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运用挖掘机开挖处理基床病害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基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产生各种类型的永久变形,形成基床翻浆冒泥、下沉和外挤变形等基床病害,必须及时消除,才能确保线路状态良好。我国传统的采用人工换填的作业方法处理基床病害,已逐渐无法满足现在快速重载的运输条件。介绍运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配合处理基床病害施工技术,总结该整治路基病害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施工天窗、限速条件等,更好地发挥其在整治铁路路基病害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集通铁路既有线路路基、基床下沉,基床板结,路基冻涨等路基、基床病害类型和产生机理,提出基床下沉外挤、路基边坡溜坍、路基与基床板结、路基冻涨等路基病害整治措施;提出强化基床表面、改良基床土性质、设置封闭层和疏导地下水等基床病害防范措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路基电缆槽由于布设位置、结构设计、施工等原因易发生横向排水困难,使地表水下渗基床,从而引起基床积水、翻浆、冻胀等路基病害,影响铁路安全运营。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明确了电缆槽导致路基病害的演化规律,指出电缆槽及其与基床表层间离缝为地表渗水的便利通道,电缆槽埋设位置阻碍了基床积水及时排出。为降低电缆槽对路基的影响,避免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提出了新的电缆槽布设方式和结构设计方案,为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结构优化及病害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运量的增加和列车提速,对铁路路基强度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由于铁路基床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线路几何尺寸经常变化的现象,铁路工务部门投人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提出了许多整治路基病害方法,如基床换填法、石灰桩、水泥桩和复合地基法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正在全路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基床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和基床病害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已有的基床加固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目前铁路运输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材料在京九线桥头路基病害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既有线路桥过渡段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洪汛期间通常会发生路基下沉和桥梁护锥、翼墙变形损坏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京九线桥头路基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路基本体填料为粉砂土质,加上施工时压实质量不达标。介绍一种通过泼洒P.P.T高分子材料封闭基床的技术措施,以达到彻底整治桥头路基病害的应用案例,该技术措施对整治区间线路路基病害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6.
陈奎 《广西铁道》2010,(1):11-13,16
针对原有线路基床病害整治利用人工开挖道床和路基,存在施工费时长、使用劳力多、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对运输生产干扰大等问题,采用结合换碴大修整治基床病害的施工方式。介绍了该施工方式的机械设备组成、施工作业准备、施工流程、注意事项。实践证明,结合换碴大修整治基床病害,提高了线路基床病害整治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效保证了施工及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铁路正朝着重载、高速方向发展。在铁路建设和运输生产过程中,铁路路基基床的损伤越来越大,基床病害也越来越多,基床病害的原因也在不断增加,变化万千。面对这种情况,铁路路基基床的病害整治手段也应在不断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结合芜湖市铁路路基状况,详细分析路基基床病害并合理进行整治,可对今后铁路建设和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铁路正朝着重载、高速方向发展。在铁路建设和运输生产过程中,铁路路基基床的损伤越来越大,基床病害也越来越多,基床病害的原因也在不断增加,变化万千。面对这种情况,铁路路基基床的病害整治手段也应在不断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结合芜湖市铁路路基状况,详细分析路基基床病害并合理进行整治,可对今后铁路建设和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路基基床下沉、外挤变形,是较为常见的基床病害,它的发生,使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及费用倍增。变形严重时,致使线路慢行、封锁甚至威胁行车安全。以往常采用换填片石、黄砂,切路肩等措施,随着运量轴重和密度的增大,以及行车速度的提高,上述措施在既有线上应用,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对运营干扰大,使用周期短,故而探索采用新的整治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重载的新形势下,利用铁路路基橡胶合成纤维土工布,采用大机抛床中修同步铺布的施工方法处理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朔黄铁路重载路基基床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朔黄铁路重载路基基床加固技术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现场试验方案。通过肃宁2.8km的现场试验验证,制定了肃黄段特殊土和特殊条件下重载铁路路基施工方案。所完成的路基,经近5年的运营和雨水冲刷、大暴潮的侵袭考验,基床稳定,未发生基床病害,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重载铁路上首次采用获得成功并在黄万铁路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重载铁路路基荷载特征和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近年来,重载铁路因其经济性较好在我国广泛建设,重载铁路路基基床承受重载列车动荷载作用较大,为了更好地分析重载铁路动荷载对路基病害诱发的影响,进一步优化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厚度结构设计,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对道砟厚度、基床表层厚度、基床表层模量、轴重等因素对重载铁路路基动应力特征和基床范围内动应力的传递分布影响进行仔细的研究。研究结论:通过数值计算和与既有重载铁路实测动应力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路基中竖向动应力随着轴重、道床厚度、表层厚度和表层模量的变化规律为:路基基床中的竖向动应力随着轴重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道床厚度增大而减小,而基床表层模量和基床表层厚度对竖向动应力影响较小;(2)重载铁路30 t轴重相对于普通铁路23 t轴重增加约30%,而增加道床厚度可显著减小其动应力,50 cm较35 cm道床厚度各部位动应力减小约20%;(3)计算得出重载铁路路基动应力的合理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为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厚度结构设计提供了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深入分析降雨入渗诱发铁路路基病害的内在机制,采用非饱和渗流数值计算理论,考虑基床填料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含水率敏感性,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路基降雨入渗深度、饱和区、含水率、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论:(1)降雨入渗条件下水分在基床表层内迁移,难以透入基床底层;(2)降雨入渗导致基床表层平均竖向回弹模量值降低,基床底层平均竖向回弹模量值影响较小;(3)当日降雨量增长到25 mm时,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交界面出现水分富集,易软化而引发基床局部塌陷、不均匀沉降和层间接触面剪切破坏等路基病害;(4)通过研究得出基床表层裂缝渗水区域和基床底层底部是路基排水及养护维修重点;(5)本文成果可为铁路路基防排水设计和养护维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断增加的列车动荷载与排水不畅是导致重载铁路基床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认识其变形规律对提高重载铁路长期服役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包神铁路瓷窑湾站病害段基床部位取土样,基于单线法对土样进行动荷载作用下的湿化试验。试验确定了湿化作用下土体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及软化指数关系,同时分析了浸水作用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土体动力湿化作用下的修正Iwan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在动应力增加情况下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重载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基床土体变形,并对评价既有线路开行大轴重列车的适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路基病害成因分析,比较了基床换填、粉喷桩和土工防水膜3种路基病害整治技术措施,认为采用土工防水膜整治路基病害可行,适合工务段铺设,并具有质量轻、整体性好、便于运输等特点。针对现场铺设土工防水膜,制定了技术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步骤和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土工防水膜整治路基病害,能使线路高程达到设计要求,路肩达到标准宽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底层病害整治困难的特点,对目前常用的病害整治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提出路基基底纵向水平加固技术。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路基基底纵向水平加固前后轨道、路基的垂向位移和垂向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载铁路出现病害后基床底层位移可达2.5 mm,应力可达175.56 k Pa;基床底层纵向水平加固效果显著,能够减小路基轨道的位移和应力,改善基床底层受力。  相似文献   

17.
孙德明 《铁道建筑》1996,(11):20-22
介绍南阳工务段通过实践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铺设土工布是整治基床翻浆冒泥病害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推荐架空线路进行铺设施工的方案,详细介绍铺设施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承隆铁路部分线路因双峰寺水库的建设需要改建。改建内容分为线路改线和既有线路基改造。线路改线段方案结合铁路运营条件、矿区影响、施工工期、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路基改造段结合库区浸水路基情况,分析了既有路基病害、运营安全、养护维修、工程投资等影响因素,推荐了安全可靠、综合效益佳、可实施性强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路基受列车荷载及自然条件的影响,易产生病害。根据我国已建高速铁路路基病害情况,分析了路基基床病害中翻浆冒泥、基床下沉、外挤等现象的形成机理;指出了目前高速铁路路堤边坡及路堑边坡在施工方法、防灾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剖析了造成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刚度差异、地基基础不良、压实质量不足、施工计划安排等方面,并提出预防及治理路基基床病害、边坡冲刷溜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措施,这些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沙河铁路框构下穿既有石太铁路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措施介绍,阐述了既有线铁路框构顶进施工过程的施工工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关键卡控环节。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防护桩开挖、线路加固、框构顶进、加固体系的拆除、阶梯提速,线路恢复等方面的工作。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施工任务,同时确保在线路设备运行安全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