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电务设备种类繁多,各系统相对独立,设备信息共享不充分等情况,提出以信号设备履历、监测检测、检修维护等系统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设备统计平台,将多元化的数据整合统一,经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实现信息共享,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对开展铁路运输设备精细化管理与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信号设备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提升铁路信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号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技术的提升,信号设备及轨旁基础设备的维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维护支持子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运营维护需求,为此提出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方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维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信号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维护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和分析,实现信号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维护数据智能分析、健康管理、智能维护等功能,从而提升信号系统相关设备的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与发展,通过运用大数据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手段,实现对电务设备维护工作的超前防范,提升电务系统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GYK设备远程监测维护系统的设计和结构,通过远程实时监测GYK设备工作状态、运行数据、轨道电路信号、数据版本等信息进行分析预警,对于实现GYK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GYK设备维护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修需求,构建了基于信号动态检测数据,以检测数据存储管理、检测闭环管理、检测数据历史对比分析和关联综合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列控设备维修支持系统。对该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铁路信号设备设施技术状态的实时采集与监控管理,满足铁路信号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分析、呈现的多维业务需求,在分析铁路信号系统现状及信号大数据平台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铁路信号设备设施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简称"信号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技术方案。信号大数据平台将实现信号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系统的掌握全路信号设备设施工作状态及运用情况,并向运维人员提供故障报警、预警和状态评价等多维可视化的大数据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铁路电务部门主要依靠人工和机务故障报修系统的提报信息,对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车载设备进行维护,但无效及误报信息较多,无法满足当前车载设备的运用保障需求。针对该问题,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利用EOAS实时回传的车载设备运行数据和图像信息,通过通用故障建模、大数据技术、图像识别,智能分析运行状态变化,实现EOAS车载设备健康状态在线实时监测、关键部件的故障报警及预测、EOAS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管理,为设备日常运用、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和预防性维修,把当前被动的故障处理转变为故障预防管理。该系统投入运用后,对相关设备维护人员的知识储备、经验能力、熟练程度等要求大大降低;与原人工检测作业对比,检测耗时大幅缩短,有效提升电务部门的设备维护效率和质量,保障了车载设备的持续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推进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传统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改变.研究通过BIM技术构建铁路信号运维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同步、共享设备的数据信息,三维可视化漫游浏览、设备台账、设备履历、设备故障、历史维护等静态属性和动态数据信息的查看,实现铁路信号工程设备数据的集成化、可视化,对铁路信号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作出判断、预警和...  相似文献   

9.
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由维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组成,测试工作包含在维修、中修、大修之中,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电务部门实行计划定期维修方式,它是一种事后维修方式,存有二大弊病:设备失修和过剩修。  相似文献   

10.
实现信号设备状态修,是电务设备维护的最终目标。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微机监测系统功能,以微机监测系统信息为基础,科学指导信号设备维修。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铁道通信信号》2014,(12):93-94
2014年11月12日,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维护技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主办,目的是为提高高速铁路通信信号运营维护、安全管理水平,创新维修体制,完善维修手段。来自铁路电务系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厂家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征集论文49篇,编入论文集。会上,共有11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内容涉及维护管理与维修模式、维护手段、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会代表还就大会交流的内容,踊跃提出问题,深入探讨。会议认为:应提前介入高铁建设,统筹部署,强化作业控制;提高高铁电务设备维护质量,加强故障排查和处置能力;规范化管理,提倡联合跨局分析机制;发挥电务调度指挥中心的作用,实现电务设备监测分析智能化,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2.
因对信号设备使用寿命评估不准确,导致现场信号设备超期服役现象时有发生。结合当前信号设备现场实际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影响铁路信号设备使用寿命因素。基于模糊理论将影响信号设备使用寿命的各个因素量化,以此确定相应设备使用寿命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从而实现对设备使用寿命的评估。以计算机联锁系统上位机电源模块为例,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与现场数据一致,所以现场维修维护人员可以参考该评估方法,对相应信号设备制定合理维修周期,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广泛运用,积累了大量的电气特性、继电器状态等设备运用数据,而目前在维修作业过程中仍需人工调阅数据,受限于作业数量大、盯控不及时甚至失误,难免会出现漏检、漏修甚至假维修的情况。为此,结合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数据、作业卡控系统数据、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数据等,对维修作业盯控的自动化、智能化进行研究,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设备安全隐患。通过对设备报警、运用次数的统计,进行作业留痕分析;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对作业前后设备的电气特性曲线、道岔动作电流/功率曲线进行匹配,分析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不同网络间的安全隔离,满足网络等级保护二级的要求。经过现场一年多的运用,有效避免了漏检、漏修和假维修等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存在安装分散、运行数据不集中、维护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在铁路局进行STP数据中心建设,通过终端登陆数据中心,能随时随地进行STP安装车站查询、远程数据分析、设备巡视等业务,实现STP设备远程运用维护分析、远程数据存储备份和大数据分析,减少管理人员因设备分散管理难度大,数据分析不及时,终端数据丢失等问题无法进行故障分析的情况,保证STP设备的正常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15.
龚利  刘波 《中国铁路》2021,(1):67-73
为了实现对机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促进设备安全运行,通过分析机务设备维护管理策略,设计1套基于EAM的机务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包括机务设备信息管理、库存动态管理、维修管理及质量分析等功能.按照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和预见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对铁路机务设备维护管理现状进行探讨,跟踪、管理机务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并给...  相似文献   

16.
以重载铁路固定资产投入、运营成本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BIM、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工务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对设备从上线、运行、维护到更换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闭环管理,以提升工务设备全寿命周期价值为出发点,实现工务设备管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检养修和掌握全局转变。工务设备智能运维系统提供了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检测监测一体化管理、状态评估与预测决策和安全生产管理功能,实现了工务设备相关数据的归集、管理、治理和分析应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以及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状态趋势预测、辅助维修决策分析等多方面的服务。该系统的研发顺应并促进了重载铁路数据管理专业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的智能运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北及西南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多以隧道为主,因隧道地段的信号设备维护极为不便,信号维护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设备维护地点,易造成列车运行安全的风险。以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及兰州铁路局高速铁路维护管理模式为研究基础,提出信号设备综合维修平台技术理念及"动态修"、"以换代修"的新型维护体制,解决山区铁路隧道群地段的信号设备维修、维护问题,同时补充和完善既有高速铁路维护制式及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设备管理现状,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建立设备管理"大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管、用、养、修"状态,加强设备精准管理,通过信息数据实时分析,优化设备资产配置,充分挖掘设备潜能,有效提高设备资产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描述和分析总结了JR东日本的新干线信号通信设备的维修管理体制.对维修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组织结构、主要任务,以及信号通信系统的中央信息监视系统和维修作业管理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对我国客运专线的综合维修管理体制的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为电务段安全生产、实现信号设备预防修提供了技术支持。探讨保障微机监测系统稳定运行的维护方法,并结合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论述充分运用监测信息,分析、判断信号设备隐患和故障,指导电务日常维修,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运用质量,实现信号设备预防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