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摊铺机螺旋布料器中粒料运动形态的不确定性,运用理论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粒料在摊铺机布料槽中的受力与运动分析,揭示了混合料粒料在布料槽中的运动机理。  相似文献   

2.
提出用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沥青混合料在摊铺阶段的粒料运动,进而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摊铺中三速度的协调关系,进一步寻求改善沥青混合料离析、提高沥青路面摊铺质量的方法。同时,说明了筑路机械设计者应该以混合料为立足点,从保证混合料流稳定的角度来设计摊铺机等筑路机械。  相似文献   

3.
运用粒料运动与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探讨了沥青混合料粒料在路面铺装各工艺环节中的具体运动情况,得出了机械的作业方式与粒料运动的关系: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流在各个工艺环节层流与紊流情况的分析,以及引用沥青混合料的内外部流概念,得出了摊铺机布料槽内的机械结构对粒料运动影响的关系。通过这2种关系,解释了集料在粒料运动中发生离析的原因,为控制混合料摊铺前集料离析与温度离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0引言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是道路施工中要控制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着路面铺层的构造深度,渗水系数和压实度等重要指标,而这些正是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衡量指标。在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主要担负着将沥青混合料均匀地摊铺至地面的任务。而螺旋布料器正是摊铺机完成摊铺任务的重要部件。笔者从混合料在螺旋布料器中运动情况这一角度出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改善温度离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在安徽滁宁高速公路的运用,分析评价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离析改善效果,借助红外热像仪、激光温度仪分析和定位温度离析位置,对运输过程中运料车上、摊铺过程中的摊铺机受料斗、螺旋布料器分料槽等关键位置采用和未采用沥青混合料转运车两种情况下的温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运输过程中,通过转运车的再次拌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更趋于均匀;摊铺过程中,采用沥青混合料转运技术后,能很好地避免新摊铺路面出现涡状温度离析区,极大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现象。  相似文献   

6.
重点对沥青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首先从分析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材料变异如何产生人手,进而将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质量控制分为料斗受料质量控制和螺旋布料器分料质量控制两个环节,并对各环节离析的产生及解决离析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螺旋布料器里形成离析的运动规律,依据现场摊铺离析现象,将摊铺离析划分为横向离析、竖向离析、纵向带状离析和窝状离析类型,提出摊铺机构造设计的改进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摊铺机进行有效的改进,可明显地减小混合料的摊铺离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装料、运输、摊铺和碾压等施工过程中温度离析,本文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材料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拌和过程中存在不同批次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运输中的温度离析集中在与环境接触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中间吊架后存在一个温度较低的带状区域;压实过程中温度离析可分为点分布和带状分布,离析程度随料温降低而逐渐减小。综合以上温度离析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废旧电路板碎片替代部分天然集料配置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及其性能影响,采用废旧电路板非金属粉末全部替代天然矿粉,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设计AC-13沥青混合料;基于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分别评价电路板粒料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与高温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电路板碎片替换掉2.36 mm及以下粒径的细集料使得混合料的密度降低了14.5%,且强度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性能方面,呈碱性的电路板碎片能与沥青胶结料更牢固地黏结,使得电路板粒料混合料的水稳性能相比传统石料混合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硅烷偶联剂的加入使得电路板粒料混合料的各方面性能进一步提高。在环保层面,沥青对电路板碎片的包裹固化作用可显著降低其有害可溶物质的溶出量,客观上起到了绿色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粒料运动角度出发,提出用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沥青混合料及其运动,寻求改善沥青混合料离析、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效果的方法。突破了从宏观上研究沥青混合料的传统方法,提出以流体力学研究混合料的粒料运动的全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匝道范围车辆加速运行、减速运行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各匝道平面线形理论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分析,判断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限速、车速与安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3):97-100
探讨限速、车速与安全等的关系。事故数与车速没有显著关系,而是与车速差有关,车速与事故的严重度密切相关;限速值的增加或降低对车速的影响很小,高速公路限速值降低有利于减少严重伤亡事故。本文还探讨了限速标志、减速丘、减速标线等设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外现有的设计速度限速和运行速度限速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安全行车速度的限速理论.结合安全行车速度包含的内容和道路工程应用特点,具体考虑车速与平竖曲线、停车视距、非线性因素和实际车辆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安全行车速度限速理论体系的建立,并结合湖南通车山区高速公路典型路段进行限速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限速条件下驾驶员行车速度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速行车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不仅导致交通事故次数、事故严重性的增加,还加重交通噪声和空气污染。对驾驶员在有速度限制的道路上行车时其速度选择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对自身行车速度的判断是以所在路段的速度限制为依据的。即使在限速条件下,仍有61%的驾驶员超速行车。驾驶员行车速度的选择普遍受同向行驶其他车辆的影响。最后为有效控制行车速度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曾凡 《汽车生活》2008,(10):152-152
秋天了,树都开始落叶了,这样的风景,最有机会在北京出现。那一地的落叶和参天树木,衬托着右边的欧洲维多利亚式建筑物。路边两排车子,灰色的、蓝色的、米黄色的,优雅和谐,好像有一种安静的氛围在慢慢扩散,落在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中,  相似文献   

16.
—色一人生     
当你兴奋的时候,它可以用代表速度的纯粹声线,激发你更原始的驾驶激情;当你西装革履的时候,它以稳重的气息让你恢复成功人士的沉稳与干练;当你与亲人共处的时候,它则用无微不至的细节让一切更温馨……不得不说,GS确实让你在城市状态切换更迅速!  相似文献   

17.
他风度翩翩,衣着考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绅士的微笑。他是来自英国的一位伯爵,古德伍德是他世袭的领地,在他的努力下,每年夏季古德伍德成为速度与运动的圣地。  相似文献   

18.
浅析平均速度控制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京梅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Z1):127-130
速度控制是指对道路交通流平均速度的控制.合理的速度控制可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运输效率.本文简单介绍交通流平均速度和交通事故数量及伤亡人数的关系、最佳平均速度的选择、平均速度控制的方法、限速手段等几个部分.本文的目的是将速度控制的概念灌输到道路安全运营管理中去,改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n dynamic lateral behaviour of railway vehicl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quite a size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critical speed and the actual speed at which side impact phenomena will repeatedly occur between wheel flange and rail (running speed limit), such impact speed being remarkably lower than calculated.

Another typical experimental aspect is that the running speed limit will considerably vary for the same vehicle depending on the test track conditions. Such difference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alterations of the wheel-rail contact surfaces, onl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ome concurrent causes which may prove far from negligible, such as the effects of track defects, an amplification of the dynamic lateral displacement between wheel and rail on approaching the critical speed, the tra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track lateral rigidity.

The influence of some geometrical factors typical of the wheel-rail contact, such as side clearance and linearized conicit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methods to dynamic linear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n dynamic lateral behaviour of railway vehicl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quite a size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critical speed and the actual speed at which side impact phenomena will repeatedly occur between wheel flange and rail (running speed limit), such impact speed being remarkably lower than calculated.

Another typical experimental aspect is that the running speed limit will considerably vary for the same vehicle depending on the test track conditions. Such difference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alterations of the wheel-rail contact surfaces, onl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ome concurrent causes which may prove far from negligible, such as the effects of track defects, an amplification of the dynamic lateral displacement between wheel and rail on approaching the critical speed, the tra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track lateral rigidity.

The influence of some geometrical factors typical of the wheel-rail contact, such as side clearance and linearized conicit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methods to dynamic linear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