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及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从工程经济性、实施安全性、后期使用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如何与城市综合管廊结合设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和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论:(1)分析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建设特点及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得出结合设计研究的意义;(2)西安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工程,从规划布局、道路改造优化、建设综合管廊、预留地铁路径和地下开发空间一体化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地铁过街和地下管线的突出问题,提升了城市地面景观;(3)介绍管线入廊原则,规范了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标准;(4)总结出地铁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设计的多种布局模式,对增强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城市发展中对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和改善地面景观环境的要求,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同步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实现综合管廊节点与地铁车站出地面口部整合设计。整合设计避免地下空间利用出现矛盾和相互干扰,有利于美化城市景观、增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首先梳理综合管廊节点、地铁车站附属设施分类,根据分类将管廊节点与地铁车站附属设施进行组合。通过分析各口部功能,初步得出48种口部组合方式。在统筹考虑组合方式对通风功能及人员进出功能影响的基础上,最终提出4类、共14种整合思路,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整合优势。研究成果能够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新兴的市政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迎来了综合管廊的建设热潮。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避免传统直埋管线检修引起的道路反复开挖,有效缓减交通拥堵、节省投资的同时,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依托郑州航空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着重论述了管廊与规划的契合性,介绍了总体设计、监控中心选址等设计要点,并对节点设计、附属设施、结构设计等作了简要说明,可为相关工程人员在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综合管廊二维设计过程中,常因管廊内管线复杂、多层交叉而出现设计困难,加之综合管廊设计立体性突出、附属设施复杂、地下交叉繁多等特点,使得传统二维设计难以应对各种挑战。基于BIM的三维设计不仅流程高效,而且设计准确,能够迅速提高设计质量。本文以某高铁新区某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为例,利用基于BIM的鸿业综合管廊设计软件(Revit)进行优化设计,重点探讨了管廊交叉井室等节点的三维设计,以期为其他管廊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新型工程,由于涉及多专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难度大、专业不协调等诸多困难,加之工程设计分人员、分专业进行。传统的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设计冲突、设计管理无序、施工图出图效率低等难题。在BIM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的大数据时代,有必要在工程前期、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施工,及早发现、解决各种缺陷与不足。在吕梁市新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BIM技术在施工现场布置方案优化的应用、BIM技术与理正软件在深基坑施工中结合应用、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主体施工中的应用等,解决了狭小空间内场地布置方案优化、深基坑安全及稳定性的探索和综合管廊各专业协调不一致等问题,可快速有效地复核设计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6.
明挖法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要施工方法之一。该文以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横江大道段地下综合管廊为例,阐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明挖法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管廊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其中着重研究并阐述了深基坑施工中的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基坑降水方法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并总结了富水环境下管廊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及其效果分析。为后期工程顺利实施做好铺垫,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以成都天府新区汉州路北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运用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开挖方案的基坑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支护建议。研究结论:(1)成都天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洪坡积层和砂泥岩互层,汉州路北段长1 390. 88 m,设计三种舱类;(2)汉州路北段管廊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9. 3 m,位置为K 0+40,管廊类型为两舱管廊,截面尺寸为7. 6 m×3. 8 m,宜采用两级放坡方式开挖,下级边坡高度5~6 m时整体稳定性最好,黏土区最优放坡坡率为1∶1. 5,全风化基岩区为1∶0. 75,中风化基岩区为1∶0. 3;(3)对于局部工程区不满足放坡条件者,建议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长度4~6 m、间距1~2 m可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4)本研究成果可为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建轨道交通工程与新建城市管廊衔接共建设计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城市即将开始大规模建设综合管廊和城市轨道交通,以解决传统市政管线敷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城市的拥堵问题。而如何有效避免对城市主要道路反复开挖、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广大设计者面前。针对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共建的问题,分析两者各种衔接方式,通过从工程投资、可行性、灵活性等方面出发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找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如何与综合管廊有效衔接的可实施方案,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浩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1):106-112
以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综合管廊为例,探讨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协同设计的优势与问题。首先按照集约适度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调整舱室布局、优化管线安装检修空间和检修通道的方式进行优化标准断面设计;然后通过对综合管廊通风间距及逃生口的创新设计,减少通风井及地面逃生口数量;最后利用施工竖井整合通风口、吊装口、逃生口、出入口等地面构筑物,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舱室布局、管线安装及检修空间,管廊断面面积得到有效缩减;通过对通风间距、逃生口的设计优化以及对地面构筑物的整合,减少了对城市景观的不利影响,为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协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深圳市南山区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为例,结合城市更新、地铁车站、综合管廊、路面改造等多个方面同步设计,从城市全局角度考虑地下空间问题,利用众多创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以实现地下空间与地铁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铁明挖车站与城市综合管廊共建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又可节省工程投资。文章以深圳地铁16号线六联村站建设工程为例,对地铁车站明挖附属结构上跨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予以详细描述及分析,探讨地铁明挖车站与综合管廊共建的开挖方式、结构共用方式等,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宁波市鄞县大道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结合地铁建设同步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适用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结合设计、同步实施必要性强,地铁车站、区间与地下综合管廊结合方案技术可行,并可节省投资,提升效益;结合方案的不同组合可适用于不同现状的城区,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13.
地下综合管廊是市政管线集约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钢管桩用于地下管廊的支护,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环境安全可靠、环保、灵活、经济等优点,但其抗弯刚度有待明确。本文结合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管廊项目,通过对3根直径1 000 mm、壁厚10 mm钢管桩的现场监测数据和设计计算值进行对比,发现桩内土塞可以增大钢管桩的抗弯刚度,较空心钢管桩幅度提高3%~5%,可作为设计时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为例,全面梳理地铁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关系,并按建设时序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各种条件下处理地铁与管廊工程的协调方案,从地铁区间、车站附属以及车站主体3个方面提出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实施的解决方案。综合管廊与地铁区间相交时,地铁设计在纵向上加大埋深;与车站附属相交时,根据建设时序选择双方上下层关系;与车站主体相交时,根据建设时序选择合建或者绕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综合管廊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建设当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调研分析,从综合管线的布置原则、入廊分析和综合管廊的通行性、共舱性、断面设计、平面布置、关键节点等方面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廊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中的电力、通信信号、火灾报警系统(F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信息、消防、给水等管线可纳入综合管廊;为检修及维护方便,综合管廊断面多选用矩形断面,并需设置通行通道;设计和施工中需重点关注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地下综合管廊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地下空间,是未来城市市政管线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主要采用明挖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且投资较高。随着盾构法在隧道建设中日益广泛的应用,探索将小直径盾构推广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在降低工程实施难度、降低综合投资等方面有着可观的优势,但必须针对综合管廊建设的特点,对小直径盾构隧道在管片结构规格、盾构机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适应性研究,以期形成一套适用于综合管廊的盾构规格标准。研究结论:(1)利用小直径盾构修建综合管廊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2)针对通用管线和专用管线,可以确定综合管廊小直径盾构的内径采用4 100 mm是经济合理的;(3)以项目所处的工程地质和周边环境情况为依据,确定了中心支撑的辐条式土压平衡盾构机;(4)采用壁厚300 mm、环宽1 000 mm的盾构管片,在满足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的同时,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平面和纵断面线路;(5)该研究成果可供采用盾构法修建综合管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合管廊作为近年来国家所提倡建设的基础设施形式,具有集约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等特点。可以有效地保障城市的产业稳定高效地运行及城市市政管线的安全运营,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由于综合管廊普遍位于城市地下,为保证综合管廊正常使用,根据所处城市水文环境对综合管廊提出不同的防水要求,并使用相适应的防水措施来保证综合管廊的正常使用。根据项目实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自身抗渗性能受水灰比、骨料粒径、混凝土密实度以及后期养护几方面影响:水灰比以小于0. 5为佳;骨料粒径在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选择粒径相对较小的骨料以尽量减少孔隙率;混凝土良好的密实度也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混凝土后期良好的养护可以有效地避免结构表面干缩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迅速,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管线改移问题,很多工程因此严重影响工期,另外地下管线的维修及更新换代经常导致地表重复开挖施工,影响交通和环境,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修建综合管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边坡偏压作用对综合管廊深基坑的影响规律,合理设计基坑支护结构,基于平潭综合管廊项目,针对原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撑拆除工序繁琐等问题,将其优化成钢管撑。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地下综合管廊内支撑优化前后的基坑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地表变形受高边坡偏载效应影响显著;相较于原设计,优化后的围护墙侧移、周边地表沉降和支撑内力的变化量较小。现场监测表明,优化后的内支撑能满足基坑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不仅节约了造价,也加快了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都属于重大市政地下工程,但传统项目建设中各自为政,造成地下空间建设混乱,重建性差。因此,两者的共建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地铁为例,对两者的共建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对先期建设地铁情况下的管廊建设预留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在共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