔时间方案,制定其合理的运营组织交路,并对其中的各自单线进行优化;(3)列车开行方案应兼顾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等待时间成本,并尽量使总成本最低;(4)采用主线和支线嵌套的运营交路形式,耗费总成本更低;(5)本研究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不均衡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客流的时间不均衡性可采取非高峰时段开行小编组列车或减少列车开行对数的行车组织方法,对空间不均衡性可采取区段列车调度形式或大站快车调度形式,以确保地铁较高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进行运营组织的重要依据。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为机场专线,本文在分析总结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机场专线的客流特性,提出了开行站站停慢车、跨站停快车与快慢车组合3种列车开行方案。并对以上3种开行方案的旅行速度、旅行时间及配属车辆数进行计算,比选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开行快慢车组合形式的开行方案为一期工程较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团间客流分布、站间客流分布及站点乘降量等因素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上海市域(郊)铁路嘉闵线的大站快车停站方案,从旅行时间、旅行速度、线路通过能力及服务水平等角度评价了不同大站快车停站方案的开行效果.阐述了不同线路的敷设方式和客流特点同线路越行车站布置形式的关系,并根据嘉闵线特点建议采用单岛四线(正线外包)方案作为越行站的站型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建设旅游线。城市轨道交通旅游线路的客流构成复杂,随季节和日间的波动大,不同旅客对出行服务的需求不同。本文针对旅游线路客流的上述特点,对列车编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灵活编组的运营方案,对其技术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针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波动,有变化地开行不同编组的列车,既能保证列车满载率,减少空跑,同时又能提高发车频率和服务水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运营成本;(2)推荐采用在车辆段进行列车解编的方式;(3)通过对车辆和信号实现技术进行研究,灵活编组的运营组织方式是可行的;(4)灵活编组的运营组织方案对客流变化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很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又可节省运营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鉴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国铁制式和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需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拓展的局限性,本文对浙江省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并从运输服务的基本特性、运能要求、站间距、速度等级、运营组织等方面对市域交流制式主要技术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设计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浙江省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技术标准体系可归纳为直流120km/h制式和市域交流制式两类;(2)直流120km/h制式可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拓展而来,拓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开行大站快车的运输组织模式、提高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并加大地下线路限界、提高舒适度标准以及优化配线设置;(3)市域交流制式的速度目标值在确定时间目标值和深入分析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的工程投资、与时间目标值的适应性、与车站分布的适应性等综合确定,该制式可适应更高的速度目标值和更长的线路长度;(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安北客站至机场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北客站至机场铁路承担西安咸阳机场及沿线与西安市区的旅客交流,机场客流所占比重较高,主要研究直达列车与站站停列车混合开行的可行性。通过对运行时间、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和工程投资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混合开行对沿线客流服务水平较低,运输能力较小,运输组织复杂,工程投资增加,直达列车运行时间仅节省约7min,确定本线运输组织模式为全部开行站站停列车,初、近期客流较小时可开行部分直达列车。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已陆续有城市研究采用"大站停"与"站站停"列车相组合的运行组织模式(俗称"快慢车"运营模式),"站站停"列车通过在越行站停站避让快车,快车不停车过站以提高过站速度和减少停站时间来实现快速到达的目的,使得快车具有解决组团间长距离出行需求乘客的快速送达需求。为确保快、慢车运行安全、准时、快捷和经济,需对车站辅助配线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文针对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对车站配线的要求,提出了快慢车模式下的全线车站辅助配线设置原则;(2)分别对普通越行车站辅助配线方案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并针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从确保运营功能角度出发,提出越行站配线优选双岛正线外侧、双岛正线内侧方案;(3)通过多方案比选,推荐起终点折返站配线优选站前交叉渡线双折返模式;(4)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今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客流需求过饱和与分布不均衡情形下,车站乘客滞留集中效应明显和乘客候车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开行部分跨站停列车的多站客流协同控制优化方法.建立以车站与列车安全容量、列车跨站数量、列车追踪间隔等为约束,以车站乘客滞留率方差最小与线路乘客候车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控制决策模型,设计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跨站停车方案与车站进站客流限制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变的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客流需求下,采取本文的协同控制决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案例线路车站乘客滞留率方差60.23%和乘客候车等待时间24.78%.  相似文献   

14.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随着市域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沿线客流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客流需求。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服务水平、线路通过能力、列车运用、车站布置以及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并给出市域轨道交通线列车开行交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6.
曾琼 《中国铁路》2011,(4):73-75
城际铁路兼具国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部分特点,决定了城际铁路票制问题的复杂性。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流需求,从客流组织上研究如何区分大站快车和站站停列车的客流,探讨2种列车采用不同票制和相同票制的方案。其中对不同票制方案分为不同进出站、乘车通道方案和信息设备及人工检票方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切实可行且相对较优的票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加强城镇群之间的经济联系,解决城市之间的旅客交流,须大力发展城际铁路。本文为进一步明确城际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功能定位及特性,从服务旅客运输的角度,阐述城际铁路概念,分析城际铁路与区域综合交通系统中其他交通方式(干线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的关系,通过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与特点,为城际铁路的加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城际铁路承担沿线各个城市、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并兼顾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2)城际铁路与公路运输不是单纯的相互可替代关系,而是需要协调发展的;(3)在城镇群内部,民航、水运对城际交通基本没有影响;(4)城际铁路采用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的开行方式,开行有一站直达、大站直达及站站停列车;(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际铁路网规划领域的项目立项及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列车开行方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规定各时间段内各交路上开行列车对数.分析大小交路模式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乘客出行成本及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乘客需求和最大可用车底数量为约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理想点法将原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借助Lingo11.0求解.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折返站和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进行成本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小交路折返站的选取对成本影响显著,且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越高,开行大小交路模式越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网规模的集中扩张和居民出行方式的改变,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负荷不断攀升.尤其在春运期间,与各火车站毗邻的换乘枢纽大站的客运组织工作也备受考验.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为例,首先对车站的客流进行分析及预测,随后将客流与车站疏散能力、列车运能相结合,找到不足之处,最后从春运前期准备工作及现场处置两方面制定了上海火车站站春运客运组织策略,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春运期间的客运组织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具有线路长、客流分布不均匀等特点。这样的线路必然会开行多种交路,在满足运能需求的前提下,部分线路还有可能开行不同编组的列车。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式的基本原则、列车交路形式和编组方式的相关理论,以及大小交路条件下,列车固定和非固定运用的对比分析;并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某线路为例,分析了不同编组混合运行条件下,车辆运用数量比较以及折返站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