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洞庭湖区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淤泥的物质成分.同时,运用激光粒度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它的粒度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区淤泥所含物质成分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并含有少量的碎屑石英和长石,该淤泥粒径细小,平均粒径为8.42 μm,可以作为淤泥(粘土)固化浆液中粘土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杨虹  万忠伦 《铁道建筑》2007,(1):66-67,98
结合成都龙潭寺淤泥质粘土地基处理工程的实例,介绍采用碎石桩法与CFG桩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淤泥质粘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控制参数、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其加固疲果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皇岗站站前折返段底板下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局部砂层,为提高底板下土体的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对该部分土体进行劈裂注浆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真空预压法是在地基表面铺设密封膜,通过特制的真空设备抽真空。使密封膜下砂垫层和土体中垂直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加速孔隙水排出,从而使土体固结、强度提高的软土地基加固法。该方法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和其他能够排水固结而且能形成负超静水压力边界条件的软粘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真空预压法在吹填淤泥地基加固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对今后真空预压法在同类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控制要求非常严格,而沿线原状红粘土的大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红粘土各指标的离散性较大,在设计计算时,如何选取各指标的设计值,对设计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同时,反映红粘土性质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多,许多变量之间又存在着相关性,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为了服务工程实际并对红粘土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文章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知识,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指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各指标的均值,置信区间.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除地质条件复杂或特殊路段外,采用均值进行设计计算;聚类分析表明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本上可以分为结构、强度和状态3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可以利用综合主成分值进行红粘土路用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津滨轻轨快速轨道交通工程XQg标总长3公里,均以高架桥形式通过,全部为现浇混凝土连续梁,梁跨为30m、25m、20m、18m、15m、20.5m等五种形式。本标段位于滨海冲积平原,上覆0—0.25m厚粘土层,极限承载力为fk=110Kpa,下覆7.5~20m厚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极限  相似文献   

7.
针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戈壁区路基试验段工程,分析了含水率、颗粒组成、物质组成成分、含盐量4个因素对戈壁土地基的沉降影响。通过荷载-沉降曲线得出含水率对戈壁土变形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戈壁土的颗粒组成,得出了平均粒径和不均匀系数对戈壁土地基变形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矿物分析得出了戈壁土的物质组成成分;通过对试验段样品易溶盐含量的分析,得出了该线盐渍土类型、含盐量随深度的分布规律和含盐量较大的戈壁土类型。试验成果为戈壁地区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的设计及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铁过子牙河段是地铁1号线最困难的一段。子牙河河水深约6.0m,河床为淤泥及粘土。文章结合地铁子牙河段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安全、可靠、无污染的施工工法--水平冻结法。详细介绍了水平冻结的原理、特点、设计要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9.
铁路含油废水中油的形态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铁路内燃机务段、蒸汽机务段和车辆段含油废水中油的形态分布规律。废水中的油有15% ̄50%上浮至水面,40% ̄70%随悬浮物下沉,只有4% ̄30%的油滞留水中,此外使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了油水乳状液中的油珠粒径,废水中油珠粒径一般在30μm以下,并得了油珠在粒度分布和重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
岐峰军 《铁道建筑》2006,(12):24-25
文章对在既有线侧,上层4 m左右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地质情况下,如何比选能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的桥梁基础施工方案进行论述。重点论述了用型钢钢板桩构筑承台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深圳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通道口岸场地原为浅海区和蚝田,场地内遍布7.0~24.0m的淤泥及淤泥质粘土,东侧和南侧海堤所处的位置海水深,淤泥厚度大,软基处理难度很大。对此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对外海堤(东侧、南侧)的填筑采用抛填块石,利用爆炸排淤法结合强夯法进行处理;对场坪内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方法进行处理;隔堤、海堤与场坪的过渡带采用砂石桩加固,隔堤、海堤堤身采用强夯加固。经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成功的,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结合福建某高速公路项目,分析高液限粘土的工程特性,以利用高液限粘土作为路基填料为目的,提出了福建地区高液限粘土作为路堤填料可行性和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矿渣-水泥体系粒径分布与其流动性的灰色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了粉煤灰、矿渣、水泥3种粉体的粒径分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粉煤灰、矿渣、水泥3种粉体不同组合时的粒径分布对其浆体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大于10.480μm的颗粒对浆体流动性贡献不大,甚至在高效减水剂掺量较多时起反作用;粒径小于10.480μm的颗粒只有在足量的高效减水剂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浆体流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淤泥质土和粉细砂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主要不良地质土层。分析盾构掘进在该土层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这有利于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对策。以佛山地铁2号线花仙区间为实例,对淤泥质土及粉细砂地层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淤泥质土层中,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管片脱出盾尾和后期的固结沉降阶段;在粉细砂层中,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掘进和管片脱出盾尾阶段,且盾构施工对粉细砂层的影响大于对淤泥质土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软土变形参数的实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圳某软基处理项目的现场实测沉降数据,分析推算了淤泥的压缩指标,并与室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该地区的淤泥,用常规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变形参数与软土的实际变形特性是相近的,可以满足一般的设计要求。文中还分析了残积土的变形特性,发现用室内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沉降量明显偏大,而用标贯实验结果估算的变形参数计算沉降量与实测结果一致,因此残积土的沉降量宜采用原位试验结果推算的压缩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16.
张智恒  庞小朝 《铁道建筑》2022,(11):126-130
通过对深圳地铁12号线和平站基坑工程淤泥土层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参数反演分析,证明硬化土模型(HS模型)除可以模拟硬土之外,对于模拟软土的土体行为也具有有效性。通过均匀设计法结合Plaxis2D有限元软件对刚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均匀设计表法有效减少了参数反演分析中刚度参数取值次数和数值模拟分析次数,将有限元模拟计算与均匀设计法结合来进行淤泥土层的参数反演具有合理性;该工程参数反演的淤泥土层参考割线模量为6 MPa、参考切线模量为6.51 MPa、参考卸载再加载模量为40.6 MPa;得到了刚度参数与土体强度指标之间的一般关系式,淤泥土层刚度参数取值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7.
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具有软弱且固结沉降未完成的特点,在此类地层建设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上有别于其他地层。为研究该地层下盾构隧道的设计方法,结合深圳前海湾填海区鲤鱼门站-前海湾站区间隧道设计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填海淤泥区复杂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地层盾构隧道的一般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吹填淤泥填海造陆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上均具有巨大的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的填海造陆工程中,而吹填淤泥土地基加固又是当前制约围海造陆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珠海高栏港铁路工程建设中,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原理,阐述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该技术特别适合处理分布有深厚淤泥和淤泥质土层的软土地基,能快速有效地加固这类地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九号线6标盾构隧道穿越地层部分为第三纪强风化~中等风化粘土岩、砾岩及卵砾、圆砾层,局部为粉质粘土、细砂层。在隧道范围内存在随机分布有大粒径卵石和漂石,漂石最大粒径可达1.2 m×1.5 m,卵石强度较大。区间隧道大部分处于潜水层中,且需穿越310 m宽的玉渊潭东湖。由于在强风化砾岩、卵石地层都存在大量卵石漂石,导致掘进困难。采用何种盾构机施工均存在较大风险和难度。根据北京地区的各种情况对盾构机选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维动力有限元方法并结合有效应力法对栖凤湖土石坝受地震作用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时上游采用校核洪水位198.5 m,下游为180 m。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75g,持续时间为10 s。计算结果表明,震后孔隙水压力与震前相比,增加了将近1倍,在粘土心墙和淤泥土地基中出现了孔隙水压力等于侧向固结压力区域,这对土石坝的稳定极为不利。通过对坝体表面各点的动力反应分析,发现位于坝体表面中部D和E点的位移和加速度峰值均比其他部分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