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将站点地区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一体化发展成为构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方式。节点-场所模型是分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考虑站点地区街道网络的影响,将其空间连接指标添加到节点和场所价值中,构建优化的节点-场所模型。根据优化的节点-场所模型,将天津地铁1号线各站点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压力型、平衡型、从属型和失衡节点型。压力型和平衡型站点各项指标都较高,且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相对均衡,一体化程度较高。从属型站点位于城市的外围区域,各项指标都较低,一体化发展程度低。失衡节点型站点的节点价值高于场所价值,站区空间利用相对滞后于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加强站区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骑行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检验了骑行接驳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特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及交通设施对城轨站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接驳比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站点周边住宅用地比例、教育科研用地比例、次干道及支路密度,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接驳比例;站点类型、区位及站点周边容积率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接驳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 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 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i 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公共交通站点地区的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 展,为 TOD 理论提供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成环境的角度介绍 TOD 的基本概念以及轨道 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模型,然后系统地梳理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形式及其改进模型,总结节点-场所模型常见的评 估指标及车站影响范围参数,最后归纳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应用场景,提出其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评估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的现状,总结分析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尚未有效支撑城市空间发展、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程度不足、部分地区轨道交通周边的土地利用模式还不够合理等,最后提出建议: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提供轨道交通的多层次差异化服务;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特征,促进轨道交通线路SOD与TOD功能的相互结合;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促进沿线土地利用珠链式发展模式;优化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和性质等,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开而不发”的现象。本文以产业为切入点,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模式及其对产业集聚影响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站点周边开发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将产业导入与开发建设统筹考虑、以服务业或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并紧凑布局、采用政府与企业协作的发展模式、以TOD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开发时序与合理分区分期等开发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厦门市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用地的综合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涉及城市更新地区的综合开发项目难以突破传统土地开发机制的框架约束,有必要对涉及城市更新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模式及其实施机制进行优化。[方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土地溢价捕获机制,分析了综合开发与城市更新协同的现实基础,阐述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常规实施路径。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综合开发为例,阐述了厦门市构建综合开发实施机制的实践探索,分析了站点周边城市更新地区进行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实施困境。从统筹推进站点区域城市更新和综合开发建设的角度,提出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实施机制的优化建议。[结果及结论]城市更新地区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利益分配模式与权责匹配方式时,要统筹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更新的目标。在存量发展背景下,可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探索协同规划路径、创新土地整备和出让方式、确立轨道建设主体参与地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息息相关。文章旨在研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发展演变规律,为促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提供判别依据。首先阐述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的发展变化进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影响,然后,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2 km范围内每250 m划分为1个区域,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2003、2007和2010年3个不同时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类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性质、强度随站点距离的变化。最后,判别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对城市空间布局、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同发展,对2000年以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规划设计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与评价方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规划理论重塑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调开发理论与规划方法仍不够完善,缺少整体性的土地开发控制策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后评估研究更是严重匮乏。提出了下一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土地空间开发的研究重点,包括编制体系协同、轨道站点与轨道线网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不同地区轨道制式选择与适应性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边缘云计算节点edge cloud computing node:靠近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数据源头侧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云计算节点。云-边-端协同cloud-edge-end collaboration: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中心资源池、车站级边缘云计算节点与智能终端共同满足各种需求场景的协同工作,实现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效益优化。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相互脱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功能、环境缺乏协调等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工作,推进轨道交通与沿线地区地上与地下整体发展,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益。按照导则要求,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应充分结合轨道线网规划,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通过开发强度及人口的非均等化控制,实现城市人口与就业岗位沿轨道交通廊道集约布局,力争特大城市在城市新建地区实现50%以上的城市人口和通勤交通需求分布在轨道影响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组建网站常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开发网站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站的运行平台,Web服务器和响应的开发工具记性了研究,对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结合网站的开发实践,给出了组建网站所使用的技术及网站的Web服务器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的罕见接触网短路事故: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烧熔,产生高温引起管片破损,使止水条变形漏水.为确保运营隧道的安全,对受损管片钢筋及混凝土进行检测及鉴定分析,并对该区间管片受损段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片的修复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5.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骥翼 《中国铁路》2006,(10):24-27
根据设备和运营特点,世界各国制定维修天窗的设置形式、时间及维修计划不同。我国铁路营业线天窗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分别采用垂直和V型形式。既有铁路施工天窗的设置根据建设项目开工、线路设备大中修周期、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安排等因素确定;电气化线路维修天窗主要由接触网检修时间决定。根据近年我国有关单位开展的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研究成果,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主要因素,提出不同标准线路综合维修天窗的分类设置方案,既要适应技术设备特点,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载通信系统由广播、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存在车辆总线多、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所有网络设备连接到车载局域网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由系统主机控制,并可将各设备的状态传送至TCMS系统,实现智能化列车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联锁软件制式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郦萌  徐翥  王铁江 《铁道学报》2004,26(1):59-63
计算机联锁软件是铁路信号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复杂性最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软件。根据制式测试结果颁发计算机联锁的生产许可证 ,是铁道部有关部门加强计算机联锁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以制式测试为依据对联锁软件的安全性进行的评价 ,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软件开发方对于联锁安全性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的完整信息 ,以补充“合格”或“不合格”两个评价结论过于粗略的不足。本文首先根据严重性和诱发可能性为每个安全性问题 (即软件缺陷 )定义了一个安全性指数 ,然后提出针对制式测试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联锁软件安全性问题处理完善性 ,用以反映联锁软件的开发水平。这部分包括评价模型和方法 ,特别是对安全性经验关系系统到数值关系系统的映射 ,进行了一致性的证明。文章最后介绍了对某些已经完成制式测试的软件进行安全性问题处理完善性的评价实例 ,并列表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从基本的Buck型逆变器电路结构出发,论述了Buck、Boost、Buck-Boost型逆变器电路结构及其演化过程,论述了各类逆变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各类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实例和部分原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