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综合布线系统做为建筑物基础设施,是智能建筑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衡量建筑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合理、科学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对铁路各专业领域进行综合优化,其最大特点体现在以"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服务"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系统中列车、线路、控制中心等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智能性,且彼此间有着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根据智能程度的高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可分为初级、较高级和高级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三个阶段。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强信息共享、信息通讯、安全监控、调度指挥等方面的研究,以智能化用户导航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紧急救援与安全系统、智能化铁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营运管理系统、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等组成的服务框架为基础,构件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通用技术平台框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3.
廖宇  唐平 《铁道工程学报》2012,(7):67-70,92
研究目的:铁路站房有大量的旅客滞留,同时站房内设有供配电系统、建筑智能化以及客运服务、通信、信号等运输调度系统,为了保证人员、设备和运输生产的安全,必须做好站房的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本文对站房的防雷接地进行系统研究,指出设计中的关键点。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1)铁路综合站房的雷电防护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相结合的手段;(2)等电位联结是所有防雷措施中最为关键的一条;(3)综合接地1Ω的要求并不是每座建筑物都应满足。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应用及高效运维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在铁路建设、运用中的指导作用,结合国标、新技术发展情况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在标准修订过程中,以“技术更先进、功能更丰富、互联更规范、管理更便捷、系统更安全”为修订目标,重点完善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丰富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协议,增加系统性能要求,更新设备技术指标。从标准修订背景、标准修订目标、新标准主要特色、功能性能修订意义等方面,详细阐述《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推进智能铁路的建设。对中国目前承建的境外铁路建设与运营维护管理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铁路智能化趋势及现有智能化技术,提出适用于境外铁路项目的智能化系统方案,以数据中心为支撑,涵盖建造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维智能化;描述境外铁路项目智能化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数据架构,重点探讨数据中心的设计框架,可为境外铁路项目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的铁路应急通信保障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针对铁路应急通信保障的现状,综合铁路通信发展,分析铁路应急通信系统发展及需求;提出建立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设备组成、接入方式及建设要求等,满足应急事件发生后对铁路通信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铁路站区综合开发是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促进交通功能与商业功能融合发展、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铁路站区建筑综合开发面临建成后各类建筑物是否能满足设计功能要求的问题,其中振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研分析国内外对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物振动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对既有铁路振动影响的预测,提出我国铁路站区综合开发中不同建筑物振动控制目标值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连云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港口地位与运量不断提升,对城市规划、铁路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连云港地区铁路既有货运系统相对单一,规模、功能、能力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规划、工业产业布局的变化及港口"一体两翼"的发展需要。通过规划,综合分析地区货运系统的特征,提出完善货运系统布局、强化货运系统能力的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高速铁路的一般特点和对综合调度系统的要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特点,提出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功能,C S结构,中心设备和车站设备的配置思考意见,建议对该系统的研制应充分考虑中国铁路高、中速列车混合运行和既有线路、枢纽现状的特点,满足中国铁路在列车运行计划、行车调度、车辆调度、供电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安全监控调度和旅客服务的七大功能要求,满足高速铁路可用性、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铁路肩负着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使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的工作重心。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众多,其中铁路运营环境安全极其重要。我国铁路针对运营环境监测已经建设和应用了相关系统。根据监测对象和应用主体不同,阐述与综合视频、自然灾害、周界入侵、基础设施、接触网状态和列车超视距应用等相关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情况;从系统自身智能化水平提升、海量视频图像数据价值挖掘和跨系统融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系统智能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铁路货场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提出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将铁路货场打造为"智能化物流枢纽"将对村镇物流系统带来优化,阐述了"智能化物流枢纽"的概念与改造中的"卡尔多改进"内涵,对改造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造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雅安至林芝铁路独特的线路环境对信号行车指挥系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首先从雅安至林芝铁路行车指挥系统的应用需求、智能化与特殊场景的功能需求出发,分析了雅安至林芝铁路行车指挥系统应满足的技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方案与CTC3.0调度集中系统方案的对比分析.经比选与论证,推荐雅安至林芝铁路采用智能调度集...  相似文献   

13.
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运营管理、列车控制、安全、电子付费等多个角度对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日本最新提出的智能铁路系统的规划进行了全面追踪。从系统的角度规划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了以"高服务、高安全、高效率"为核心,以"先进的用户信息服务系统、铁路电子商务系统、多式联运系统、综合化的营运管理系统、先进的运输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化紧急事件救援与安全系统"为基本组成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大量开通运营,对安全监控的需求越来越多,铁路线路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对视频监控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分析铁路监控摄像机的性能要求,并对国内外夜视产品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我国铁路监控专用夜视仪的特点及要求满足《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及中国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的发展需求,回顾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历程,提出新一代轨道智能运输系统NG—RITS的定义及其具备的"系统集成化、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与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泛在化"内涵,以及"可测、可视、可控、可响应"4个核心特征,设计满足最新要求和集成最新技术的,由感知层、传输层、融合层、业务层构成的NG-RITS总体架构。提出基于虚拟相对论的轨道智能运输系统能力评价模型及关键技术体系,指出面向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技术、系统可持续性技术、系统互操作技术的NG-RITS总体战略方向和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成果,提出城市轨道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想,并探讨其中的城市轨道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在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综合化将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分析城市轨道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内涵、结构及其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是实现我国铁路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阐述铁路物流智能物联网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编码技术所涉及的编码方式以及智能识别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智能回收系统、智能信息平台的思路;论述编组技术主要内容及意义,提出一体化运输模式中大列编组、环行班列编组、站台及传送带"编组"、收发点"编组"各部分的内容及编组方法;将复用技术划分为空间复用、频次复用和时间复用,并对各复用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智能化运输组织模式;最后提出冗余技术,对线路、车辆、装卸设备等设置裕量。探索我国铁路现代物流智能物联网方案,为各项技术综合运用和融入铁路物流业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其信息化、免维护、防灾报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可视化信息、无人值守、防灾报警等系统的应用平台,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体系规范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方案专业化、应用集成化;在应用上,应着重解决其兼容性、开放性、实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铁路快货运输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从铁路快速货运现状分析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对快速货运硬件(铁路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通道,主要运输节点、运载及装卸设备)和软件(运输组织模式、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环境方案进行研究。提出铁路快速货运应依托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网的网路优势,在国家综合物流通道基础上,优化完善铁路快运通道布局,着力构建铁路快运运输通道和物流节点,满足市场对快速货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0月16日,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务段与石家庄沃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电务智能化调度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评审。该系统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可视化通信、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