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换乘节点施工安全,结合深圳地铁石厦站换乘节点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对风险的施工方案,并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数值结果显示: 换乘节点开挖前注浆封闭止水,采用小导洞注浆+台阶法+临时仰拱分层、分块开挖等综合方案施作换乘节点是合理的。现场对既有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数据显示,施工过程中3号线车站负2层中板最大竖向位移为5.6 mm,车站既有地下连续墙最大深层水平位移仅为0.6 mm,既有结构变形均远小于监测预警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线网密度将会越来越大,导致换乘车站越来越多。新建换乘车站与既有车站衔接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施工破除既有运营车站墙体成为一个重要关键的技术,一方面要保证既有线路运营安全,另一方面要保证既有地铁结构的受力在正常范围之内。以新建某地换乘车站为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凿除换乘节点侧墙的施工,求得既有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变化,从设计和施工方面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以往施工经验的回顾、提炼和总结,以某隧道为例,介绍了其施工时施工监测资料用数值分析的手段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隧道施工中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后如何合理选择施工方法的问题,凸显了在隧道施工中现场监测与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形成越来越多的换乘节点。目前国内平行换乘车站同步施工的经验较少,对车站开挖围护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缺乏分析,从而造成施工时的风险。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某同步开挖的平行换乘车站地层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基坑中间保留土层,地层的沉降在此处达到最大,而且呈现整体沉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相关技术难题,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对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主要包括:1)结合远期站施工工况,利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对换乘节点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换乘节点处构件随远期站施工工况转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及构件控制工况;2)系统地研究了逆作法支撑柱与近、远期站构件的连接方式,得到了立柱桩与不同构件的连接大样;3)为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探索了利用围护结构支撑换乘节点的方法;4)为控制节点的沉降与变形,考虑工序转换的影响,给出了节点处远期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施工实际,对与之空间垂直相交的地铁4号线实施动态变形监测。论述了隧道变形的影响及实施动态监测的原则,探讨了隧道变形监测的布点方案及动态监测方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为解决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相关技术难题,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对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主要包括: 1)结合远期站施工工况,利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对换乘节点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换乘节点处构件随远期站施工工况转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及构件控制工况; 2)系统地研究了逆作法支撑柱与近、远期站构件的连接方式,得到了立柱桩与不同构件的连接大样; 3)为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探索了利用围护结构支撑换乘节点的方法; 4)为控制节点的沉降与变形,考虑工序转换的影响,给出了节点处远期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漆树槽分岔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岔隧道是在我国西部交通建设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式隧道,应用于桥隧连接处,造价低.该文结合漆树槽分岔隧道,介绍了分岔隧道变形监测的方法,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在当前支护和施工方案条件下隧道纵向变形特点、大拱段伴随开挖和支护的进行所表现出来的施工动态响应特点及隧道开挖面表现出来的空间效应特点.同时,在分析隧道变形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型土石方堆筑工程在堆筑过程中的变形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文中通过对无锡太湖新城堆山工程的施工监测实例,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在堆山过程中对地基及周边环境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11.
T型换乘地铁车站续建基坑开挖将对运营结构产生偏压影响,为了保护既有结构的受力、变形满足运营要求,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既有T型地铁车站续建基坑结构受力、变形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T型换乘节点基坑采用明挖方案可行,可为下一步施工图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针对续建基坑开挖、既有结构破除等施工风险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探讨长周期沉降演化规律、沉降速率特征指标评价,以及其选择依据,为大修养护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根据路段和软基性质、软基和沉降维修处理方式进行典型断面分类、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结果表明,沉降观测是判断路面沉降收敛最直观的方法。沿海高速公路运营期长期的沉降观测数据揭示,运营期路基沉降发展一般小于80 mm,路基沉降总体可控,但路基沉降长周期历时发展的收敛特征不明显,传统主固结压缩沉降理论解读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托河北省交通厅重点研究项目“高速公路复杂地层双连拱隧道施工控制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以张石高速公路野狐岭某连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导洞一双侧洞法施工过程中现场量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有关浅埋软弱隧道一般施工监测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西藏南路站和8号线陆家浜车站是典型的"十字"换乘段车站,9号线西藏南路站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面建筑密集、交通设施繁忙、地下管线众多、地下水位高等难题。该文阐述了典型"十"形换乘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使用该技术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确保了交通干道的畅通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的桥面挠度观测、平面线形观测、墩台沉降观测、墩台位移观测和桥墩垂直度观测,探究了在桥梁监测中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法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式,为桥梁养护提供准确的监测意见及报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具体的地铁施工实例,通过监控量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地铁施工中地表沉降规律,并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了沉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后续地铁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越来越多,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渐提上日程,而基坑工程恰恰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基础,其安全、可靠常受周围环境、天气变化、施工技术等影响。现通过概述市政管廊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市政管廊基坑工程施工及检测技术,旨在为基坑支护设计者及施工者就相关基坑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以天津市某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地铁隧道管片和车站结构的位移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以此来研究基坑开挖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其中,隧道管片的位移大于车站主体结构的位移;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比较接近,二期基坑顶板施工完毕时,隧道管片水平位移最大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3.91,-4.97 mm,竖向位移分别为-3.02,-3.41 mm,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在变形控制标准之内;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管片水平和竖向位移均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邻近基坑开挖侧隧道管片位移监测区段的中点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