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海》2010,(3):44-44
<正>2010年5月20日上午9时,备受关注的"2010中国海事技术论坛暨2010中国(北京)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共同主办。其中,"2010中国海事论坛"通过中国船舶焊切技术暨新船型及海洋工程工艺技术发展研讨会、中国海洋涂料与涂装  相似文献   

2.
202年12月1日~2日,国际电工委员会/船舶和移动式及固定式近海设施电气设备技术委员会(IEC/TC18)第38届全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挪威、德国、意大利、芬兰、荷兰、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等组织的40余名专家参会。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作为IEC/TC18国内技术对口,组织中国代表团参会,副院长韩笑妍担任团长。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04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及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上海规范研究所、上海分社等专家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船舶》2016,(4)
正随着极地水域运作船舶安全规则(POLAR CODE)将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冰区航行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及规范正迅速引起国内外船东、船厂、设计单位以及相关高校的重视。2016年5月27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法国BV船级社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3日,中国上海——通用电气(GE)公司在2013年中国国际海事展会上展出了专为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量身打造的创新技术产品。凭借在柴油发动机、燃气轮机、电驱动系统以及动力定位解决方案等领域取得的研发成果,GE公司新成立的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部致力于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产品的高可靠性、高燃料效率、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17,39(1)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船舶对船用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及成本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材料很难满足装备制造的需求,高技术新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背景下,首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新材料应用论坛于2016年12月29日在深圳  相似文献   

6.
中远船务从一个传统的船舶修理改装企业,成功转型成为中国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南通中远船务也在行业内创造了世界顶尖高科技海洋工程装备“中国制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常务理事会于 2 0 0 3年 1月 1 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由黄平涛理事长主持。常务理事会组成人员或委派的代表 38人出席了会议 ,学会副秘书长及有关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罗季燕秘书长关于学会 2 0 0 2年工作总结和 2 0 0 3年工作要点的汇报。会议认为 ,学会在 2 0 0 2年 ,团结广大会员与船舶和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编辑出版等活动 ,促进了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 ,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船舶和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国民经济和国防…  相似文献   

8.
德国和北欧地区船舶工业考察感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南通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升南通船舶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南通的船舶产业.寻求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受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和德中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邀请,南通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蓝绍敏带领市政府有关部门及部分船舶配套企业的负责人,于2006年3月27日至4月9日赴德国和北欧地区进行了船舶工业招商和考察。活动期间,南通市船舶工业考察团在德国汉堡成功举办了“南通船舶工业投资推介会”,走访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Ⅵ孙仍和芬兰海洋工业协会,参观访问了德国的Inter—schMt公司、Hadapa公司、Noske-Kaeser公司、Aker集团公司、瑞典的偈公司及芬兰ABB公司等6家船舶及船用设备制造企业。考察团在德国和北欧地区的考察活动得到了德中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的帮助和支持,受到了访问单位和企业的热情接待,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考察活动,对南通市船舶工业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造船》2009,(3):5-6
6月9~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重庆分别召开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座谈会,来自工信部、财政部、全国重点配套地区行业管理部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两大船舶集团公司、中国船级社、中石油、中海油服以及部分重点造船及配套企业、研究院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船舶》2017,28(3)
<正>4月25日,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上海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伟出席并致辞,来自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科技党委、中船集团科技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高校、船级社等近20余家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该实验室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联合中国国际海运集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九日船舶力学委员会船舶阻力性能学组在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举办了“实船快速性能预报”专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共52名代表。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文均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会议  相似文献   

12.
吴斐文 《船舶》2011,22(4):45-52
介绍了海洋工程市场形势及海洋工程船舶的类型及特点,指出海洋工程船舶在开发模式上的变更及电气技术在其中所负有的重要使命。较详细分析了电气系统的技术内容及其性能要求,重点叙述电力推进及动力定位在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重要性。对主要电气设备的类型、规格也作了一定说明。最后,展望了海洋工程船舶的前景及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远洋航务》2010,(6):46-50
五年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率领全体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将一个传统的船舶修理改装企业打造成了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和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在中国造船界创造了世界高科技海洋工程装备“中国制造”的奇迹,成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4.
正邮发代号4—890《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于1985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4069/CN31-2076/U),自创刊以来,在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发展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  相似文献   

15.
正邮发代号4-890《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于1985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4069/(CN31-2076/U)),自创刊以来,在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发展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  相似文献   

16.
五年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率领全体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将一个传统的船舶修理改装企业打造成了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和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在中国造船界创造了世界高科技海洋工程装备“中国制造”的奇迹,成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7.
<正>热烈庆祝《船舶与海洋工程》创刊30周年!邮发代号4-890《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于1985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4069/CN31—2076/U)),自创刊以来,在促进船舶和海洋工程科研发展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己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先后荣获2008年中国船舶系统优秀  相似文献   

18.
《船舶》2016,(1)
正日前,中国船舶海洋及工程研究设计院(MARIC,以下简称"我院")联合喷水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JETLAB)、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RINA)和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SSNAOE)举办了首届国际喷水推进技术研讨会(IWWP2015),来自芬兰、伊朗、俄罗斯、瑞典、英国和中国的20家单位的4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我院副院长兼JETLAB主任陈刚致欢迎辞;RINA首席执行官T.Blakeley先生和SSNAOE副理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18,(2)
正3月22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尚和(上海)海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建造的1200 t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多功能安装平台"尚和1"号正式开工。该平台是MARIC费龙大师工作室的又一力作,标志着MARIC在新型海洋平台系列化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船舶与海洋工程》创刊于1985年,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4069/CN31--2076/U)。自创刊以来,其在促进业界科研发展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本刊多次荣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期刊奖,2019年获颁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根据有关统计,《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影响力在交通水运类科技期刊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