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E10乙醇汽油、国III汽油和国IV汽油为试验参比对象,按照GB18352.5-2013的要求对CO、HC、NMHC和NOx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研究,并对多种污染的形成原因和排放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国III汽油相比, E10乙醇汽油可以有效减少CO、HC和NMHC的排放;相对于国IV汽油,乙醇汽油也可有显著的减少HC和NMHC排放;在CO2排放量方面,乙醇汽油与国III汽油相当,相对国IV汽油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长期推广使用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搭建排气噪声试验平台,对汽油机燃用含水乙醇混合燃料(E10和E30)的排气噪声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道路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节气门全开下燃用混合燃料(E10和E30)的排气噪声要低于E0,含水乙醇比例越高,噪声越低;3000r/min以上时,E10和E30与E0相差在3dB(A)以内;在台架上模拟整车在道路上运行时的噪声变化情况,部分负荷下E10和E30的噪声下降较大,最大达9dB(A)。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lyer M-TCE汽油发动机为对象,以环境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为基础,采用便携式现场甲醛测定仪,分别进行了93#汽油、甲醇汽油(M15、M25、M85)、乙醇汽油(E10、E25)在一定工况下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检测,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汽油和醇燃料时,排气中都会产生醛类排放物,且随着混合燃料中的醇含量增加,排气中醛类排放物也相应增加;同一种燃料进行测试时,甲醛排放随着功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双三元催化器对甲醛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本论文通过台架实验得到大量醇类燃料发动机甲醛排放数据,为今后开发醇类燃料汽车燃烧系统及制订排放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车用乙醇汽油使用对车辆性能影响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是代替石化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主流之一。文章主要对发展乙醇汽油燃料的优势及现状进行综合评述,并重点提出乙醇汽油对车辆性能造成的影响和解决办法,从而为我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乙醇是代替石化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主流之一。文章主要对发展乙醇汽油燃料的优势及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重点提出了乙醇汽油对车辆性能造成的影响和解决办法,从而为我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石油替代资源,改善汽车尾气排放和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委联合颁发文件,决定扩大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在此笔者结合吉林省推广乙醇汽油的工作实践,就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应做好那些工作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7.
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之间存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的差异,乙醇属弱酸性,因此对车辆燃油系统有清洗作用,同时对不耐酸的橡胶件、塑料件存在溶涨作用,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溶涨变形,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在此笔者结合吉林省在推广乙醇汽油过程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及成功的处理方法介绍给大家,以期对贯彻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委扩大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车辆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初期可能出现的一些暂时性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武昌火车站附近一家货运公司的大货车司机王光明对记者说了一件"麻烦的事情",即武汉即将禁售普通汽油,代之以车用乙醇汽油.他说:"我常年跑武汉到恩施这条线,在武汉加了车用乙醇汽油,到了恩施(恩施不在乙醇汽油试点范围内)怎么办?再说,汽油中掺杂燃料乙醇,会不会对汽车的零部件造成腐蚀?这条路山高路陡,会不会造成动力不足?"其实,很多司机都对此心存疑虑.那么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会不会出现王光明担心的那些情况呢?国家大规模地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潜在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五洲纵览     
正政策法规十五部委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将燃料乙醇以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形成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质检总局等8部委决定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自2002年6月30日起,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和黑龙江省哈尔滨、肇东等5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4省的部分地区到2005年底也要基本实现乙醇汽油替代其它汽油.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十六烷值改进剂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影响。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添加改善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特性。添加了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的碳烟、NOx浓度比燃烧纯柴油时明显减低,且碳烟颗粒物和NOx的排放比相同乙醇含量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有所降低。在最大负荷时,E30+CN混合燃料排放的碳烟和NOx分别比纯柴油低42%和15%,碳烟排放比E30低25%。没有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HC、CO、乙醇、乙醛排放量与纯柴油相比,均有明显增加,而含有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HC、CO的排放量比纯柴油低;乙醇、乙醛排放量比没有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低。  相似文献   

12.
原油价格的上涨和能源危机的加重,要求我们不断寻求新能源。高原地区的特殊性使车用含氧燃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高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出发,分析目前主要汽油车用含氧燃料的特点,进而指出高原汽油车应选择乙醇汽油燃料替代传统燃料。  相似文献   

13.
均质压燃(HCCI)是一种实现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新的途径,也是海内外发动机燃烧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内容.运行工况的扩展和准确的着火时刻及燃烧速率的控制是应用均质压燃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一种甲醇催化合成得到二甲基醚使发动机燃用双燃料,通过调整两种燃料比例的方法来控制较为准确燃烧时刻和反应速率,使发动机在较大的运行工况范围内实现均质压燃的方法.文章研究甲醇/二甲基醚双燃料均质压燃的氧化机理,从而为理解甲醇/二甲基醚双燃料均质压燃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和双燃料均质压燃与单燃料均质压燃在放热阶段表现出的不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CNG/汽油双燃料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试验研究,比较高原地区CNG/汽车双燃料汽车在燃用汽油和燃用天然气时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性能指标,指出CNG在高原地区使用的环保性、燃料经济性优于汽油,动力性下降,表明CNG在高原地区汽车上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2010,(7):93-93
ACS的半月刊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发表了一项对未来10年内飞机排放量的新预测,研究指出:航空运输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将成为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来源,到2050年,排放量将是现在的两到三倍。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在S195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生物柴油的负荷特性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特性的影响;二、改变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研究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的变化关系。结论包括:生物柴油能大大降低烟度的排放,并能在一定程度降低CO排放,但生物柴油油耗率和NOx排放较柴油高。由于生物柴油与柴油的理化特性有所不同,通过调整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的试验,得出了在S195柴油机上燃用生物柴油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性与排放性的喷油压力和供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型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时燃油消耗量和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探讨了生物柴油降低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高于柴油发动机,但有效热效率比柴油发动机高。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碳烟、CO和HC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在大负荷降低幅度较明显,但NOx排放在大负荷时略高于柴油发动机。研究表明生物柴油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洁燃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燃烧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推导了根据排气组成计算空燃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空燃比计算的影响因素,并对AVL4000五气分析仪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汽车发动机空燃比的计算及测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发动机燃烧方式现分两类:一类为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燃气机),另一类为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我们以下阐述将以汽油机为例,按点燃方式分为混合气体点燃发动机和直燃发动机(GDI);现  相似文献   

20.
以Q415NH、Q450NH、Q700NH三种轻量化耐候钢替代传统Q235普通碳素钢生产的公路护栏,其“轻量化、少污染、低排放、高耐久、便养护”的特点,在满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要求的同时,通过用钢量的降低和免镀锌处理,可降低公路波形梁护栏全生命周期内CO2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护栏生产成本5%~10%,降低施工和养护成本25%以上。以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建的3390延公里护栏为例,可节约护栏生产成本1.2亿元,降低用钢量6.16万吨,护栏生产运输环节减少CO2排放13.41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