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愈来愈受到重视。介绍了柴油机排气PM和NOX控制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余乐  聂彦鑫 《天津汽车》2009,(10):41-44
柴油机已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PM)对环境具有十分恶劣的影响,降低其颗粒物排放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车辆排气中颗粒物的组成和生成机理,阐述了目前正在应用及研究的6种颗粒物排放后处理技术。指出我国硫含量过高限制了许多种类的颗粒物排放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因此我国应采用各种可靠性较高的主动再生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相似文献   

3.
四、排气后处理 在汽车整车技术中,早就有了“被动”和“主动”的概念,例如被动安全性和主动安全性等。这个概念现在被延伸到了排气后处理系统。 (1)被动排气后处理系统 所谓被动排气后处理,是指利用某种系统对已经在发动机中发生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氧化催化转化器就是一种被动排气后处理系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柴油机开发者早在1988年就开发并且采用了柴油机用的氧化催化转化器。今天,德国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自行开发研制的以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设计思想。详细分析了微粒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及微波再生系统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微粒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50%~75%。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从欧Ⅲ排放标准发展到欧Ⅳ排放标准需要增加排气后处理系统,对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将是欧Ⅳ柴油机控制系统开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介绍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展状况,针对柴油机控制系统开发建立了排气后处理系统模型,包括氧化催化器和微粒过滤器两个模块,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和化学动力学原理建立。对后处理模型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对微粒过滤器的再生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在轻型车辆上使用的日趋普遍,使得柴油机排放气体中的颗粒物后处理成为研究热点。颗粒物捕集器是解决柴油机排气颗粒污染最有效的后处理技术。针对目前国内颗粒物捕集器的使用情况,论述了柴油机排气颗粒物捕集器过滤材料和过滤体再生技术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近年来过滤材料和过滤体再生技术结合良好的几种颗粒物捕集器,提出了颗粒物捕集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车用柴油机排放控制及欧Ⅱ阶段技术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降低排放的关键技术,包括缸内控制,废气再循环,可变涡轮增压,4气阀,共轨和排气后处理技术。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柴油机满足欧Ⅱ排放法规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排气微粒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油机排放的大量微粒和NOx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回顾了柴油机排气微粒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柴油机排气微粒控制的三种方法,指出虽然采用缸内措施及燃油质量的改善可大幅度降低微粒排放,但面对未来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需要使用微粒后处理装置,对催化转换器和捕集氧化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气净化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巽俊  李骏 《汽车工程》1998,20(1):43-51
在改善车用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同时,需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关键是进一步优化燃烧过程,减少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也要改善燃料品质,甚至进一步采用排气后处理技术,本文阐述了喷油系统和进气系统的改进,燃烧室设计的优化,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技术措施的潜力,以及燃油改质,排气后处理等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魏雷刚  张兆合 《北京汽车》2010,(3):15-18,40
随着车辆数目的日益增多,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降低柴油机尾气中NOx对大气的污染,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文中着重对SCR降低柴油机尾气中NOx的还原剂喷射和混合管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一般认为,柴油机仅仅依靠机内优化措施不能满足欧Ⅳ排放限值的要求,达到第Ⅳ阶段排放标准必须采用排气后处理系统技术。在众多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措施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最有前途,尤其针对柴油机的NOx排放。  相似文献   

11.
泡沫陶瓷过滤器微粒捕集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的试验结果,对泡沫陶瓷过滤体的过滤机理及特性进行了论述,对泡沫陶瓷过滤体的过滤效率和排气背压有较大影响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满足国Ⅴ排放的重型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国外重型发动机在欧Ⅳ到欧Ⅴ阶段(或US2007到US2010)的技术路线,并探讨国内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Ⅴ排放可采用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由于柴油机排放物PM与NOx存在折中效应,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应采用组合式后处理技术。在各种后处理技术方案中,SCR+DOC+DPF/POC和EGR+DOC+DPF是两种主要的技术措施,而LNT+DOC+DPF技术对排气中的S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13.
<正>1柴油硫含量对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单靠燃烧改进等机内净化技术已很难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排气后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柴油机中使用的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和NOx催化转化器等。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可有效减少排放,特别是PM和NOx排放,但柴油中的硫会使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排气后处理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伴随着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愈来愈受到重视。介绍了柴油机排气PM和NOx 控制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车用柴油机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欧Ⅲ标准,从燃烧、喷油、燃料和排气后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技术措施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6.
改善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改善柴油机燃烧、降低柴油机排放的几种机内控制及排气后处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Audi公司开发的新一代V6涡轮增压直喷式(TDI)柴油机系列使柴油动力装置获得进一步发展,其开发目标是在满足欧6排放法规要求的同时降低燃油耗,并进一步提高功率和扭矩。其中,集成模块化近发动机布置的排气后处理装置对达到上述目标起到关键作用,全新设计的链传动机构能为此提供自由的安装空间,因而能在低CO2排放水平下获得最佳的排气后处理效果。详细介绍新型V6-TDI柴油机的热力学、应用和排气后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客车高速直喷式(HSDI)柴油机的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排气净化技术快速发展,噪声、振动与排气污染有所降低。同时,最大制动热效率已达到42 ̄43%,燃油经济性比较高。文中针对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以及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多种实现形式作出了分析比较,并对其研究与发展进程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满足未来超清洁、高性能要求的柴油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国外轿车TDI柴油机技术的新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低排放和保护资源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从轿车柴油机的市场需求出发,综述了国外轿车TDI柴油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如多气门技术、高压喷射和可变几何截面的涡轮增压器以及采用全电子发动机管理等,介绍了开发新型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以及改善燃油质量等方面的新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汽车节能环保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汽油机、柴油机和HCCI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节能环保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传统汽油机节能减排主要技术,缸内直喷式(GDl)汽油机的应用现状与技术难点;柴油机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进气管理系统及排气后处理技术;HCCI发动机产业化发展方向.结合我国目前现状,讨论了国内汽车内燃机节能减排发展方向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