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参与客运专线站内轨道电路及电码化调试,阐述了高铁站内轨道电路及电码化联调联试的方法、顺序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站站内气流流通路径复杂,内部的热压风作用明显,且当列车高速越行通过车站时,引起的活塞风会影响乘客的舒适性及站内空调系统的运行.对京张高铁冬季运营初期长城站站内各处的速度和温度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站内气流流动和温度分布规律.实测结果表明:冬季站内外温差大,且隧道埋深较深,热压作用强,流经车站内的风为...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冬奥会)京张高铁旅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全行程智慧信息服务,提出以人脸识别、出行服务推荐、服务信息推送、站内导航为主要内容的京张高铁全行程智慧出行服务构想;重点围绕进出站闸机人脸识别检票、全方位站内导航服务、基于旅客行程智能化消息推送服务3个典型应用场景,对基于MTCNN模型的人脸识别、行程服务信息采集与融合、出行服务信息推送、站内导航底图绘制、车内蓝牙i Beacon定位装置部署、指纹定位、基于A*算法的站内导航等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更好地满足旅客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有助于改善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推动京张高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目前高铁快递在站内的人工搬运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结合高铁站内的通道特点提出采用动态稳定性算法对高铁快递搬运车的初速度可行范围进行逐步确定。首先根据质心位置的变化规律确定搬运车底部履带齿轮的半径大小,对快递搬运车在攀爬台阶过程中的单点、双点接触进行相应的受力分析,建立动态稳定性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高铁快递搬运车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通过东孝站、塘雅站和东孝线路所、塘雅线路所分别接入金华地区既有浙赣线和沪昆高铁,因上海铁路局对局管内行车调度台的设置优化调整,引起东孝站内金温正线临时限速无法下达问题。针对此问题进行3种技术方案探讨,提出最终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东孝站内临时限速功能。  相似文献   

6.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地下站隧—八达岭长城站是一个大跨度洞群集中的地下暗挖车站,具有埋深大、防灾疏散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地下站隧智能展示管理,通过突破面向运营管理的站隧信息模型一致性表达、站内特定设备三维重建、深埋复杂空间虚拟场景构建及地下候车空间隐蔽工程的可视化表达技术,实现了京张高铁地下站隧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智能展示与基于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的隐蔽工程展示,构建了与站内实景空间一致的虚拟仿真场景,为旅客提供虚实交融、感知交互的出行体验服务,同时为现场工作人员在站内开展可视化综合维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10近期,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着力创新快运产品,在铁路春运重点地区24个高铁站推出便民托运服务"高铁顺手寄",让旅客体验更美好。"高铁顺手寄"由中铁快运公司携手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可为旅客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站到门"托运服务,目前在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24个高铁站开通。在开通服务的高铁站,旅客的个人物品、站内购买的土特产品及不便携带进站上车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铁客运组织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广州南站通过建设生产信息集中化、作业过程可控化、组织指挥一体化、应急处置智能化的综合指挥中心,科学高效地组织旅客运输,进一步提升车站科技装备水平.站内各客运岗位人员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增强各部门协同能力,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客运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铁车站内股道间电磁信号邻线干扰防护是列车安全运行控制的要求,两线间互阻抗是邻线干扰的重要参数。对高铁站内轨道电路邻线干扰较为严重的工程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定量分析站台基础设施结构钢筋差异带来的电磁环境影响;推导相邻轨道电路互阻抗表达式,并对影响互阻抗大小的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在某高铁站对两轨道电路互阻抗进行现场测试。仿真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均表明:站台内钢筋的存在,使相邻股道间互阻抗增加,且互阻抗增加量随工作频率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1范围本标准确立了铁路站内道口信号的基本原则。本标准界定了铁路站内道口信号相关的术语。本标准适用于160km/h以下的铁路区段的铁路站内道口,是研究和设计站内道口信号及邻近车站的区间道口信号由站内通知部分的技术准则。该道口信号设备是在铁路道口处设置的一种安全防护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国内外室内定位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在铁路车站内基于iBeacon实现定位、导航,构建站内导航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iBeacon的指纹匹配定位算法,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融合多源系统异构数据,提出并设计了站内导航系统总体架构、逻辑架构及网络架构。设计了站内导航系统的功能,满足了旅客在站内对位置服务的需求及对站内外导航接续服务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为铁路车站工作人员提供了站内商业智能分析。通过系统的建设能够解决旅客在站内“迷路”的难题,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改善客运服务质量,降低客运服务成本。  相似文献   

12.
在动车组运行中,牵引电流从接触网由受电弓流入机车,再通过机车的泄流轮对流入两条钢轨。随着多种新型动车组(CHR系列)在国内高铁线路投入运营,在一定外部条件影响下,有部分机车在站内泄放到钢轨的牵引电流含有高频奇次谐波,这会叠加到钢轨自身载频,造成轨出电压波动。为解决由高频奇次谐波造成的电压波动,结合国内某站实际案例,提出将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的室外轨旁设备更换为区间机械绝缘节设备的解决方案,极大抑制了奇次谐波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重载铁路始端技术站在重载铁路线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列车站内组合策略优化问题,通过分析重载列车技术站内作业特点,引入出站列车追踪策略变量,考虑到发线选择、到发线内接发车进路冲突和列车出发时间动态调整等约束的基础上,以单位时间内从技术站发出的货物列车净载重最大为目标,结合列车站内整体作业流程,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4.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自主研发其实也并没有浪费,如果没有当年的自主研发实践,中国可能会出现高铁技术大方向的选择错误.中国高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也是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超越了日、法、德等高铁技术原创国.中国高铁为什么这么“牛”?从最初独立研制,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最后实现完全自主的全面创新,不过20年时间.因此,高铁也被称为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站内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电码化设备,适用于电化、非电化区段的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及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其良好的轨道电路电源和机车信号信息隔离传输特性,保证了站内轨道电路预叠加ZPW-2000电码化的可靠应用。站内电码化预发码技术主要应用在铁路运输领域,  相似文献   

16.
车站电码化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根据铁路运输需要,为满足机车在站内通过轨道能接收到移频机车信号信息的要求,站内轨道电路必须实施电码化.  相似文献   

17.
阐述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的由来以及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将采用的站内ZPW-2000一体化轨道电路的技术方案;从轨道电路和CTCS-2级列控系统安全性的角度,对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列控信号电流减弱、道岔跳线断线、绝缘节破损、短轨道区段对列控车载设备工作的影响、站内轨道电路电气连接和电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铁是铁路技术集成和创新的重要标志,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专业协同和系统联动特征明显。对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对新时期我国高铁在路网建设、旅客服务、智能铁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需求进行分析,继而提出高铁技术向更智能、更先进、更绿色、更安全方向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任务,并提出支撑高铁技术创新发展的保障措施,为持续深入推进我国高铁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铁信号系统是高铁运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成就,尤为突出的是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首先从复杂巨系统、列车运行安全、CTCS技术规范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多层次安全保障概念,并对高铁信号系统多层次安全保障系统的既有概念进行了新解释。其次对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北斗定位、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介绍高铁ATO、智能调度和智能运维等智能技术应用。最后对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进行展望。多层次安全防护和信号系统智能化对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信号系统智能化将不断提升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运行安全风险源识别、研判、防控,是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从高铁综合检测、牵引供电检测监测、通信信号监测预警、列车运行状态监控、线路基础设施监测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全面介绍我国高铁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关键技术,提出要不断完善高铁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增强科技保高铁运行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