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广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调查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深高速公路全长 12 2 .8km ,主线与匝道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自 1994年试营运通车以来 ,路面共进行了 5次专修。对广深高速公路近年来路面专修后重新出现的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 ,总结了其中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治理病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量、开挖等方式对佛开改扩建工程西二环连接线路面裂缝病害进行现场调查,路面裂缝呈现面层基层贯通、沿行车道距路侧边坡2~6m位置连续分布等特点。模拟病害路段附近匝道填土情况,建立路基竖向应力计算模型,计算病害路段地基土中不均匀分布的竖向应力,分析了路面裂缝病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桂兴高速公路灵川西互通A匝道路面病害状况为例,介绍了匝道的工程概况,详细调查了匝道的路面病害类型,并结合路面结构和材料、交通量情况以及路面结构层位的钻芯情况,分析了匝道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根据旧路处治原则,针对四种病害工况提出了处治方案。行车道网裂沉陷及横向裂缝:挖除原有路面,加铺AC-13C和AC-20C沥青混凝土;纵向裂缝沉陷:清除原有路面,修补基层,加铺AC-13C和AC-20C沥青混凝土;硬路肩纵向沉陷:挖除面层基层,加铺C35水泥混凝土基层和AC-13C沥青混凝土;水泥路面破损:凿除原有破损水泥路面,重新采用C35修补压实。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首条BRT线路自开通运营以来,已给安宁到西站沿线以及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但经过多年运营,道路车站站点路面出现车辙、路面推移、拥包、碎裂、坑槽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BRT公交车的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亟待治理改善。通过对BRT站点路面病害的深入调查并分析原因,提出了可行的路面病害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某匝道,分析了其主要的病害以及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4种处治方案,并从经济和效果上比较了4种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确定采用在原有沥青路面上加铺水泥路面的方案,为处理类似于该匝道路面破损问题提供了比较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江高速公路江睦路立交匝道广泛分布软土,软土深厚且性质差,大部分路段采用了袋装砂井超载预压处治。鉴于工期紧张,软基预压期沉降未完成即需实施路面工程。为了更好的适应通车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该道路采用柔性基层沥青砼路面。通车4 a来,除了车辙病害,仅在主线与匝道相接处有几条纵向裂缝,其它路段未发生结构性破坏,路面状况良好,验证了柔性基层沥青砼路面在深厚软基区的适用性,可为类似工程路面结构类型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路面结构拼接部位病害是公路扩建工程中常见问题。因设计、施工方面的差异,前后施工的拼接路基、路面存在过渡区,这个过渡区是病害发生的潜在区域。文章针对合宁与合安高速原匝道拼接位置出现的病害进行了现场检测和评价,分析病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同类工程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路面修复机械的主要任务是处理路面病害,使之恢复原状.按其作业范围,路面修复机械可分为处理路面局部破损的路面修补机械和处理路面大面积损坏的路面翻铺机械.1 路面修补机械1.1 机型选择路面局部破损的修补方法,通常是将破损部分破碎开槽,然后填充新料摊铺,最后压实成型.要完成这些任务,可单机联合作业,也可一机综合施工.根据作业项目,前  相似文献   

9.
环形匝道是一类事故高发的互通立交匝道,为得到环形匝道的事故发生机制,以宜泸高速公路白鹤林枢纽互通对象,在Carsim软件环境下建立该互通的三维数字模型,模拟车辆在主线-匝道-主线的完整运行过程,在仿真中改变汽车行驶工况和道路运行条件,得到了环形匝道行驶的临界条件并提出了安全改善对策,主要结论如下:超速行驶对车辆匝道行驶稳定性及车辆侧向偏移量有显著影响,超速程度越严重,车辆在匝道上的侧滑风险越高.路面条件对行驶稳定性影响较大,车辆行驶超速20%,在较差的道路条件下(路面有积水、浮雪、霜等),也可以安全行驶,车辆侧滑的风险较低;行驶超速50%,车辆在稍差的道路条件下(路面湿润),可以完成行驶,但存在较高的侧滑风险;超速70%,即使在干燥路面(路面附着系数0.65)行驶也一定会发生侧滑;即超速程度越高,道路附着系数对车辆侧滑影响越大.车辆超速进入匝道时,驾驶员减速操作的起点位置对侧滑存在较大影响,减速起点距离匝道圆曲线越近,侧滑风险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21,41(4):84-89
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大型车所需的路面加宽值,该文在分析日本、美国和中国路面加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路面加宽计算方法,计算中国5种车型所需的双车道公路及立交匝道的曲线段路面加宽值。同时,假设匝道右侧硬路肩停靠大型客车,慢速通行铰接列车为前提,计算不同类型匝道圆曲线所需要的加宽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高新大道现状路面技术状况,分析病害原因,根据检测数据推算设计参数,采用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对老路加铺、全部破除新建、部分破除新建3种路面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老路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道路局部病害处理和特殊路段路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石观路旧路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通过对石观路现状路面病害的调查,针对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各种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提高了机动车的行车舒适度及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四川乐峨公路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多年营运,路面出现了断板、错台、脱空等多种病害。对该路面进行了改造,采用了“白+黑”设计方案,其中黑色面层采用4cm沥青马蹄脂SMA-3路面上面层+4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主要介绍SMA-13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率高,不同路面形式的病害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214国道姜路岭至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大量调查资料,对路面病害的发育性状及分布现状进行统计,详细计算了路面的单公里病害率和总病害率。120.675km水泥路面的总病害率为16.22%,202.325km沥青路面的总病害率为3.38%。水泥路面比沥青路面病害数量多,且规模大,以破碎板、纵向裂缝为主,破碎板数目达到6472块;沥青路面沉陷显著,其次是网裂、波浪。结合调查结果,对214国道路面的病害进一步分类分析,研究了主要病害的发生机理及分布规律与冻土的关系,为今后寒冷地区公路路面的建设、养护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率高,不同路面的病害形式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青康公路姜路岭至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大量调查资料,对各种病害发育性状及分布现状进行统计,详细计算每公里路面的单项病害率和总病害率.结果显示:水泥混凝土路面比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数量多,规模大,以破碎板、纵向裂缝为主;沥青混凝土路面沉陷最为显著,其次是网裂、波浪,沥青的吸热作用严重影响路基稳定,不利于保护多年冻土.进一步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作了分类分析,研究主要病害机理及规律,正确地评价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普通公路黑色路面改扩建工程发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已出现的质量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切实可行的保证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外公路》2021,41(4):64-69
为研究井周路面病害特性及路面平整度模型,对济南市经十东路、新泺大街、天辰路、雪山路总计600处检查井及井周路面展开病害调查,分析病害特性,测试经十东路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基于谐波叠加法构建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检查井及井周路面病害以检查井沉陷及路面裂缝类为主;井周路面病害区域半径一般为0.4~0.8 m;检查井沉陷量一般为0~10 mm,检查井上、下行处沉降差导致的坡度差一般为-1%~1%;经十东路上,常规路面平整度标准差、国际平整度指数、最大间隙值、行驶质量指数和路面功率谱密度分别为0.6 mm、1.02 m/km、3.0 mm、95.2和9.0×10~(-6)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优,平整度等级为A;而井周路面相应指标分别为6.2 mm、10.3 m/km、35.0 mm、4.5和41.0×10~(-6) 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差,路面平整度等级为B,井周路面平整度状况明显比常规路面差。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激光检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激光检测技术国内外现状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质量的检测与评价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变形类病害(如坑洼拥包等)、路面强度(路面的弯沉值)、路面抗滑值、路面裂缝类病害等.目前,对这些重要质量指标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为路面养护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及其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面裂缝的修补技术及其设备张西农路面裂缝是通行道路诸多病害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路面一旦出现裂缝,雨水就会沿裂缝直接浸泡路基,降低强度,使裂缝加速扩大、漫延、引起恶性循环,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的破坏。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很多,路基处理不当,底基层密实度不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多年冻土区典型公路G214沿线不同冻土条件下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状况,对两种路面类型的路面病害分布规律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多年冻土地区两种类型路面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路面病害分析过程中,采用现场踏勘的方法首先对路面病害类型、病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然后就两种路面类型病害分布差异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多年冻土地区两种类型路面的病害分布规律差异状况,以及在多年冻土地区两种类型路面的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