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官洲河特大桥防撞设施设计实例,分析了桥墩防撞设施的基本要求,对我国常用的防撞设施作了性能比较,并对不同防撞设施进行了经济比较,提出了适用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该桥主墩钢套箱设计情况:主要由类似船舶结构的多室构造套箱和套箱与桥墩间的橡胶弹性缓冲层构成,具有吸能好、占空间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灌河特大桥是连盐铁路跨度最大的特大桥,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保证铁路和航道内运输安全,根据《新建连盐铁路灌河特大桥通航净空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需要为灌河特大桥水中桥墩设置防撞设施。本防撞设施为阻尼消能钢结构复合材料结构,防撞设施自身强度高、抗撞能力强,且美观大方、与环境协调,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通过对钢浮体防撞设施加工制造和运输安装进行技术分析和研究,总结一定施工经验,为后续新建桥梁和既有线桥梁配加防撞设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分析防撞限界架撞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研改,增设预警设施,有效解决防撞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五强溪沅水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浅埋式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拱桥,提出基于我国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桥墩防撞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对该桥的桥墩防撞安全性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桥墩加固方案.采用三维实体单元来模拟基础加固后新老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同时考虑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按完全粘结与滑动2种情况建立计算模型,对桥墩防撞加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亦可供同类桥梁加固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成  王平  饶武 《高速铁路技术》2011,(z2):273-276
为保证不停站通过列车、停站列车不致因意外脱轨冲撞股道间柱体而对站房、雨棚、天桥等造成灾难性破坏,文章针对福厦线厦门西站内股道间柱体的分布情况,提出其股道间应采取相应的柱体防护措施.通过对各种防护方案的分析得出: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宜采取双重保险的防护设施,推荐采用护轮轨加护轮墙的柱体防撞设施;到发线间推荐采用设置单(双...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不锈钢双层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进行评估和试验验证。根据美国CFR标准49章238部分的评判准则,提出3种防撞柱弹塑性试验方案,并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行比选;对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设计并进行弹塑性冲击试验,测试冲击速度、反弹速度和防撞柱各垂向高度的位移,并计算吸能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并与评判准则进行对比,表明防撞柱设计满足所有设计要求;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对防撞柱有限元模型及建模方法进行校验,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信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城轨车辆耐撞性设计原则基础上,以某城市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技术,证明了多级吸能防撞区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5级吸能防撞区模块化设计;并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仿真计算结果,论证了只有进行匹配性的吸能结构设计,才能够在碰撞中达到有效缓冲吸能,防止爬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桩基础桥墩基底摇摆隔震中,提出1种增加柔性耗能防撞装置设计方案.当罕遇地震发生时,桥墩在与基础分离处发生摇摆,与设计的防撞装置发生碰撞,延长了系统的撞击时间,使撞击力下降.利用多个钢绳柔性防撞圈同期作用的动态有限元方法,建立适当模型,并对防护围刚度分3种情况进行讨论.发现在撞击防撞装置的过程中,前期为部分防撞圈发挥作用,后期为全部防撞圈发挥作用,并且“同期作用历时”越短越好.分析结果表明,降低防撞构件的初始刚度,可延迟最大撞击时间,同时可减小最大的撞击压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有轨电车非完全封闭运行环境和司机目视人工驾驶给有轨电车的运营带来许多安全隐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研究了轨道交通列车防撞研究现状,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及有轨电车列车防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现代有轨电车主动碰撞防护预警系统方案,将有轨电车线路状态、列车运行状态与列车运行前方环境信息进行整合,应用车车通信技术、信息融合处理、碰撞检测逻辑、防护预警策略,实现有轨电车的主动碰撞防护预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铰接式动车组司机室结构设计和能量系统配置方案,并对组合吸能元件进行碰撞试验验证。根据EN 15227标准中C-I类车辆要求对车体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的防撞性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现阶段轨行施工车辆作业特点及研制轨行施工车辆防撞报警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轨行施工车辆防撞报警器的设计原理,相关技术条件及试验情况,结合轨行施工车辆防撞报警器的工程应用实例,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轻列车在隧道内脱轨后引发的灾害,提出了一种设置于隧道内用于抵挡高速列车脱轨后撞击的新型防撞系统。该系统由W梁、W梁连接件、吸能块和钢管混凝土防撞墩组成。为了研究新型防撞系统的适用性,建立了列车-防撞系统-隧道耦合模型,计算得到在不同撞击角度和撞击速度下列车撞击力时程曲线,分析列车撞击力峰值与列车撞击角度、速度的关系,最不利工况下车头的横向速度、位移时程曲线,以及撞击后列车与防撞系统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列车撞击力随撞击角度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撞击角度变化对撞击力影响较大;新型防撞系统可以抵挡列车的撞击作用,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并且受到撞击后整体结构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既有行人流线网络法中实结点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模型,并将改进方法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行人设施布置优化方案。利用流线饱和度、设施最大拥堵面积等指标分析了原方案及3个优化方案在多种客流工况下的客流适应性,并给出了推荐方案。对推荐方案的客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行人流线网络法能够有效评价行人设施布置方案,且在车站行人设施布置方案的局部及整体调整时,行人流线网络法较行人流微观仿真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船桥碰撞事件时有发生。现有规范中撞击力计算公式通常只考虑船舶质量和速度,对刚度考虑不足。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LS-DYNA进行仿真模拟,以不同的钢板厚度反映刚度变化,分析船舶结构和防撞装置刚度变化对撞击力以及碰撞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船舶的动能主要被防撞装置和船舶结构通过塑性变形吸收,防撞装置相对刚度越小,其吸收的碰撞能越大;最大撞击力主要受船舶结构和防撞装置二者刚度较小者的影响,船舶结构刚度相对较小时,最大撞击力随船舶结构刚度的增加而增加;防撞装置的刚度较小时,最大撞击力随着防撞装置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进行桥梁防撞设计和验算时,除要考虑船舶刚度的影响外,还应根据通航水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撞装置钢板厚度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目前,在建和已建的公路上跨铁路的公路桥比较多,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拟建和规划的上跨公路桥也在积极准备和报批,同时新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需要下钻既有公路。公路上跨高速铁路桥梁的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到桥下高速铁路的安全,本文针对新建上跨公路桥和高速铁路下钻既有公路桥的防护措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工程措施安全可靠,可实施性强。研究结论:(1)设计荷载根据实际道路通行情况宜适当提高,防撞等级宜采用最高SS级;(2)防抛网形式可根据公路桥所在位置确定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形式;(3)既有公路桥防撞防抛改造可根据工程实际重新更换,或采用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的刚架桥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因半独立路权的运营方式使其与其他社会车辆相撞的事故近年来频频发生,有轨电车防撞系统成为保障现代有轨电车安全运营的重要设备。在分析比较传统防撞系统的方式方法后,根据现代有轨电车实际运营环境特征,结合卫星导航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和目标跟踪算法的低成本组合定位雷达防撞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防撞系统在结合组合定位模块数据后可有效判断列车当前行驶的危险区域范围,降低单一雷达防撞系统的误报警率,及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高防撞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更好的保障有轨电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列车防撞事件,找出防撞事件的七个诱因,提出加快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条件、加强宣传严格执法、建立健全路地联动机制、增设防牛桩等减少防撞事件对策,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有轨电车防撞性能提高后,为适应车体强度要求,其下部铰接装置和贯通道折棚需重新选型与设计.文章提出了一种能适应单车型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具有超大通过空间的单铰接贯通道方案,并分析了其在恶劣工况及线路条件下的运动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行人设施布局方案快速生成方法的技术流程;详细阐述了该方法 4个模块(初始准备、初始方案生成、方案修改和行人设施空间)数据文件更新的内容及实现方式,其关键是基于BIM技术,利用坐标和角度这2个主要方位参数,完成行人设施布局方案的快速生成。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这种行人设施布局方案快速生成方法,不仅能提高方案生成的质量,而且还能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大型养路机械车辆作业防撞系统是一套辅助操作人员进行车辆间位置判读并自动进行防撞预警的作业安全防护设备。作业防撞系统通过GPS定位、激光测距、轮径脉冲计数等手段实现车辆的位置定位及相互距离判断,通过数传电台及4G网络模块实现车辆通信,将车辆间相互距离的实时监测及当前车辆速度经过防撞模型算法处理,得到车辆的碰撞预警信息,实现大型养路机械车辆防碰撞预警功能。系统在现场测试中可实现60 km/h的车速下,提前1 min以上进行车辆碰撞预警,有效保障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