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改造方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重载铁路扩能改造后,牵引供电系统的适应性及配套的改造措施,结合重载铁路自身的特点,较全面介绍几种重载铁路扩能改造措施,并理顺思路对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改造方案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分析,提出较为逻辑的牵引供电系统扩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重载铁路运输是国际公认的铁路货运发展方向,其特点是大轴重、长编组、大运量、高密度。重载铁路技术作业站是承担重载铁路安全运输及大能力、高效率作业的关键作业节点。结合大秦线4.0亿t、朔黄线3.5亿t扩能改造,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重载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从重载铁路运输车流特点及组织形式、技术作业站分类、影响技术作业站图型布置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重载铁路技术作业站基本平面布置图型,分析不同图型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我国重载铁路的建设、运营提供技术标准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朔黄重载铁路无线网络承载的各种数据业务需求;分析LTE网络的端到端QoS机制;提出朔黄重载铁路承载网LTE的QoS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朔黄重载铁路LTE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已进入日常维护阶段,建立LTE网络检测监测系统成为铁路运营维护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重载铁路LTE网络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构建LTE网络检测监测系统,为朔黄重载铁路LTE网络检测监测设备设施建设和铁路通信网络智能化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前后路基内附加应力分布、路基面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后,在桩-土交界区域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尤其在桩底区域应力集中现象最明显。斜向旋喷桩加固后沿横截面方向不同位置处的附加应力值均较加固前降低,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斜向旋喷桩具有明显的支撑加筋作用。斜向旋喷桩加固后,路基面各位置沉降值明显降低,斜向旋喷桩对降低静荷载作用下路基面的沉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斜向旋喷桩加固效果和朔黄重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朔黄重载铁路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路基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分析重载列车运行下基床的动力响应特性,引入典型轨道谱分析轨道高低不平顺对基床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基床表面以下动应力横向分布由双峰型逐渐转变为单峰型;相邻车厢转向架通过时,基床表面处动应力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基床不同位置处动应力峰值基本随列车轴重的增加线性增大;既有重载铁路基床厚度设计标准(2.5m)尚难以适应运行轴重30t及以上重载列车;轨道高低不平顺使路基内动力响应加剧,不同位置处路基面动应力差异增大。根据三倍标准差原理,用正态分布函数估算重载列车和轨道高低不平顺共同作用下路基面处的最大动应力。研究结果可为重载铁路路基设计及既有线扩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地基系数K30试验和弹性波探测等对朔黄重载铁路两个过渡段路基进行加固前后路基状态的检测,结合轴重分别为25t、27t、30t,行车速度分别为80km/h、100km/h共6种不同扩能方案,进行路基动力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和拟静力分析,对朔黄铁路重载扩能的路基强度条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固前过渡段路基强度和承载力较低,不满足朔黄铁路进一步重载扩能的要求。采用斜向高压旋喷桩加固强化后,路基强度明显提高,加固后的朔黄铁路路基强度能够满足轴重27t、速度100km/h的行车要求,但尚不具备开行30t轴重重载列车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煤电"瓶颈"制约问题日益突出。为尽快缓解煤电"瓶颈"制约问题,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发展铁路重载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朔黄铁路作为我国第二条重载运煤专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为缓解我国煤电"瓶颈"制约问题,2009年开始实行扩能改造工程,以达到年运量3.5亿t以上的条件。1朔黄铁路3.5亿t以上扩能改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秦线2亿t扩能改造工程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现代化重载煤运通道的示范性工程、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本文就大秦线安全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施大秦线重载扩能改造,快速提升运输能力,把大秦线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重载高效铁路,是部党组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大战略举措。太原局成立  相似文献   

11.
神朔重载铁路扩能工程电气化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神朔重载铁路万吨扩能工程设计,介绍了电气化专业采用的SVC、110kv室内GIS组合电器、牵引变压器的分接范围、可变3,5次滤波并联补偿装置以及紧凑型牵引站布置等新技术,并从节能、减少工程量方面考虑,提出了适应具有高功率因数和再生制动机车的既有直供加回流线方式双线电气化铁道改造为AT方式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大秦线2亿t重载扩能改造工程线路及轨道设计标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秦线2亿t重载扩能改造工程,分析线路平、纵 断面和轨道结构的关系,提出重载铁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或建议,结合大秦线现状及扩能线路轨道标准提出需要进一步 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优化运输组织实现神华铁路重载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神、神朔和朔黄铁路是组成西煤东运不可分割的联合体,承担着神华煤炭由西部煤田至东部港口主要运输任务。目前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制约了长远发展目标。实施重载运输及其运输组织方式是神华铁路运输系统下三家铁路亟需探讨的课题。通过对神华铁路运输系统的设备及运输模式现状分析,从铁路挖潜扩能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就如何合理优化扩能和运输组织提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长大既有线的扩能改造工程,可视局部线路扩能改造条件,选择不同的技术标准,通过对集通铁路林东—衙门庙段铁路扩能改造方案的研究,根据沿线地形、地物,结合既有铁路现状和工程投资,综合分析比较该段扩能改造方案,推荐适宜集通铁路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朔黄重载铁路线路设备特点和大机捣固维修管理实际需求,研发了朔黄铁路大机捣固预测与维修决策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朔黄铁路轨道质量分级管理标准、轨道质量发展规律预测、大机捣固经济维修决策等技术,实现了朔黄重载铁路线路运维数据管理,大机捣固质量指数(MTQI)及其劣化率分布分析与趋势预测、大机捣固维修决策及作业效果评估等功能,为朔黄铁路大机捣固维修提供科学化、智能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加筋水泥土桩在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路基病害及运能提高等因素,部分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强度已无法满足当下运营需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为了不影响既有重载铁路的正常运营,提出用水平旋喷加筋水泥土桩加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的加固措施。结合朔黄线某路基现场试验段,介绍该加固措施的施工机具、施工工艺、操作参数、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通过现场试验,证实了采用水平旋喷加筋水泥土桩加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是可行的,施工期间线路正常运营,施工便捷,加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大秦重载铁路扩能总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秦铁路2007年年运量突破了3亿t,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谐发展的"大秦模式"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重载铁路扩能总体设计必须围绕大运量、高效安全等重载铁路综合技术特点,具备高度的系统工程设计理念,有效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系统地解决由于牵引质量提高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难点。简要论述重载铁路总体设计的特点、总体性设计中需要重视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运量预测、运输组织、点线能力协调、机辆配套系统、电气化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综合维修模式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以开行重载单元列车为主的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为西煤东运而修建的中国第一条专用铁路,是中国北路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它西起“煤都”大同,东至港口城市秦皇岛,主要承担山西、陕西及内蒙西部(简称“三西”)的煤炭外运任务。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秦线运量也逐年增长。为完成不断增长的运量,必须尽快实现大秦线扩能改造的目标,现对大秦线的运输现状、扩能改造的必要性、世界重载铁路运转的发展趋势及完成2亿t年煤运量应采用的综合技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铁路重载运输具有运力大、长距离、成本低的特点。随着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完成,重载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大秦通道运输能力正逐步释放,每年完成运量以5000万吨的速度递增,重载运输的优势更加明显。结合大秦线集疏运体系特别是集运能力的建设进行论述,对进一步推进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概述与国外重载线路行车密度不高、路网结构简单不同,我国重载铁路轴重较小、牵引质量高、行车密度大。大秦铁路采用25t轴重、载重80t的重载列车,在开行2万t列车的基础上,2011年已完成了4.4亿t的年输送能力;朔黄铁路在进行3.5亿t年输送能力的扩能改造的同时,已成功地开行了万吨重载列车。大轴重、高牵引质量、大运量是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方向。铁路重载运输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