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匈塞铁路匈牙利段ETCS-2级高速铁路道口控制系统的有源应答器限速和无线限速2种控制方式;计算了采用有源应答器限速的区间道口的启动距离和有源应答器的设置距离;针对道口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计算了采用无线限速的站内道口的启动距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了行车效率,可为海外道口控制系统项目及相关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铁路运营商旨在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现代运营管理策略,现代列车安全系统(如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2级与ETCS-3级)与驾驶辅助系统相结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然而,ETCS-1级仍在世界市场内全面推广。市场调查以及欧洲铁路行业协会(UNIFE)最  相似文献   

3.
目前,与同样快速发展的干线铁路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在技术标准体系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将对其进一步发展产生制约. 在干线铁路领域,CTCS-2级技术系列标准定义了应答器的设置规则及报文编制原则,同时规定了用于描述线路数据的用户信息包格式;CTCS-3级技术系列标准定义了线路电子地图(线路限速、线路坡度、应答器链接等)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4.
针对CTCS-2级线路区段,因调度集中系统(CTC)与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通信中断导致CTC系统界面上显示的列控限速信息丢失,从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等问题,对通信中断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比ETCS-1级列控系统和ETCS-2级列控系统在列车接发车进路控制的逻辑,结合CTCS-2级列控车载处理逻辑,对UU和UUS码在CTCS-2级列控系统中发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可作为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中一些特殊车站UU和UUS发码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保障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核心装备。中国的CTCS-3列控系统和欧洲的ETCS-2级列控系统具有相似的功能。介绍CTCS-3级和ETCS-2级存在差异的功能、ETCS-2系统特有的功能、CTCS-3系统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CTCS-3级列控系统是在结合中国路情和使用习惯的基础上借鉴ETCS-2级列控系统,并且兼容中国既有的CTCS-2级列控系统。为了更好的理解CTCS-3列控系统的控车模式,通过与ETCS-2级列控系统控车模式的比较,阐述了CTCS-3级列控系统控车模式的运用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应用,重点描述了ETCS-2级与CTCS-3级列控系统控车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国外资讯     
正ETCS系统的在线密钥管理系统KMS欧洲铁路为保证ETCS-2级系统的正常运营,统一定义了负责产生和分配ETCS密钥的密钥管理系统(KMS)。随着2015年12月德国爱尔富特—莱比锡/哈雷新建高速线(VDE 8号铁路)ETCS-2级系统的投入运营,德铁路网公司开始由密钥管理中心KMC承担上述任务。按照可互操作性技术规范规定,E T C S系统的车载计算机连接线路侧无线闭塞中心(RBC)的接口,由密码钥匙进行安全管理。该规范  相似文献   

9.
为填补我国关于ETCS-2级列控系统第三方验收调试技术的空白,基于匈塞高铁列控设备特点、线路开通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验收调试成功经验,针对调试流程、调试内容、调试方法等方面,研究匈塞高铁列控系统调试关键技术,建立包括实验室集成测试、静态调试、动态调试等多个阶段的ETCS-2级列控系统验收调试技术体系,为匈塞高铁的开通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虽然ETCS-1级和ETCS-2级列控系统的项目正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实施,但是许多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公司仍然认为,ETCS-3级列控系统才是互联互通列控系统的最终解决方案。应用ETCS-3级列控系统,能够进一步减少地面信号设备。列车能够自行确定自身位置和完整性,并且发送自身位置和完整性信息,因此传统的列车检测系统,比如轨道电路和计轴器,将会变得过时。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公司可以摆脱这些当下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提出一种基于纯国产信号设备的CTCS-3D级列控系统方案。为了满足与京津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该方案以国产客专CTCS-2级地面列控系统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同时满足ETCS-1级车载设备和CTCS-2车载设备的控车需求。从总体技术框架、联锁与室外信号机、列控中心与LEU、调度台与临时限速、应答器组及报文以及落物防护等方面对该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枢纽为例,介绍了枢纽列控系统方案设计时需要兼顾调度台划分、站场形式、各条线的列控系统制式及临时限速设置流程。为了实现不同线路的临时限速预告,提出了"大列控"方案,大列控方案解决了不同客运专线并站共场时的临时限速设置,以及设置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客运专线线路与未设置临时限速服务器的线路间的临时限速的预告,降低衔接站列控中心软件处理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3.
临时限速设置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方案得以迅速推广实施,其中临时限速信息被定为列控系统中车-地通信报文里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安全信息,故对临时限速设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需求。通过对既有限速设置流程方案的分析探讨,提出以临时限速服务器集中管理全线临时限速命令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荣城际、青连铁路等逐步引入青岛北站,存在既有线提速CTCS-2级区段和客专CTCS-2级区段交汇同站的情况。出现不同的临时限速设置处理方式。为此采取在青岛北站进行临时限速转换的措施,实现了既有线提速CTCS-2级区段和客专CTCS-2级区段临时限速处理的一致性,对类似工程的实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研制的TSRS-yh型临时限速服务器于2011年1月通过铁道部运输局和科技司组织的技术评审。临时限速(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TSR)是客运专线列车控制系统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功能,线路临时限速命令在调度中心通过临时限速操作终端下达后,由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集中管理,临时限速服务器分别向相关列车控制中心(TCC)和无线闭塞中心(RBC)传递临时限速信息,TCC和RBC再分别传至有源应答器和车载设备。该设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分层次设计的应用软件,能够实现临时限速命令的集中管理,具备存储、校验、删除、拆分、设置、取消、  相似文献   

16.
既有线CTCS-2级提速区段中,车站列控中心设置在信号机械室,与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CTC(TDCS)系统接口,根据调度命令、进路状态、线路参数产生进路及临时限速等相关控车信息,通过有源应答器传送给列车,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客运专线临时限速服务器工程实施实践,对特定条件下CTCS-2级列控边界转换站中既有线提速方式、客运专线CTCS-2级未配置TSRS方式、客运专线CTCS-2级配置TSRS方式时的3种临时限速运用场景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修改相应应答器组数据包或在特定范围强制固定限速的2种优化方案,有效防止了动车组在跨越不同临时限速设置方式的区域时发生超速和制动的风险,可作为存在上述特定场景工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临时限速对列车运行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限速是指线路固定速度以外的、具有时效性的限速,包括施工、维修引起的计划性限速和自然灾害、设备故障引起的突发性限速等。从临时限速设置方式入手,着重研究车载设备对临时限速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算法,通过ATP仿真模拟曲线图分析出临时限速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CTCS-2、ETCS-2和CTCS-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不同特点,在CTCS-2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满足200~350 km/h列车运行速度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235).CTCS-235系统利用CTCS-2系统设备,通过增加轨道电路列控信息、改变闭塞分区设置等方法,解决了满足300~350 km/h列车运行控制信息量和列车安全追踪间隔问题,实现对200~350km/h列车安全控制.同时,CTCS-235系统克服了ETCS-1点式系统实时性较差的缺点;避免了CTCS-3系统由于轨道电路传输信息和GSM-R传输信息不兼容,造成ETCS-2 与CTCS-2兼容性实现复杂等问题.CTCS-235系统结构简单,兼容性好,便于实现,成本低廉.本文阐述CTCS-235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满足300~350 km/h列车控制信息量、闭塞分区设置、兼容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关键技术.将CTCS-235系统的性能和特点与 CTCS-2、ETCS-1和CTCS-3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袁娟 《铁道通信信号》2011,47(12):20-22
在高速铁路路网形成之前,利用既有线、提速线路构成动车组的运行网,实现高速铁路与既有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是目前迫切的运输需求。以改造工程量最少为前提,从既有线CTCS-2级适应300~350km/h动车运行必备的条件和既有线CTCS-2级临时限速设置原则进行升级改造的必要性2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改造方案。该方案已在陇海线西宝段列控系统改造工程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