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重我列车运行区段内旅客列车影响区和非影响区进行分析,计算旅客列车单发和连发的概率并结合既有繁忙干线重载运输实际,将区段内运行的列车分类,按运行列车组分别计算各种运行方案下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得出重载列车运行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表达式.以扣除系数分析法为基础,提出了双线自动闭塞区段重载列车停靠站间距的分析计算方法,并针对兰新线兰武段(兰州西-武威南)重栽列车停靠站的站间距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兰新线重载列车停靠站间距应为30~50 km. 相似文献
3.
4.
分析过去预计客票收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客票收入计算方法,说明了如何按照此方法来编制铁路客票收入弹性预算. 相似文献
5.
6.
客票收入相关因素的分析及理论最大值的求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4(3):30-33,42
分析了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客票收入实际情况,探讨建立数学模型来讨论客票收入R、票价P与客流量Q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求解一定条件下客票收入理论最大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风速预测是风致灾害预警的关键技术.针对高铁大风预测中延迟性和误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完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对高铁沿线风速进行预测.为了减少预测模型的复杂度和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原始风速数据用CEEMDAN分解并利用样本熵(SE)理论将分解出的分量按照样本熵近似... 相似文献
10.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1)
在高铁网络上对列车径路进行系统分类,并分析各类列车径路的特征。在本线列车径路和跨线列车径路两大类中,将本线列车径路划分为线状径路和环状径路,将跨线列车径路划分为中长途列车径路、区域列车径路和特殊客运产品的列车径路。在重点分析的跨线列车径路中,中长途列车的迂回度较低,其径路应满足非直线系数阈值的约束;区域列车服务于区域客流,可由若干短距离本线列车径路拼接而成,区域客流较大时可以拼接形成环状列车径路;特殊客运产品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及明确的产品特征,其径路起讫点及运行时间等要素应满足产品特征及市场定位。掌握高铁列车径路的合理分类及其特征有利于科学编制列车开行方案,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铁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动力特性及累积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7):56-61
为探索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特性及累积变形规律,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工程背景,首先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路基沉降超限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振动系统三维数值模型,对影响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列车速度、基床厚度和刚度、行车方式)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振动40万次的基床累积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动载作用是运营期路基沉降超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列车速度、基床厚度和刚度、行车方式等因素对基床的动应力和动位移均有影响;路基的累积变形随循环加载次数增加而变大,最初振动5万次累积变形增长迅速,而后近似按照线性缓慢发展,振动40万次时的累积变形值为0.78 mm,影响深度约为5 m。 相似文献
12.
13.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列车的运行状态及未来的运行趋势,需要对列车运行晚点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根据对北京—上海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2020年列车运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停站时长对于晚点的影响及不同初始晚点时长下的传播车站数,提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全段预测方法,使用同步多对多模式的RNN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结构,建立列车运行晚点预测模型。在特征值的选择上,采用集成梯度打分法,从多个特征值中选择12个最显著的变量作为模型自变量。采用该模型对京沪高铁2020年晚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验证集上5 min的误差范围内可以达到89%的准确率,该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有助于调度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提升铁路旅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定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km以上,建成高速铁路1.6万km以上.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大规模新线的开通和新车型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正在到来.对铁路客运部门而言,新线的开通,意味着大量新班组组建,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列车长队伍来管理好这些班组,然而,传统的列车长教育存在模式单一、师资不强、工学矛盾突出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等诸多弊端,造成培训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客运段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梁体徐变与桥墩沉降是高速铁路桥梁两种典型长期变形,为探讨其联合作用对列车响应的影响,以高铁32 m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模型,开展徐变作用、徐变与桥墩沉降联合作用对桥上车辆动力响应分析,对比单墩沉降、相邻双墩沉降和相邻三墩沉降3种沉降类型对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桥梁考虑徐变时,车辆竖向加速度较不考虑徐变工况增大6.8%;考虑徐变与桥墩沉降联合作用,随着桥墩沉降量增大,车辆竖向加速度均明显增大,当单墩、相邻双墩和相邻三墩沉降达50 mm时,车辆竖向加速度较仅考虑徐变时分别增大76.8%、62.7%和33.8%;考虑5 mm徐变上拱,当单墩沉降量为30 mm,或当相邻双墩、三墩沉降量为40 mm,车辆竖向加速度超过规范1.3 m/s2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列车接续关系是提高周期性列车运行图换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基于换乘接续优化的高铁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CPF模型和研究成果~([13])的基础上做出优化改进,从换乘频率、动态接续、换乘时间3个方面提高换乘服务质量。模型引入客流OD换乘服务频率约束和最小化换乘服务频率欠缺值的优化目标,使模型不仅考虑了部分OD因无列车直达而产生的旅客换乘需求,同时兼顾为列车直达服务频率不足的客流OD增加快速换乘服务。接续列车、接续车站和接续时间均在列车运行图优化过程中动态确定,使接续关系的选择更加灵活。引入接续选取和接续时间耦合约束以及接续时间最短的目标函数,在规划列车接续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接续时间。以京沪高速铁路及部分衔接线路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以西安地铁2、6号线交叉通过钟楼案例为背景,提出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测试相结合进行复杂交通环境下古建筑微振动响应的预测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通过现场测试获得路面交通振动响应及结构动力放大系数,充分利用地铁2号线已开通运行、地铁6号线尚未开工建设这一有利条件,对现况交通振动进行详细测试;同时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振源输入-地表响应输出”两位校准法,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随后利用上述模型及预测方法,研究比较3种不同线路方案、5种列车运行工况下列车振动对钟楼振动的响应。研究结果从控制钟楼振动角度为地铁6号线建设的线路优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可用于其他同类复杂交通环境下木结构振动响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5)
城轨列车运行过程中,会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储能系统的超级电容组承受着周期性循环的结温波动,结温频繁变化会损伤超级电容,是列车储能系统中最易发生故障的器件之一。为了在线计算超级电容的结温状况,首先建立等效热网络模型;然后将热模型获得的结温曲线通过实时雨流计数法提取结温特征,结合所提寿命预测模型实现超级电容组的寿命预测。另外,以三维图的形式展示各平均温度和温度波动条件下超级电容组的循环寿命,为预测更多工况条件下超级电容组的寿命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提高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