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美国法规FMVSS126中关于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ESC)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针对该法规在Carsim软件平台上开发了FMVSS126试验与评价仿真流程,并应用该流程对所开发的ESC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试验与评价,仿真目标车型为CarSim车辆模型库中的某四轮驱动SUV车辆.仿真结果表明,施加了稳定性控制的车辆通过了法规试验,进而验证了该ESC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具有控制灵活度高、传动链短、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空间布置利用率高等特点,独特的结构特点与驱动方式令其在充分挖掘车辆动力学控制潜力、增强车辆安全性、提升驱动效率、简化底盘结构等方面带来明显的技术革新,为高性能车辆控制技术提供硬件载体。然而,作为过驱动、多约束、车辆纵向-横向-垂向运动行为强非线性耦合系统,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在车辆动力学控制、车辆行驶经济性控制、协同控制等方面仍面临理论与技术挑战。基于此,综合国内外前沿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力矩分配控制策略研究,主要从控制框架、稳定性控制、能效控制、兼顾稳定性与经济性控制4个方面重点阐述当前发展现状,设计并对比分析应用案例,从不同角度对力矩分配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先进分布式电驱动车辆高性能力矩分配控制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目前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联合仿真平台进行控制仿真研究的新思路;其次详细分析了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原理。应用直接横摆力矩状态反馈控制策略,基于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的联合仿真技术.采用阶跃转向和单移线仿真工况有效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提高车辆在危险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为实际设计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跟踪效果与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基于分层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无人车辆路径跟踪与稳定性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路径跟踪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上层控制器,旨在减小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的同时确保车辆自身的稳定性。在下层控制器中,设计了一种四轮轮胎力优化分配方法,根据上层控制器需求,结合车辆横摆与侧倾稳定性情况,实现四轮轮胎力的定向控制分配。基于CarSim和Simulink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路径跟踪中的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同时确保车辆的侧倾与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种控制方法和理论在横向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以及各自的特点及局限性,并提出了预测控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控制原理,控制策略,控制逻辑和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能够改善车辆在高速下或在滑路上转向时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动跟随车辆间信息传输存在无线网络量化误差的情况,研究了车辆跟随系统的纵向控制问题.假定每个跟随车辆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获得相邻车辆及领头车辆的状态信息,并且信息在对数量化器传输下存在量化误差.基于车辆非线性纵向动力学耦合模型和车辆固定间隔跟随策略,应用向量Lyapunov函数方法得出的指数稳定性判据,将量化误差处理为系统状态的不确定性,给出补偿量化误差的滑模控制律,并设计满足系统群稳定性的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考虑量化误差的控制器,本控制器能够显著提高车辆跟随误差的收敛速度,确保了自动车辆纵向跟随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涉及底盘多个执行机构及电子控制单元,所组成控制网络的性能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之一。文中根据SAEJ1939应用层规范,设计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网络,并定义其应用层私有通信协议;采用专门的车载网络测试工具,搭建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网络测试平台。测试结果显示,所定义的应用层私有通信协议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整个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网络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9.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涉及底盘多个执行机构及电子控制单元,所组成控制网络的性能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之一.文中根据SAEJ1939应用层规范,设计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网络,并定义其应用层私有通信协议;采用专门的车载网络测试工具,搭建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网络测试平台.测试结果显示,所定义的应用层私有通信协议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整个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网络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常规驾驶车辆交通流追尾碰撞交通安全状况,提出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常规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车队稳定性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全速度差模型,应用集成速度与加速度的多前车反馈构建CAV跟驰模型,考虑CAV混合交通流车辆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将各类型局部车队稳定性作为优化目标,以局部车队头车速度扰动为系统输入,以尾车速度扰动为系统输出,应用经典控制理论领域的传递函数法推导局部车队稳定性约束条件;分析关于平衡态速度与CAV反馈系数的车队稳定域,以各类型局部车队能够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均稳定为控制目标,对CAV反馈系数输出进行优化控制;设计高速公路上匝道交通瓶颈数值仿真试验,在不同CAV比例等多种条件下,分析CAV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对交通流车辆追尾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可降低车辆追尾碰撞风险,在碰撞时间阈值小于2 s时,100%比例的CAV交通流可将交通流的车辆追尾碰撞风险降低85.81%以上;在碰撞时间阈值大于2 s时,追尾碰撞风险可降低48.22%~78.80%。所提优化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CAV车队优化控制的复杂性,为大规模CAV背景下的混合交通流优化控制以及车辆追尾碰撞交通安全提升策略提供直接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在中国的逐步应用,国外关于连续压实方面的各种技术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瑞典压实计方法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及使用范围,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通过对其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便于使用者能够进行正确地应用,有效控制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起动控制是电控发动机ECU系统中的基本控制,同时也是重要的控制。本文介绍起动机控制及保护方式,简要说明CAN网络在起动控制中的应用,列出SPN1675报文定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常用汽车闪光控制继电器原理及应用局限性,详细阐述一种新型汽车LED灯闪光控制继电器及其控制方法,该设计采用MCU及辅助控制电路替代了常用的闪光专用控制IC(U2043B),从而克服了常规闪光控制器不能有效识别LED模块负载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控制图作为SPC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成为监控及改进过程的最有效质量管理工具之一。通过介绍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类型,结合实际生产中使用控制图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控制图在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从RTK测量系统设备的构成入手介绍了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原理、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了总结。接着结合工程测量实例,举例说明采用RTK测量设备在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放样测量上的具体应用。进而说明RTK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汽车发动机排放造成的危害展开研究,结合现阶段汽车排放降低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从燃油技术、尾气处理、燃油质量控制、发动机体积控制及新能源燃料替换几方面,着重分析了汽车发动机降低排放技术及其应用价值,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有效提高了汽车排放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汽车制动控制系统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主要特点,简要介绍ABS的工作原理、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对ABS的关键技术——ABS的控制方法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ABS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汽车ABS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分析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及其应用中的问题后,就其品种和牌号的选择、掺量的控制,以及使用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的方法和现状。介绍了国内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应用现状,并指出了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难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